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香港: 結業潮來襲,香港餐飲業能重返"美食天堂"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從知名連鎖粥店、餅店、甜品店、酒樓到街角小店,過去半年一場“骨牌式”的結業潮席卷香港 —— 這個曾經的“美食天堂”。社會復常逾兩年,結業潮為何越發嚴重?轉型真是解救餐飲業的方法嗎? https://t.co/SoEpswAWz9—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July 15, 2025


從知名連鎖粥店、餅店、甜品店、酒樓到街角小店,過去半年一場“骨牌式”的結業潮席卷香港 —— 這個曾經的“美食天堂”。

本月初,在金鍾開業35年的名都酒樓宣布9月光榮結業,這是今年內香港第8家宣布結業的連鎖酒樓。


根據美聯工商舖數據,2025年第一季中環、尖沙咀、旺角及銅鑼灣“四大核心購物區”的街舖空置率升至12.1%,幾近回到2020年第三季疫情高峰期時12.5%的水平。

社會復常逾兩年,結業潮為何越發嚴重?轉型真是解救餐飲業的方法嗎?

BBC中文訪問了數位業內人士、經濟學家及研究飲食文化的學者,解構《香港國安法》實施觸發的移民潮,新冠疫情及之後大行其道的“北上消費”,如何徹底改變了香港的營商環境;同時,也回答為什麼有商家連環閉店,卻有人仍逆勢而上,繼續擴張。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調整價格,是食店最直接吸引客人的手法。

外游移民和中產流失

2023年3月,政府宣布社會復常。但不久,許先生和其他同行開始納悶,“到底人去哪兒了?”

許先生在香港島北角堡壘街,擁有兩家餐廳:一間中菜館、一間西餐廳。


中菜館“人人和平”2013年開店,以燒味聞名。許先生說,因為疫情期間生意不俗,原本打算擴張、開分店。但沒料到復常帶來的生意回彈曇花一現,只維持了兩三個月。

“去年中我們一直在談新店,但其實感覺市道一直在走下坡,”許先生說,生意額越來越少,見勢色不對,最後在2024年下旬煞停擴張。

他理解部份變化。疫情期間,“人人和平”主要生意來自外賣,占營業額四成,疫情結束後外賣占比降到一成二,“我們都明白,吃了這麼多年外賣,能出去吃當然是出去吃。”


可是同一時間,堂食的人流也在減少。餐廳沒有休息日,午市、晚市最旺的時間加起來不到四小時,飯點過後,餐廳很快從熱鬧變得寂靜。

很多人將此歸因於港人“北上消費”的潮流。但許先生說,他的餐廳位在港島區,餐廳流失的客人主要出國消費。“港島區的居民比較中產,他們去旅行的頻繁次數是很厲害的。”

疫情過後,市民報復式出游。“你有三天假期就會去台灣,五天或以上就會去日本。”許先生不覺得香港人“消費不起”,而是感覺經歷社運和疫情,“有些客人好像留在香港花錢不開心了”。

除此之外,他的一些熟客家庭也重啟移民計劃。過去五年,已經有約30萬港人移居海外——這是城市最主要的消費群體之一。

“中產(客人)是支柱,”他說。他以自家西餐廳“GOTTHARD BASE”為例,晚市人均消費400元到800元,“最願意花錢就是妹妹淘,星期五約在一起吃東西,開酒喝、聊天,但現在這些(人)沒有了。”

許先生粗略估計,有兩成到三分之一的流失客人與移民有關。少了熟客光顧,生意表現最差的月份,試過下跌35%至40%。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