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50岁之后,我开始为"第二职场"奔波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老人找工作难,作为招聘方,张铎萧也感慨“招人同样难”。在东北,“三保类”岗位的缺口一直很大。张铎萧记得,尤其是2021年前后,恒大地产爆雷,引发一波售楼处“维稳潮”,保安一度成了紧俏工种。


为了完成用工指标,他和团队几乎把所有能想到的方式都试了一遍:电视台、广播、招聘网站轮番上阵。考虑到许多老人不上网,他们又转向线下,大量张贴纸质招聘广告,“贴出去的纸按万(张)算。”

但整体效果很有限。得到的回应都相似:要么身体吃不消,嫌工作太累;有的则直接觉得保洁、保安说出去“不好听”。


在陈武看来,问题的根源在“供给侧”——真正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岗位太少。“三保类”工作,强度大、环境苦,不是所有老人都能胜任;相比之下,更适合中老年人的,其实是一些轻体力劳动,或者具备灵活工时、能兼顾家庭的岗位形式,比如短时服务、简单文职、辅助类工种等。但这些岗位在国内的市场供给中仍比较稀缺。

相比之下,已进入超老龄社会的日本曾通过立法来保障和拓展老年人的岗位供给渠道,日本最新的《高年龄者雇佣安定法》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直至70岁的就业机会,方式包括退休后继续雇佣,外包给关联企业等。

陈武也一直希望能推动国内企业开发出更多“适老化”岗位。过去,他和团队也主动找企业沟通过,看是否愿意专门为老年人设置一些更友好的工种。但真正愿意配合的,往往只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服务类行业,其他行业大多反应冷淡。

这样的就业市场现状,让原本想帮父母找工作的陈武,在深入了解之后,反而更加迷茫了。




在局限的现实面前,经历几轮求职起落的老人们,只能一边不断下调预期,一边学着接受现实。

辗转五份工作之后,陈英敏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在一家生产厨房台面的工厂,跟进客户的订单,产品的报价、生产、交付等。

这份工作与她退休前的业务流程非常接近,只不过在报酬和休息时间上大打折扣。工资按出勤天数结算,满勤时月薪约4500元,碰上节假日就要缩水——年初春节那个月,她实际只拿到两千多。工作节奏也更紧张,“基本没有双休的概念”。即便下班,只要客户发消息,就得第一时间回复。


尽管如此,这份工作她还是坚持了半年多,是退休后做得最久的一份。“这个年纪,不能太挑剔了。”她说。

曾任财务主管的李洁也有类似的感慨,“要面对现实,你的确不再年轻,能有份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找工作时,她把目光转向一些小厂、民企。不少公司看完她的履历后都会迟疑:“我们这个小公司,你能适应吗?”她就一遍遍地解释:“我已经调整好了。”

最终她入职了一家小型私企做财务核算。跟她过去在上市公司的经历完全不同:不再有复杂的管理架构,整个公司的财务部只有她一个人,所有核算、付款、记账、报表的活都由她包办。

李洁说,这份工作虽然收入远不如从前,但胜在离家近、无业务压力。她每天散步去上班,一个月的活,一个星期就能做完。换个心态来看,这份工作反而有了某种“性价比”。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