|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被嫌不夠弱?體壇"新女性"被拒賽場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總統川普2月簽署行政令,禁止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女子運動賽後,美國奧委會上周正式禁止跨性別女性參加各級女子比賽。國際奧委會6月底也宣布檢討相關政策,外界預料,2028年洛杉磯奧運將明文禁止跨性別女性與女運動員同場競賽。跨性別女性參賽的爭議困擾西方已久,當中的科學驗證面對什麼挑戰?相關政策經歷哪些搖擺?


今年5月底,16歲的埃爾南德斯(AB Hernandez)參加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高校田徑賽,一舉奪得女子跳高和三級跳金牌,以及跳遠銀牌。

這類校際比賽,原本連當地人都不怎麼關注。但埃爾南德斯是一名跨性別選手,她的出賽,引來美國總統川普怒目瞪視。


比賽前幾天,川普在社媒譏諷埃爾南德斯“作為男性表現平庸,變成女性就無敵了”。

他譴責加州“繼續非法允許男性參加女子比賽,對女性不公,徹底羞辱她們”,要主辦當局遵守他2月頒布的行政令,禁止埃爾南德斯參賽,否則將撤銷聯邦撥款。

反對埃爾南德斯參賽的不止川普,決賽前夕的資格賽,有女權團體雇用小型飛機在賽場上空繞行,拉出橫幅訴求:“女生運動男生禁入!”

最終,埃爾南德斯仍獲准出賽,還贏得二金一銀。但主辦當局取巧改變規則,在她角逐的組別多讓一人晉級決賽,若她得前三,則須跟成績在她之後一名的選手分享獎牌。她的三級跳金牌和跳遠銀牌因此都是兩人同享,跳高金牌更是三人並得。



5月31日,跨性別運動員埃爾南德斯(左二)在爭議聲中參加美國加州高校田徑賽,在女子跳高摘金。但主辦單位修改條令,讓成績在她之後的選手分享金牌,因此她這枚金牌是與另外兩人同享。(路透社)

這場風波不大,卻牽扯出跨性別女性參加女子比賽,長年在歐美社會引發的公平與包容之爭,反映了當前的民意與政治風向,也加速推進國際體壇的政策轉向。

體能是否優於女性 科學界難有共識

川普說跨性別女性“無敵”,讓她們參賽對其他女生不公,許多人恐怕下意識認同。

但公平與否如何斷定?國際奧委會和多個體育總會的公開立場,都是以科學實證來制定相關准則。

可是,科學家此前受限於樣本和數據不足,對於跨性別者接受抑制睾酮的荷爾蒙療程後,是否仍保有男性優勢,無法得出堅定一致的結論。

直到最近幾年,才有更多具分量的研究發現,男女體能差距甚至在青春期前已顯現,男性在青春期睾酮大增是拉開差距的主因,但抑制了睾酮後,兩性間的差距仍在。

內布拉斯加大學卡尼爾分校運動科學教授布朗(Gregory Brown)去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即使還未到青春期,男孩在100米到1500米賽跑、標槍、鉛球和跳遠的表現都優於女孩。這顯示男性體能比女性好,並不僅是因青春期的荷爾蒙推助,這讓荷爾蒙療程足以抵消男性優勢的觀點受到更多質疑。

布朗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透露,他發表研究結果時,學界反饋普遍正面,但仍有人質疑男孩體能較好是社會因素使然。

此外,科學界對男女之間天生存在的體能差距是否在所有運動項目中都存在,仍無絕對共識。

布朗教授去年發表的研究指出,男孩的體能在青春期前就已經比女孩好,在跑步方面強3%至6%,跳遠方面強5%,在丟鉛球和標槍方面更是好上20%至30%。

布朗坦言,學界研究面對一些挑戰,例如缺乏頂級跨性別運動員的數據,只能拿一般跨性別女性跟頂級女運動員比較。盡管如此,至今的科研結果“顯然指向減少睾酮不會消除所有男性優勢,不足以讓我們確定比賽是公平的”。



布朗認為,從科學角度而言,“跨性別女性是男性,不應當參加女子比賽”。

長期研究跨性別者運動表現的哈珀(Joanna Harper)博士則對《聯合早報》說,目前的研究樣本量都相當小,因此“往任何一個方向做出明確結論,恐怕都不正確”。

哈珀說,青春期睾酮帶來很大優勢的結論很明確,但跨性別女性接受荷爾蒙療法是否會降低或消除掉這些優勢則較不明確。

她說:“處於新興階段的科學領域,往往不是所有研究都得出同樣結論。”



