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50岁之后,我开始为"第二职场"奔波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很多老年人选择退休后重返职场,最直接的原因,是现实的经济压力。陈英敏的焦虑,在退休前就开始了。她算过一笔账:家里的水电、物业每月一千多,儿子还在上初三,学杂费也要一千多,再加上日常开销,每月生活成本至少三四千元。她的退休金只有两千出头,丈夫的收入大部分要拿去偿还老家盖房时留下的外债。


新疆的康女士也被同样的焦虑压得喘不过气来。她退休那年,女儿升入高三,决定去杭州学艺术,家庭开销突然增加。她每月的退休金远远不够负担。

为了陪读,她随女儿搬去了杭州。几乎刚落脚,就开始找工作。退休前,她是一家公立医院的收费员。退休后,女儿陪着她面试了多个岗位。超市送货员、酒店铺床、餐馆打杂……连饿了么骑手也试过,都因为劳动强度太大没坚持下去。


接连碰壁两个月,女儿都劝她放弃,“妈妈,现实挺残酷的,要不你就待在家里,不要出去了,养养身体。”但康女士不甘心。

她后来找到一份超市理货员的工作:月薪3600元,每周休息一天,负责看守柜台、整理货架。每天在货架间来回穿梭,微信步数动辄两万,刚上岗时脚肿了好几天。但她说,对没一技之长、只能靠力气挣钱的老人来说,这种“干净、稳定、不太费劲”的工作,已经算是难得的好工作。

她坚持了半年,直到女儿高考结束,又匆匆返回老家,重新开始找下一份工作。毕竟,女儿接下来还要上大学。



●图源东方IC


除了补贴家用,“停不下来”的习惯,以及希望继续发挥专长,延续职业身份,都是老人们选择重返职场的原因。《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中,近一半受访老年人都表示,再就业是他们继续参与社会、维持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渠道。

张芹是在真正停下来后,才发现无法适应“无所事事”的生活。她去年9月退休,因为身体不适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可没过多久,就开始变得焦虑:“突然跟外界断了联系,像被社会遗忘了。”

她喜欢和年轻人接触,乐于尝试新事物,总希望自己看起来不像个“老年人”。休整半年后,她做了全面体检,确认身体无碍后,立刻开始投简历,“我不怕衰老,但怕脱节。”


退休后生活节奏骤变,精神和心理上的落差不可避免,尤其对那些习惯快节奏生活的人来说更为明显。李洁原本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做财务负责人,她过去频繁出差海外,参加财会行业的研讨会,一直觉得自己“和时代是同步的”。

但疫情后集团改革、人事洗牌,49岁,离正式退休还差一年,她和公司协商办理了提前退休。刚退休那阵,她一度觉得轻松美好:计划旅行、学跳舞、每天睡到自然醒,终于可以过上“向往的自由生活”。

这样的状态并没维持多久。脱离职场后,朋友圈散了、信息断了,生活仿佛一下子“静止”下来。尤其是作为校友被邀请回母校时,老同学们口头上都羡慕她“退休早、很潇洒”,可李洁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和那些仍活跃在职场的人,已经没有多少共同话题。

“好像突然没有价值了,有种被淘汰的感觉。”她说,也许是更年期的缘故,情绪更容易起伏不定,经常会莫名沮丧、不甘心。对她来说,工作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精神支撑和社交出口,也是延缓衰老的方式。

可即便像李洁这样履历丰富、专业背景扎实的资深财务,真正开始找工作后,还是频频碰壁。她发现,退休的求职者仿佛自动被贴上了“能力退化”的标签。过去多年,她的简历只要挂在网上,猎头自然会找上门;而如今,有猎头坦率告诉她,“你的资历是非常qualify(资深)的,但年龄过了,这是‘硬性指标’”。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78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