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一文解析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大罷免"浪潮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反共護台”能說服選民嗎?一文解析台灣“大罷免”浪潮】https://t.co/lKWRjWjvwd


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大罷免”投票倒數計時,7月26日將有24位國民黨立委面臨罷免投票,最後的結果可能改變立法院的朝野格局。… pic.twitter.com/PNmvHiIqAx—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July 14, 2025

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大罷免”投票倒數計時。大批國民黨立委遭指“親中”,面臨罷免陣營以“反共護台”為號召發起罷免;但反對者質疑,這是民進黨在國會“選輸翻桌”的政治斗爭。DW采訪多位民眾與專家,探究中國因素如何成為“大罷免”的核心。


立法院外,7月初盛夏夜晚的濟南路聚集了數百人。台北市與新北市12個罷免團體白天剛舉辦騎車串聯活動,傍晚號召民眾重回立法院外,聲援“大罷免”。

一面面寫著“大罷免,大成宮(功)”的旗幟在群眾手中飄揚;現場除了有“台灣獨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台灣人”等標語,也看得到中華民國旗。還有人舉著“罷免就是剿匪”的牌子,呼應這場以“反共護台”為名的晚會。

罷免團體志工上台發言時,不少人提及國民黨立委“親共”的指控;對這些志工來說,中國政府是意圖侵略的敵方,那些跟中國走得近的台灣立委也面臨“賣台”質疑。

“大罷免是台灣人民自己站出來,表達我們不想要親中國,我們跟中國不一樣,我們是要來扞衛我們台灣的主權。”一位罷團志工Sarah接受DW訪問時這麼表示。

Sarah說,她所在的新北市林口等選區,“反共”是罷團訴求“很大一部分的主題”:“我們會告訴大家,如果不反共的話,台灣人民可能會失去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

新北市中永和選區的罷團志工Mini受訪時也批評自己選區的立委“親共”。她認為這些人推動的法案有利中國統戰、不利台灣國防,可能讓國際社會質疑台灣在民主道路上的選擇。在她看來,“大環境的氛圍就是反共”,這不僅僅是政治認同上“台獨”與否的問題,更關乎台灣是否明確選擇民主世界、不與獨裁的中國共產黨政府為伍。

“我們必須要跟他們劃清界限。”Mini說。

中國因素如何成為“大罷免”核心?

“大罷免”指的是台灣民眾對在野黨政治人物發起的全面罷免浪潮。目前有26位國民黨立委和1位民眾黨籍市長的罷免案通過連署門檻成案。多數案件將在7月26日投票,若是罷免過關,空出來的席次將再補選,可能改變台灣國會的朝野格局。

廣告

這場規模史無前例的罷免運動,可追溯至2024年5月的“青鳥”行動。當時群眾反對在野黨立委挾人數優勢推動有爭議的“國會改革”法案;到了去年底,在野黨立委再修訂《選罷法》、《財劃法》和《憲訴法》,面臨掏空財政、破壞台灣民主憲政等批評。

今年初政府預算審查之後,在野黨立委被批評凍結、刪減大量預算,其中也包含國防開支;部分民眾擔憂這會削弱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社群媒體上彌漫的強烈危機感進一步加劇。

上述過程中,國民黨團總召、花蓮立委傅崐萁等在野黨立委除了被指為“多數暴力”,也遭質疑“親共賣台”。

去年4月,傅崐萁率領16位國民黨立委造訪北京,會晤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這批立委被指控在台灣推動多項爭議法案,替中國在台打開統戰破口,危害台灣國安。傅崐萁等在野黨立委因此成了部分公民團體眼中的“紅色代理人”,“反共”也發展為“青鳥”和“大罷免”的主軸。

專長為民意調查與政治心理學的美國“蘭德”智庫(RAND)政治學者王宏恩向DW分析,“大罷免”陣營之所以強調“反共”,可從內外因素來看。一方面,國防預算在國民黨、民眾黨主導下大砍,讓部分民眾心中形成“在野黨較不支持國防”的印象;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在台海的軍事活動越來越頻繁,“這是全台民眾都有感的”。

