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外賣大戰硝煙再起,贏家你萬萬想不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7月5日,一個看似平常的周末。但是這天見證了一個奇跡。


餓了麼和淘寶閃購聯合宣布訂單超過8000萬單。同一天,應戰的美團也公布戰績,即時零售日訂單達到1.2億單。

到了上周末,戰事繼續升級。7月12日,美團即時零售日訂單達1.5億單,再次突破歷史峰值。7月14日,淘寶閃購和餓了麼也宣布日訂單再次突破8000萬。


今年2月份以閃擊方式出現的京東秒送,好像成為了這場新外賣大戰的失意者,這次並沒有發布訂單量。不過,早在5月,京東就已經宣布日訂單超過2000萬單。按照這樣計算,7月5日中國的外賣一天就創造了2.5億單,每7個中國人就訂了一單外賣。

這場戰火,最早由京東高調挑起,以“百億補貼”低價搶占市場。這之後,京東的老對手阿裡高調跟進,宣布補貼500億。時隔多年,兩家電商老對手再次相遇,紛紛以流量造節思維沖單,外賣大戰儼然變成電商大戰。

而相比對手的激進攻勢,美團多少顯得有些被動。這兩個周末,其不得不下場跟進,但兩次就輕易創造出行業日單量紀錄。這也變相向市場表明——美團一直持克制和保守態度,但同時具備隨時沖擊峰值以應對競爭的能力。

虎嗅網有一篇文章問:十年過去了,為什麼外賣還在大戰?

外賣消費者樂不可支,紛紛發朋友圈說,外賣大戰不要停。冰箱裡滿滿當當的各種飲料,一天喝了幾杯奶茶,以及零元購的圖片和表情包滿天飛。

按說,平台勠力补贴大談Μ惋嵓g「緗擁サ絞秩恚絲痛蠖詈彀坎幌窘櫻皇且患檬侶穡靠善婀值氖牽庸俜降氖諧〖嘍焦芾砭鄭窖芯烤玫淖遙礁骼嗟墓倜階悅教澹摶徊輝嚼叢接切擬瑋紜J撬歉吒灰諫希壞悶矯窶習儺戰穸穌娓絲寺穡

經濟學者傅蔚岡在朋友圈裡發了一句俏皮話:年初不是是All in AI嗎?仔細一看,原來外賣(WAIMAI)裡有兩個AI。真辛辣。

01

在興高采烈的消費者、接單到手軟的商家、收入不斷增加的騎手背後,我們也需要看到外賣市場的反面。

網上流傳的一個視頻中,一個奶茶店的店員崩潰大哭,她找不到外賣員向她提出的訂單,因為實在太多了,現場滿地都是飛舞的訂單紙片。一個蜜雪冰城的前員工說,周六從早上一直到晚上根本沒停下過。還有一個參與外賣大戰的滬上阿姨的員工說,一天做了500杯奶茶。

2.2億的天量訂單,分配下來看似商家應該都水漲船高了,應該開心到飛起。但是很抱歉,並沒有。

這種補貼方式,看起來是平台出資請客,但它在分配上也存在公平性問題。新平台為了沖擊訂單高峰,不管是在資金補貼還是在運力分配上,往往都會傾斜給大型的品牌連鎖。可是,小商家玩不起,許多小商家幹脆關閉了平台通道,寧願短期損失外賣訂單。

澎湃的報道說,有外賣員一天賺了1700塊,比平時高兩三倍。“還是開心的”。但是,副作用是什麼呢?勞累不用說了,一天做滿12個小時是平常事。問題是,單子積壓太多,訂單無限拖長,長達兩個半到三個小時的訂單並不罕見。

有經驗的外賣小哥摸出門道,沒有補貼的時間裡,關閉接單,只等補貼時間到。雖然外賣平台有超時免罰和天氣補貼,但比較老成持重的小哥,已經看見危機:人正在烏泱烏泱地湧進來。有一天補貼取消了,這麼多騎手,單量肯定要攤薄了。

好像沒有人純高興。

不對,消費者不是純高興嗎?不過是認知錯位而已。

在當下高額補貼的前提下,幾乎所有的外賣訂單,都不是真剛需。哪個正經人一天喝三杯奶茶?不怕糖尿病嗎?動輒十幾二十塊錢補貼,今天吃頓好的。但這是常態嗎?是日常下單的正常狀況嗎?

