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為了逃避高額學貸 美國年輕人紛紛開始跑路海外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很多人都知道,美國大學學費很貴。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種“貴”,竟足以顛倒世界的邊界——


不再是發展中國家的年輕人千裡迢迢赴美追逐“美國夢”;而是美國本土的大學畢業生,為了逃避高額學貸和沉重還款壓力,反向奔赴海外,尋找出路。

有人定居他國,甚至在多個國家間旅居輾轉,只為壓低生活支出、在利息進一步滾動前還上貸款;也有人幹脆“出逃”,放棄還款,把債務永遠留在身後,從此告別祖國。


美國夢”,開始在美國之外上演。

但少數人成功開啟新生活的另一面,仍是社會的暗影。在美國,約有4500萬人背負總計1.77萬億美元的學生貸款,人均負債在3.5萬至4萬美元之間。相當於每7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深陷其中。

這其中,原本有近800萬人受惠於拜登時代“SAVE”計劃, 學貸利息得以暫緩,但聯邦教育部在今年7月9日宣布,自8月1日起要恢復償還利息。懸在頭頂的巨石,再次壓到了肩上。

在這個國家,哪怕選擇最節省的路徑——州內的公立大學,每年也需付出超過1萬美元的學費;而如果決定走出本州,費用立即翻倍。



2005-2025年,美國大學平均學費增長情況

要知道,美國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數是八萬美元。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場艱難的算計。如果考慮私立大學、頂尖名校,學費直接飆升至每年五萬美元起步。接受教育,幾乎注定伴隨負債。


不斷膨脹的學貸總額,令美國政府也頭痛不已,經濟學家們也擔心,畸形的債務,是否會對經濟造成影響。拋開這些宏觀問題,一個真正值得追問的是:一個人是否有可能,在不承擔過度風險的前提下,接受高等教育

美國,乃至許多國家,高等教育早已被默認為通往體面生活、抓住階級流動機會的必經之路。教育是一種投資,這一點沒人否認。另一方面,它可能也是套牢普通人一生的陷阱。

債務逃兵

35歲的查德·哈格曾認真考慮過住在山洞裡,來逃避學貸。仔細評估後,他“退而求其次”,搬到了印度雨林。


最開始,他住在印度南部的烏恰卡達村,租了一間每月租金僅為50美元的水泥房,院子裡種著椰子樹,養著幾只雞。他漸漸在這種自給自足的生活中找到樂趣,將沃爾瑪(連同美國)拋諸腦後。

美國,他欠著兩萬美元的學生貸款。雖然算不上多,但對哈格這樣始終掙不到“體面工資”的人來說,仍舊是壓得喘不過氣的負擔。

他在2011年從北科羅拉多大學畢業。那時經濟剛剛走出衰退,第一份工作是在玩具工廠的流水線上裝配零件、卸貨搬運。後來,他又回到校園,讀了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比較文學碩士,試圖以兼職教授為生。但一學期只有一門課,收入微薄,生活捉襟見肘。

終於,他在丹佛找到一份穩定工作——當醫療樣本快遞員,運送血液和尿液樣本到各大醫院。稅後每月到手1700美元。還完學生貸款後,他所剩無幾,租不起房,只能回到家裡和母親住。外出和社交,幾乎變成奢望。

他說:“在美國,我根本算不清生活的數學題。”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