王宏恩指出,透過台灣人對中國的反感情緒,罷團可以把訴求“拉高到全國層次”,爭取更多不在原選區生活的外地選民關注、簽署連署書,願意特別為此返鄉投下罷免票。

公民團體積極倡議的同時,執政的民進黨以“罷免投同意,反共更有力”等宣傳口號,明確表態支持“大罷免”,稱這是“與公民同行”。此外,台灣總統賴清德上任以來也多次強調“中國威脅”,今年3月首度把中國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6月起他發表“團結十講”,每一講皆談及中國對台“統戰滲透”,主張台灣應強化國安。

“反共”能說服台灣選民嗎?

即使抱持“反共”立場,卻不一定等於願意投下同意罷免票。《美麗島電子報》6月的民調



顯示,台灣民眾有69.8%反感中國共產黨,但這些人之中只有47.4%認為投同意罷免“台灣才會更有力量反抗中國共產黨”。

觀察全台整體趨勢,全面性的“大罷免”也不是民意主流。從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年3月至6月的四次全台民調看來,贊成全面罷免者比例徘徊在3成左右,不支持者則一直超過5成。7月14日公布的調查

則顯示,全台有41.7%贊成,47.9%反對。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向DW表示,罷免陣營所稱“在野黨在立法院配合中共”的論調,在事實根據上較為薄弱,因此“反共”訴求的效果有限。在他看來,全面罷免的做法難以說服多數民眾:“如果你把傅崐萁去大陸當作是親共,把跟傅崐萁去大陸表示是追隨傅崐萁路線,那也不應該是全部罷免,更何況那只是一次訪問的行動。”

蘭德智庫政治學者王宏恩對“反共”策略能否打動在地選民,亦持保留態度。他指出,不滿意、不理解國會整體狀況的選民,“假如他覺得自己的選區議員夠好的話,他還是會願意支持自己選區選出來的代表”。

地方罷免團體則因應不同選區的選民特性,以不同策略爭取在地人對“反共”的關注。

新北市雙和被視為“鐵板深藍”區,當地罷團志工Mini表示,很多當地民眾其實不太在乎“反共”:“大部分人沒有這麼意識到中國台灣壁壘分明的關系……會認為大家都說中文 ,為什麼要分得這麼清楚?”

傅崐萁所在的花蓮選區,罷團志工小康則說,多數人更在意民生,但這不代表他們不關心國防議題:“花蓮也是台灣很重要的空軍基地,大家頭上每天都有戰機演練飛過……而且花蓮有很多軍公教的群體,所以這也不會是他們不關注的事情。”

小康向DW指出,花蓮許多國民黨選民並不支持傅崐萁路線,“他們的藍是正藍軍的那種藍,反共護台的那種藍,他們守護的是中華民國,而不是現在的國民黨,一直在親共、跟共產黨非常友好的那種國民黨”。

“心中有國旗,罷免傅崐萁”因而成為花蓮罷團的標語,當地的志工更請宣傳車大街小巷播放中華民國〈國旗歌〉,批評傅崐萁“背棄”國民黨在蔣經國時代原有的“反共”傳統。

今年4月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曾有一場聲援罷免的游行,現場亦曾同時出現持“台獨旗”和持“中華民國旗”的民眾。社會學者吳介民接受台媒《太報》訪問曾指,這樣的場面在過去“幾乎難以想像”,顯示這場以“反共護台”為訴求的罷免行動,逐漸打破“台派”與“泛藍反共派”之間的界線。

“綠共獨裁”、“選輸翻桌”:在野黨怎麼反擊?


