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保健品暴雷, 出現大量中毒症狀, 全部下架!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我一直以為是壓力大,直到查出血液中B6超標,才明白問題出在那瓶『健康補劑』上。」


02

維生素B6的隱形毒性


維生素B6本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參與大腦、神經系統、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可通過肉類、蔬菜等自然獲取。

但它的「毒性」卻常被忽視:一旦攝入過量,會直接攻擊神經系統,引發不可逆的損傷。

歐洲一項文獻綜述顯示,即使每日補充不足50毫克B6,部分人群也可能出現神經病變,且個體敏感性差異極大。

過去普遍認為「每日超200毫克長期服用才危險」,但現實案例早已打破這一認知。

澳洲藥監局(TGA)2022年曾發布警示:「許多人對B6中毒一無所知」,而中毒者中,不少是因服用「鎂補充劑」等非明確標注B6的產品。

截至2025年6月,TGA已接獲174例與B6相關的神經損傷報告,但官方坦言「這一數字可能嚴重低估實際情況」。

03

監管滯後與企業回應

這場風波也暴露了保健品監管的漏洞。

TGA在今年6月的中期評估中提出,擬對B6補充劑實施更嚴格的分類管理:每日含量超50毫克的產品,將劃為「僅限藥劑師配藥」;

超10毫克則需標注「可能導致外周神經病變」的警示;


成人每日攝入上限從200毫克降至100毫克,兒童標准更低。

這一調整源於此前的監管盲區:部分含B6低於50毫克的產品未標注警示,卻仍可能引發中毒。

2022年TGA審查的32例神經病變病例中,28%涉及多種含B6產品,不少人因「重疊攝入」(同時服用多種補劑)導致總劑量超標。

面對爭議,Blackmores回應稱「所有產品均符合TGA規定,包括劑量限制和標簽警示」,並表示將配合監管部門的最終裁定。

但受害者和律師並不買賬。


04

保健品不是「健康保險

Dominic的訴訟案正在喚醒公眾對「保健品迷信」的反思:這些被奉為「健康標配」的產品,真的越多越好嗎?

專家指出,多數人通過日常飲食已能獲取足夠的B6,無需額外補充。

而「重疊攝入」「忽視成分表」是中毒主因,有人同時服用復合維生素、鎂片、安神藥,卻不知這些產品都含B6,累積劑量早已超標。

更危險的是,許多人將保健品等同於「無害補品」,長期大量服用,直到出現症狀才追悔莫及。

這不僅是某一品牌的問題,更是全行業的警示:保健品不是神藥,盲目補充可能變成「隱形毒藥」。

日常選擇時,看清成分表、遵循劑量建議、必要時咨詢醫生,遠比囤積補劑重要。

畢竟,真正的健康,從不是靠「補」出來的,而是建立在對身體的理性認知之上。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