或許,我們可以不管這些,先享受當下的免費午餐,不好嗎?中國老話說得好,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補貼的核心是什麼?獲取客戶的資料,改變甚至扭曲用戶的心智。

補貼一時爽,然後呢?免費的總是最貴的。

虎嗅評論說,十年前的戰爭伴隨著一個新物種的誕生,公眾感覺自己是歷史的見證者。而今天,在服務已經極其成熟的背景下,補貼大戰在成熟的消費者眼中不再具有任何“創造性”:這就是巨頭之間為了爭奪利益而上演的、與我無關的商業斗爭。

可惜,不是與我無關,因為平台才不傻,所有今日付出的補貼,未來都要以某種形式的加價拿回來。否則,他們怎麼向股東,向投資者,向股市交代?





02

《人民日報》罕見下場,評點外賣大戰,開宗明義話就說得挺重:

從表象上看,這是對即時零售市場、電商業務與流量入口的爭奪,是平台之間供應鏈管理能力、技術與運營能力的較量。但實質仍是變相價格戰。

虎嗅網的稿子裡也這麼說,戰爭的目標,已經從“誰的美食廣場更受歡迎”,升級為“誰能控制整個城市的即時配送公路網”。

問題是:這場商戰其實對誰,都沒有觸及到真實的剛需。電商平台卷向外賣,本質是在自身網絡零售業務發展放緩,以及對經濟周期的焦慮之下驅動的一種惡性競爭。

當然,市場上也有種說法,外賣業務可以和電商業務形成協同效應,外賣吸引來的客戶可以轉換成電商消費者。

但這種“既要又要還要”的說法,可信性是要打個問號的:低價奶茶吸引來的客戶,有多少會留存下來消費外賣正餐,又有多少會留在電商主站消費3C數碼產品?這麼長的轉化鏈條下,很難講得通低價獲客的邏輯。

而且,所謂的電商巨頭對即時零售入口的爭奪,從根本上,是對於自身商業前途未卜的一種補充性本能,或者是對外賣可以送非餐商品的一種應激反應。價格戰的本質,不過就是在外賣市場上,在自身創新能力和動力不足之下的內卷。

另外一家權威媒體,《求是》雜志,話裡話外談內卷。指出“內卷式”競爭之所以形成,和企業的短期主義傾向和價格競爭的路徑依賴密不可分。


它還明確說了企業行為內卷的三個表現:低價競爭,同質化競爭和宣傳營銷逐底競爭。對比一下,外賣大戰,是不是全中?

03

《求是》雜志給了一個更加根本的質疑:

產品質量和服務卻未相應提升,市場競爭陷入只重宣傳、不重品質的不良循環。

財經媒體《華爾街見聞》認為,“本地生活是一門慢生意,外賣更是如此。它遵循的不是電商生意中GMV=流量*客單價*轉化率的通用邏輯。”商家的供給有物理空間和時間內的上限,更不用說正餐品類。

這的確是說到點子上了。即時零售也罷,本地生活也罷,都要遵循外賣服務市場的根本規則。平台、商家與顧客之間,需要建立長效的互信關系。這種關系,關聯到的不僅僅是價格,還有服務、時效、品質與信任。履約網絡,構造了穩定三角關系。三角之間任何一角的坍塌,都會造成履約關系的破滅。

因此,在日常的外賣訂單中,我們作為消費者所看見的似乎只有外賣小哥,但是我們對於平台和商家的關系,才是本質。

我們可以深感惋惜的是,在過去十年中已經形成了一定成熟度的美團和餓了麼,均被拖入這場沒有贏家的大戰之中,尤其對於美團而言,原本已經在反內卷之路上努力,現在卻被同行“卷”到,不得不為了生存應戰。

本地生活的構建,不僅僅是外賣員對於路線的控制,對於時間的把握,並且商家的信任與品牌的構建,對於外賣品質的控制,都需要長效的數據掌握與分析。

在過去數年之中,美團投入數十億助力金,直接發放到商家賬戶,並改善流量傾斜機制,倡導餐飲商家走向拼服務、拼產品的創新競爭。美團還聯手餐飲品牌試水“浣熊食堂”,用戶下單前可查看明廚亮灶和食安日記。

給外賣員補貼社保,覆蓋工傷保險,試點養老保險,在價格大戰中,在基本上要消耗掉每天多數的利潤的情況下,還能持續嗎?