為抗衡“大罷免”,國民黨曾對民進黨立委發起“以罷制罷”,但最終無一通過連署成案。國民黨主導的罷免案還出現上千件偽造簽名和死亡連署書,多名黨工涉偽造文書罪嫌,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也遭羈押禁見。

過去三個多月來,國民黨曾以“反綠共,戰獨裁”為主題號召支持者上街,把民進黨政府比擬為有如中國共產黨的獨裁政權,稱“大罷免”是民進黨以公民運動為名發起的“清算斗爭”;近期集中火力批評“大罷免”是“大惡罷”,稱在野黨立委盡到了問政與監督之責,不該面臨無差別的罷免。

國民黨青年團還組成“湛藍沖鋒:護民主戰隊”,在全台各地展開反罷免行動。成立記者會上,許多青年代表發言時皆稱感受到“獵巫”的社會風氣,“只要在街上拍照錄影,就可能被說是中共間諜”。他們把這種情況歸咎於“青鳥”和“大罷免”。

7月5日,罷團在立法院外舉行“反共護台”晚會的同一天下午,國民黨在台北市政府外也有一場“反惡罷”大會。跟罷團活動相比,這場大會的群眾有更多人穿戴中華民國旗的衣服或配件。現場主持人不斷高喊“票投不同意,監督更有力”等口號,主張“大罷免”不利於民主政治的監督制衡。

“反惡罷”大會一位參與民眾李小姐告訴DW,她感到“忍無可忍”,認為賴清德“越來越獨裁”。另一位陳先生說:“我們不是一個民主國家嗎?就是應該有制衡執政的力量,不可以執政黨掌權之後,就要把所有制衡的力量全部罷免掉……我覺得最大亂源不是中共,其實是民進黨。”

與會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多把焦點放在攻擊民進黨。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民進黨去年立委選舉失利,如今“選輸就翻桌”、要藉罷免來“用人民納稅錢陪民進黨重選”。

針對罷免陣營提出的“親共”質疑,國民黨在這場活動著墨較少。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藍營政治人物重申了“守護中華民國”的立場。罷免成案的其中一位國民黨立委徐巧芯說:“我們不是紅色,我們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我們擁護的是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大罷免”發展至今,罷團強調“反共護台”,但國民黨的回擊更側重於民主的“監督制衡”。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在臉書上發文,認為這兩種主張是決定罷免投票勝負的關鍵因素。他指出,“罷免親中派立委”的論點對罷免陣營更有利;“透過罷免的手段推翻去年選舉結果是錯誤”的論點,則利於反對罷免方。

小笠原稱,罷免的最後階段可關注國民黨選民的投票意願是否顯著提升。從民調看來,雖然不支持罷免的人整體而言更多,但支持罷免者一般來說更願意出門投票;此外,民進黨選民一直充滿“罷免可能失敗”的危機感,不過對在野黨支持者而言,就算罷免過關,仍有機會靠補選保住席次,這都讓兩邊的投票熱情產生差異。

中國政府如何看待台灣“大罷免”?

6月底,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被問及台灣罷免潮的“反共護台”主張,說這是民進黨政府的“政治操弄”,台灣人對此應“充分認清、堅決反對”。她的部分說法類似國民黨的論調,稱罷免潮會強化台灣社會的“綠色恐怖”、“綠色獨裁”氛圍。

不過有學者認為,中國政府對台灣“大罷免”的關注度並不高。蘭德智庫的王宏恩表示,北京現在更關心自身的經濟與高科技政策,對台灣的罷免潮處於“按兵不動”的狀態。

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則說,中國政府更在意的是去觀察台灣社會是否因此更加對立,“對於中共來說,這是很有用的機會……可以找到缺口來遂行、推動他想要對台灣做的事情”。

左正東認為,罷免成功與否,會對中共黨內帶來非常不同的信號:“從鷹派的角度來說,他不害怕大罷免;從鴿派的角度來說,他期望大罷免能夠失敗,在野黨能夠把大罷免阻擋下來……那他就可以用台灣的民意來說明……台灣的政治體制仍然存在分權制衡的能力,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遂行其意,所以這些鷹派就不用著急。”

面對“大罷免”分裂社會、不利民主的說法,罷免志工小康認為:“所謂的撕裂跟對立,本來就是民主的特質之一,因為民主有修復這些裂痕的能力。所以我們覺得有不同的聲音,或者是甚至有吵架、有爭吵,在民主的體制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位志工Sarah則希望國際社會看見台灣人民的自主團結。“大罷免如果過的話,或許我們就可以教育下一代,民主自由從來都不是嘴巴上講一講就好,而是我們真的用實際的行動去做出來的。”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