(插圖/何漢聰)

跨性別學者:參賽資格 可按個別體育項目情況決定

哈珀本身是一名跨性別者及非職業長跑選手。她完成跨性別療程後發現自己跑步速度慢了,激發她開啟這方面的研究。這些年來,她參與過國際奧委會、世界田徑聯合會、國際腳踏車聯盟和世界賽艇聯合會針對跨性別選手參賽政策的研討工作。

哈珀博士積極參與國際奧委會和其他體育總會針對跨性別選手參賽的研討工作。她說,跨性別女性接受荷爾蒙療法後是否還保留顯著男性體能優勢,研究至今仍不能明確定論。

哈珀指自己站在兩個極端的中間,認為各別體育項目根據各自的情況就跨性別選手參賽做出決策,是最謹慎的做法。

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副教授許坤德受訪時說,學界對跨性別選手的研究確實還需要更多數據,但據他觀察,過去五年有越來越多證據明確指跨性別女性在體能上,較女性占優勢,“尤其是講究氣力和耐力的運動”。

不過他認為,即便出現更多證據,還是會有兩派對立,一方會從科學角度要求比賽對女性公平,另一方則從道德角度要求社會包容少數群體的參賽空間。

奧委會賽規調轉 科學研究實證難追政治風向

新西蘭舉重選手哈伯德(Laurel Hubbard)是奧運史上首位參加女子比賽的公開跨性別女性。

2021年東京奧運會,她獲國際舉重聯合會批准參加女子87公斤級賽事,原本受看好摘牌,卻在小組賽就出局。



新西蘭舉重選手哈伯德是史上首名參加奧運會的公開跨性別女性,她2021年以43歲高齡出征東京奧運,原本受看好可奪牌,卻闖不過小組賽。(路透社)


國際奧委會早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就允許跨性別女性參賽,但須進行性器官移除與再造以及荷爾蒙療程。2015年,奧委會取消手術的要求,但保留荷爾蒙療程規定;2021年,奧委會的指導框架還特別強調包容,建議各體育總會在研究有明確結論前,不要限制跨性別女性參賽。



到了2024年巴黎奧運,雖然國際奧委會維持一貫立場,不統一制定參賽准則,讓各體總自行決定,但發出指導原則建議它們僅允許12歲或發育前跨性別的女性參加女子比賽。

哈伯德34歲才開始跨性別療程,五年後完成,參加東京奧運時已43歲。但就算她再年輕幾歲,按最新指導原則,也已無緣再參加奧運。

到了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一般相信,奧委會將明文統一禁止跨性別女性參加女子比賽。

過去半年,至少三起事件加速國際體壇對這個倡議的推進。

2月5日,川普頒布行政令《禁止男性參加女子運動》,開宗明義指跨性別女性是男子,不准參加女子比賽,並援引教育修訂法令,威脅對“剝奪女性公平參賽機會”的教育機構撤銷聯邦撥款。

6月26日,新上任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考文垂(Kirsty Coventry)稱,奧委會成員如今“壓倒性支持”保護女子賽事,並宣布成立工作小組,召集各大體總和科學家尋求共識,制定女性參賽規則。

7月21日,美國奧委會正式修改“女性安全參賽政策”,禁止跨性別女性參加所有層級女子比賽。它透露,自川普簽署行政令後,即與聯邦官員展開對話,而作為聯邦注冊機構,美國奧委會“有義務遵從聯邦政府的期許”。

跨性別者參賽議題 始終由政治驅使

哈珀向《聯合早報》指出,跨性別者參賽這個課題過去幾年極度政治化,而美奧委會的決定顯然是因川普的行政令。她說:“他們直到最近的立場都是以科學為依據,不做任何絕對的判斷,如今卻突然宣稱,得按總統的命令修改政策。

“現在川普當政,行使權力,因此美國在這當下,肯定是政治碾壓科學。但我堅信這只是暫時的,將來有一天,人們會再度重視科學,回看過去時,會為自己對少數群體的作為感到懊悔。”

