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为什么那些"停航中国"的外航不回来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与英航类似,去年“停航中国部分航线”的几家外航,走的时候都留了同样的“活话”。


去年7月,澳航以“国内出境游需求低迷”为由,暂停了上海—悉尼航线。

他们也说:“将继续密切观察澳中市场,在需求恢复后返回上海。”


到底观察得怎么样了?没人知道。总之,一年过去了,石沉大海。

去年11月,北欧航空也停止了哥本哈根和上海之间的航班运营,彼时,声明里说:“中国仍是北欧航空的重要市场,公司将积极监测形势,看是否有机会恢复。”

话术听着像离婚冷静期,但我们都知道,别听他们怎么说,要看他们怎么做。

实际情况是,北欧航空把仅有的4架长途空客A350客机放在了欧洲—北美的“跨大西洋航班”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相继停航的,还有英国维珍航空的上海—伦敦航线,汉莎航空的北京—法兰克福航线。

这些外航离开的方式,都很体面,但共同点是至今都没有再恢复那些关闭航线的半点意思。

02

外航们去年离开的时候欲走还休,到底是逢场作戏还是内心真实?

应该说,两者都有。

我身边一位某外航高管朋友N总在这个行业干了二十多年,他有着帮数家外航关闭中国航线的经验。

N总和我直言,外航不但进入中国民航市场,退出也是要和民航总局做出申请的。

“其实你不申请也可以,拍拍屁股就走就行,但是有朝一日再想回中国市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而在这个行业里,没有任何一家境外航空公司会公开宣布“我们永远不再飞中国”。




可你要问他们是不是现在就要回来?

大概率也在难为人。

N总提到,去年一家外航退出航线的时候,最初提交的理由写得“太实在”。

“需求低迷,飞一次亏一次”。

结果,打回去重写了,理由得含蓄点。


毕竟,行业需要体面。

然后,大家都学会了同一套话术,“积极监测形势”、“密切关注市场”、“保留未来恢复的可能性”,或者干脆关了就关了,秘不发丧就好,让媒体自己去解读。

但实际上谁都明白,这些话跟“以后常联系”、“有时间请你吃饭”差不多意思,重点还是得看中国市场到底啥形势。

而坦白讲,中国的出入境客流还没有完全恢复。

这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N总说,今天的中国出入境市场,和五年前完全不同了。

过去,是所有外航拼命在中国市场做宣传,谁都想拉更多中国游客去欧洲、去美国、去澳洲。

那时候的生意逻辑很简单,“只要开航线,就有中国人坐。”

而现在,更多航空公司在自己国家投入营销预算,琢磨怎么把外国游客带到中国来。

一进一出,天平彻底翻了个面,背后,是中外游客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游客心态的变化,更是全球航空网络的重构。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7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