要知道,外賣平台是憑空變不出這麼多資金的。而且,外賣的生意模型很簡單,不管是1P配送還是3P配送,本質上就是一種轉移支付,顧客的配送費、商家的傭金,大頭是用來支付騎手配送費用的。消費者、商家、騎手、平台都處在一個微妙的動態平衡之中,但當大部分成本被用來打補貼戰、價格戰,恐怕是很難長久的:短期可以貼錢補,但長期還是要在市場中收回來。

也有媒體想要拔高這場外賣大戰的意義,提出所謂的基礎設施競爭的概念。也就是說,外賣大戰從根本上是要爭奪成為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所謂本地生活的高速公路。

不,這又是一個虛假的假設。高速公路的一大特征並不是快,而是穩定。因為隔離欄,因為道路標識,因為行車規則。只有在穩定的公路規則的運行之下,高速公路上的汽車才能以高於省道、縣道的速度行駛:因為各行其道。

為了能夠快速行駛,公路上全是陷阱的道路並不是高速公路,而是車禍公路。這就是價格戰本身必然塑造的結果:破壞了平台的能力,削弱了商家的服務,提高了外賣小哥的風險,最後,降低了用戶的心智和削減了他們的信任。

外賣業務,本地生活,即時零售,其實到最後都是一件事。它需要長期、耐心與正規化的建設,而不是依靠補貼打價格戰能夠完成。

這個故事,不能變成電商搶外賣生意,最終留下爛攤子的結局。

04

這場補貼大戰,是很難持續的。

電商打不起,外賣平台更打不起。

但就在新入局者的帶頭沖擊下,這個競爭變成了囚徒困境。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說:

平台之間的競爭不應演變成為此起彼伏的補貼大戰,尤其是對於信息不對稱較為嚴重,產出依賴於人工且缺乏標准化品控的服務行業而言。當消費者看似享受低價、實則獲得次品時,一個負向循環的集體困境正被塑造出來。

今天,整個世界由於反全球化浪潮的興起,學術界中正在形成一股潮流: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究竟如何發生。

那是一個繁榮與和平的年代,歐洲所有的國家都有一種迷之自信,相信戰爭可以避免。但是問題是,在所有的大國之間,卻都在窮兵黷武地發展軍力。軍備競賽被認為是一種和平競爭。但是軍備競賽,必然走向戰爭,因為所有人都夢想著成為一哥。

結果我們都看到了。歐洲所掀起的一場世界大戰,不僅導致了各國民生凋敝。然後拖累經濟崩潰,緊接著是大蕭條,緊接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軍備競賽把每個人都拖進了地獄。

可惜,打價格戰的人不讀歷史。價格戰的目標是畢其功於一役,通過對對手的削弱,或者拖垮對手獲得自身的勝利。看似和平的軍備競賽,就是通過不斷提高競爭門檻,不戰而屈人之兵。

但是,結果我們都已經看到,價格戰沒有贏家。因為它最終會拖垮所有人:平台燒光積蓄,斷臂或提價求生;良性商家被迫退出市場,中小商家失去成長機會,有錢的大公司熬到最後,還有超額利潤;外賣員失去保障,競爭加劇,單量暴跌;顧客失去了熟悉的店家,不得不以高價購買最後的生存者。

你猜對了。最後的贏家是:沒有贏家。平台,商家,外賣員,顧客,全是輸家。

《人民日報》呼吁“向上卷創新”,向著增量打開思路,向著創造價值提升格局。

歐美成熟市場為什麼不卷價格戰?因為留出利潤空間,才能平衡平台、商家、外賣員與顧客之間的利益與需求。卷無人機送貨,卷無人駕駛送貨,卷AI應用,卷服務品質,卷產品創新,這才是一個良性的市場應該做的事情。

如果平台能與商家、機構乃至政府之間形成協作,拓展市場空間,創新產品品類,發掘出口轉內銷的潛力,提升商品與服務的品質,那麼,就可以幫助國內消費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建立合乎市場規則的、健康的消費市場,這是一件功莫大焉的事情。

不要再把寶貴的光陰和資源,投注在毫無意義、注定相互毀滅的價格戰上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