布朗則指出,跨性別女性參加女子比賽的爭議從一開始就由政治驅使,當初允許跨性別女性參賽同樣是政治壓力使然。布朗說:“當時的科學研究肯定沒有確定男性優勢會在跨性別後消失,現在則有更多研究佐證優勢繼續存在。


“國際奧委會肯定面對政治壓力,但壓力來自兩邊(支持和反對跨性別者),甚至宗教也牽扯進來。”

布朗指出,他無法評斷川普以行政令強制改變參賽規則,在政治上是否正確,但科學上肯定正確。至於美奧委會的決策,“固然是出於政治便利,但他們也像國際奧委會般有科學小組,做出基於科學的決策”。

除了科學實證,許坤德說,國際奧委會做決策前也須參考大眾的觀點,以及“許多運動員發出的強烈聲音”。

許坤德副教授說,國際奧委會除了講究科學證據,也須參考公眾和選手的觀點。而近期調查顯示,盡管大家都認同包容的重要性,但女性運動員普遍希望不與跨性別女性同場競賽。

根據英國斯旺西大學去年發布、對全球175名世界級與國家級女運動員的調查發現,支持以生理性別來界定比賽資格者有58%,在世界級女選手中,支持率更高達77%。

國際田總和泳總實施禁令 更多體總料將跟進奧委會

國際主要體總如田總和泳總近年已陸續禁止經歷過男性青春期或在12歲以後開始跨性別療程的女性參加女子比賽。

也是新加坡籃球總會前會長的許坤德說,國際籃總目前未明文禁止跨性別者參賽。“依我所見,對公平的訴求會是奧委會接下來的主要政策推動力,一旦奧委會明確條例,應該會有更多體總跟進。”

布朗預期國際奧委會很快會采用與田總和泳總等一致的參賽准則,他也希望奧委會在所有女子項目采用田總和拳擊總會已實行的性別檢測,但對這能否實現,他沒有太大信心。

哈珀則希望自己被選入國際奧委會的工作小組。“如果他們廣召法律、科學和社會學人士一起來找尋共識,最終的政策是否會走向完全禁止這個極端結果,仍是未知。”

學者:挾民意挑起不安情緒 川普扼殺少數群體權益





今年2月初,川普簽署行政令,禁止跨性別女性參與美國所有女子賽事。他還召集了一群不同年齡層的女性出席他在白宮的發布會。(路透社)

川普2月初頒布《禁止男性參加女子運動》的行政令,並非他首次針對跨性別者。去年競選總統時,這已是他爭取選票的主要議題之一。今年1月上任後不到10天,他就一口氣簽署了三個涉及跨性別者的行政令,包括禁止跨性別者從軍。

民調普遍顯示,多數美國人不支持跨性別女性參加女子運動比賽。



美國得克薩斯州南方衛理公會大學政治學教授吉爾森(Cal Jillson)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美國民眾對同性戀及跨性別者權益的認同,在2015年奠定同性婚姻權利的奧貝格費爾起訴霍奇斯(Obergefell v. Hodges)一案達到頂峰,過後便一路直下。

他說:“川普對這個課題有一股莫名的執念,利用民眾廣泛但不堅定的看法,挑動他們心裡的不安,進行負面炒作。川普宣稱跨性別的‘男性’正在危害女性的運動,還在比賽中對她們造成身體上的傷害。”

吉爾森教授說,美國人對同性戀和跨性別者權益的認同在2015年達到頂峰,過後就一路下滑。

吉爾森說,對性別過渡的醫療和科學有足夠認識的美國人極少,導致錯誤的信息和偏見有許多空間傳播並造成破壞。

美國國內賽場上,跨性別者其實極少。據美國國家大學體育協會去年的數據,全美有51萬名大學生參加各類賽事,但跨性別者不到10人。有輿論指,川普的傷害之說有誇大之嫌。

哈珀受訪時說,強烈反對跨性別女性參賽的人,往往把她們當成“入侵女性體育的男性”。“當你有這種想法,就算場上只有一名跨性別者,都會讓你感到厭惡。”

吉爾森指出,美國人對跨性別運動員心存戒懼的情緒若外溢,可能演變成對同性戀群體權益的更廣泛攻擊,包括就業、從軍及婚姻方面的權利。

吉爾森說:“這個風險真實存在,因為如今的美國最高法院比10年前保守得多。”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