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高溫照妖鏡 盤點新能源車反人類六大設計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全國多地連續性的高溫,讓不少車主叫苦連天。症狀輕的,是打開車門那一刻,就得承受熱浪的“洗禮”和坐墊能“煎蛋”似的溫度;症狀重的,則是那些頭頂全景玻璃天幕的新能源車主。比如特斯拉Model Y車主小林,“早上進入車內,感覺天靈蓋被太陽直射烤得發疼,空調開最大檔吹了20分鍾,頭頂還是燙的。”


圖/Model Y全景天幕,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面對小林的夏季“燒腦”,車企給出的解決方法只有“另購遮陽簾”。


當高溫成為“照妖鏡”,新能源車上那些被冠以“高科技感”“高未來感”的設計,其缺陷被無限放大。從全景天幕到隱藏式門把手,從全觸屏到半幅方向盤,一系列看似新潮的設計,正在日常使用中暴露短板。

1.全景天幕:從“星空房”變“桑拿房”“上半身桑拿,下半身空調”的體驗,並非特斯拉獨有。

目前,智己LS6、極氪007GT、小鵬P7、蔚來ET5、阿維塔11等車型均將全景天幕作為主打配置。

圖/極氪007GT全景天幕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當初看車時,銷售說這玻璃天幕能讓車裡更通透,視野無敵,後排坐著也不壓抑。”

智己LS6車主陳女士指著車頂那塊巨大的玻璃苦笑,“現在夏天一到,這通透感直接變成了移動日光浴,正午開車,空調開到最大,頭頂這塊還是燙得能煎雞蛋,孩子坐後排只能全程用防曬衣蓋著腦袋。”

圖/智己LS6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更令人苦惱的是,長時間的暴曬不僅會讓車內像個巨大“蒸籠”,還會加速車內內飾的老化速度。

不少有全景天幕的新能源車主透露,因長期處於暴曬下,自家愛車車內的中控台塑料件、皮質座椅等內飾材料相比無全景天幕的車型更容易出現開裂、褪色、硬化的現象。“才用一年的車,內飾看著像用了三年,太心疼了。”

面對夏季的“烤驗”,部分車主只能接受車企“另購遮陽簾”的建議。但後期加裝遮陽簾,不僅會增加成本,還會破壞了天幕原有的美觀度,讓當初“抬頭即見藍天白雲“的初心被堵得嚴嚴實實。


為何車企對全景天幕如此執著?

根源或許藏在底盤裡。據了解,電動車的電池組均安裝在車底,厚度普遍達15cm左右,直接擠壓了車內垂直空間,而全景玻璃天幕的出現既能有效解決車內狹窄問題,還能比傳統燃油車多出3-5cm的垂直空間。

圖/新能源電車底盤厚度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業內人士認為,玻璃天幕的隔熱、隔紫外線技術雖然一直在進步,但物理規律難以完全突破,在40℃的烈日下,再好的鍍膜也難隔絕所有熱量。

“車企追求視覺沖擊力和空間感無可厚非,但舒適性應始終是底線。”


2.隱藏式門把手:70%的消費者吐槽難用夏天之外,新能源車在冬天還有一大飽受消費者詬病的痛點——隱藏式門把手。

圖/特斯拉隱藏門把手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這股設計風潮的源頭最早可追溯到特斯拉。起初,它憑借降低風阻系數、增加續航、提升顏值等特點,被眾多車企效仿,但如今看來,3%-5%的微弱續航提升,早已被層出不窮的問題所掩蓋。

汽車之家發布的《2024年新能源汽車用戶用車焦慮洞察報告》顯示,69%的消費者對隱藏式門把手配置非常焦慮,擔心其故障率高,冬天難車門,對用車體驗的影響嚴重。

圖/新能源車設計/配置隱患焦慮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北京的比亞迪漢車主王先生的經歷頗具代表性。據他回憶,去年冬天零下十幾度的那幾天,他的車門把手因凍住,無法正常彈出。“我拿熱水澆、用手摳,折騰了十幾分鍾才進去,上班都遲到了。”

圖/比亞迪漢EV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日常使用中,電控式把手夾手、兒童誤觸導致關不上門的投訴也屢見不鮮,這些小麻煩正逐漸消磨著車主的耐心。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