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李克强: 深度解析"团派团灭"与李克强之死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毛泽东时代建立的“党天下”体制,反复掀起打压知识人,与技术官僚阶层的运动,真正有治国能力的人,被排除出话语中心,政治忠诚重于专业能力。中共用意识形态与阶级斗争代替理性治理,摧毁了制度理性与社会秩序,彻底瓦解了传统中国的“精英治国”的基本路径。邓小平的沉默,不是语言上的空白,而是对中共政权近30年治国路径的沉痛思考。1977年5月,邓小平在同中央两位同志的谈话中呼吁:“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 同时,在制度层面,邓小平推动“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路线,将共青团系统作为一个新的“人才蓄水池”,以此对抗革命年代遗留下来的老干部治国的惯性。“团派”的崛起,不仅是一种组织人事上的路径创新,更是治理理念上对“理性、专业、渐进改革”的现代国家治理方式的肯定。


邓小平之所以成为“团派”崛起的重要推动者,根源在于他对毛泽东时代极权政治和“文革”浩劫的深刻反思。在目睹国家濒临崩溃、社会秩序瓦解之后,邓小平逐渐认识到:要想延续红色政权的合法性,继续坐稳江山,不能再依赖暴力与个人崇拜的治国方式,必须转向一条以理性治理为核心、以尊重知识和选拔人才为基础的现代国家路径。团派干部正是在这种中共的战略转型中,被视为最适合承接政务与推进改革的中坚力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改革开放的前几十年,团派精英与广泛崛起的社会精英阶层,领导人民摆脱极权创伤,推动市场化与知识化的发展,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国家红利。然而,正当这些精英日夜呼吁法治建设、权力制衡等政治改革之时,中共体制却悄然走起了回头路:选择习近平来“保红色江山,攫取改革红利”。李克强的边缘化与突然离世,正是在这种结构性逆流中发生的。他代表的,是一条与中共”打天下—坐江山” 逻辑根本对立的路径:依法治国、市场主导、思想开放、多元共治。但在一个以控制为本能的政体中,这样的路线终究要被视为对红色政权的威胁,进而被抹除。

李克强的悲剧命运,归根结底并不是“个人软弱”或“个人无能”的问题。李克强和团派所承载的,是一条制度内理性改良、温和改革的希望路径,是一种试图在专制体制中引入市场逻辑与法治精神的探索。但这条路径的中断,暴露的不仅是他个人的政治困境,更是一整个社会在结构性压制下的集体沉默与不作为。李克强不是权斗的落败者,而是倒在他努力维护的人民的冷漠与恐惧之间。在面对制度暴力的压迫时,大多数人选择了回避、沉默,甚至是习惯性地“看热闹不嫌事大”,将公共命运让位给权力的角斗戏。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那些真正为人民谋利、为体制松绑的精英往往最先被边缘、被消音、被牺牲。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不能保护自己最有远见、最懂治理、最体察民意的精英官员,就会最终失去温和改革不合理制度的希望。

当人民对权力的专横习以为常,对改革精英的倒下漠不关心,甚至对自由与正义失去感知能力时,其实也是变相培育了专制者崛起的土壤。而历史早已无数次证明:一个专制者的登场,几乎注定是人民苦难的开始。早在2019年,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伊丽莎白·伊科米诺,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就作出过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预测。她在文章中说:习近平对国家控制经济的偏好,会导致效率更高的私营部门缺乏资本。习近平的权力巩固,不仅损害了中国经济,也会引发外界对中国海外企业的强烈怀疑。中共对中国商业的渗透日益加深,会导致所有中国企业,都被视为共产党的延伸臂膀。也就是说:党的控制过多——或许是过于集中于习近平手中——会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 站在2025年的今天回头看,她的预测是完全正确的。李克强总理的灵车早已走远,只能在天国无奈的看着他曾无比牵挂的人民。。。。。。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已经有 2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2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麦.甲.农.止] 2025-07-13 18:13
    本是读书人,误做仕途客。 混迹官场一世输,半生当陪坐。 大志搏功名,终未避横祸。 留与后人评判时,入行错错错! 🥵🥵🥵🥵🥵🥵🥵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77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