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假扮熊猫"粉丝"造谣敛财,揭开"大熊猫被虐待"的利益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不择手段制造事端。


为了炒作话题博取影响力,一些“大V”还时常制造事端,“碰瓷”相关单位。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公安局办理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周某长期捏造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是“大熊猫七三一实验室”,专门赴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门口发传单、开直播,其间两次被驱离。为了这次直播,她提前进行了周密安排,做好了被封号后随时换直播间、换账号、换平台的准备。

规范直播行为 爱需回归理性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白某某、徐某一案中,法院审理认为,二人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法判决被告人白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被告人徐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二人当庭表示服判,不再上诉。该判决已于7月12日生效。



图为都江堰市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公开审理的现场。


四川省公安厅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网络上活跃的大熊猫“粉丝”数量逐年增加,年龄覆盖10岁至80岁。大多数“猫粉”客观理性、尊重科学,但有的“猫粉”缺乏理性认识,易被谣言“带节奏”。

“大熊猫作为国宝,容易激发公众情绪,但如果这种爱变得盲目、极端,就会变成伤害。”办案民警表示,办案中发现,不少“猫粉”把大熊猫作为拟人化的对象投射情感,并不愿意真正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也对国际合作等问题缺乏认知,情绪容易被带偏。


警方提示,“猫粉”应通过权威官方途径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科学常识。大熊猫饲养和科研属于专业领域,偏听偏信可能沦为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的帮凶。

系列谣言的蔓延还暴露出网络直播平台对发布内容缺乏实质性审核的问题。“以弹幕发言为例,平台对侮辱性词汇能有效监管,但用谐音字、拼音字、图形来代替不当词汇的,难以及时有效处置。”一位业内人士说。

四川智慧社会智能治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竹认为,随着AI技术等的发展,近年来直播行业生态快速迭代,颁布于2016年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需要与时俱进。建议进一步完善网络直播领域立法并加强执法,压实平台责任,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3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