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他從億萬富翁變身為中國最懼怕的批評者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者祁福德(Mark L. Clifford)/譯者:林玉菁


黎智英在全球擁有億萬房產,為什麼選擇留在香港為民主自由獻身?

讓黎智英與眾不同的,不僅是衣服。 過去三十多年裡,他一直是自由與民主的堅定捍衛者,言辭激烈,批評香港與中國的領導人。 如同香港七百萬人中的數百萬人,他不相信共產中國,並希望這座城市能夠享有1997年北京接管英國殖民地時所承諾的權利與自由。


他很有錢──遭到政府追捕前,黎智英的財富估計達到十二億美元,這是黎智英十二歲時到香港所賺來的財富。 抵港時他口袋裡甚至連五塊錢都沒有。 他自掏腰包,捐出超過一億美元,支持香港的民主運動。

他手中極受歡迎的《蘋果日報》與《壹周刊》雜志,主導了香港的政治議程,最終成為這個從未享受過民主的城市中的反對力量。 “中國共產黨如此痛恨黎智英,因為他們怕他的媒體帝國。”資深記者程翔說。 程翔曾對北京持同情態度,因此在香港的共黨喉舌《文匯報》擔任高級職位。 “他的媒體對香港的民主化非常重要。 共產黨將宣傳視為生命線,而黎智英的媒體帝國成功駁斥他們的許多謊言。”

他無畏無懼。 二○二○年,當政府禁止紀念天安門屠殺時,黎智英在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傳統的六四紀念地──孤身跪下,點燃一根蠟燭。 他告訴法庭:“如果紀念因不公而死去的人是犯罪,那麼...... 讓我接受懲罰。”隨後,他因煽動非法集會而被判囚14個月。




當代中國最重要的政治犯,“盯上我,也是很自然的”

香港擁有幾十名億萬富翁,但當這座城市的自由逐步被削弱時,卻沒人敢站出來反對中國。 香港孕育了許多勇敢的民主運動者,卻沒人能像黎智英那樣,透過大眾媒體的聚光燈滋養這場運動,更別提金錢上的資助。 這場運動是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學生運動以來,對中共最大的民主挑戰,黎智英則是發動運動的要角。 幾乎是十億人中的唯一者。 二○二○年一次對話裡,隨著對他的指控不斷增加,黎智英感慨道:“他們盯上我,也是很自然的。 我擁有支持運動的反對派報紙。 我公開疾呼反對共產黨。 我參與每一場抗爭(示威與游行)。 對他們來說,我就是麻煩制造者。 他們不打壓我、要我閉嘴,是很難的。”

你不能輕易定義黎智英這個人。 身為務實的成功商人,他會用結果導向來看待人權運動。 他關心自由,但你不太會聽到他談論社會公義。 他的哲學接近自由主義,認為政府除了維持秩序及強有力的法治外,應該扮演有限角色。 身為天主教徒,他是類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的激進反共派。 這位波蘭教宗在1980與90年代鼓勵東歐和蘇聯的民主起義。


黎智英是當代最重要的政治犯之一,然而,他在美英兩國政治光譜中的右翼支持者,遠多於左翼。 他的閱讀量驚人,更是多產的專欄作家,渴望成為公共知識分子。 但他太專注行動,難以融入中國劉曉波、蘇聯亞歷山大. 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或波蘭亞當. 米奇尼克(Adam Michnik)等人的知識分子傳統。

寧願為自由民主入獄,也不願放棄這座“給了我一切”的城市

跟許多良心犯不同,他不屬於任何政黨。 黎智英是個商人,深信市場經濟,也相信經濟成長對推動自由的重要性。 政策制定讓他覺得無聊。 他擁有企業家的確定與直率。 他的解決方案很簡單,甚至有過度簡化的傾向。 這些方案圍繞著更自由、更民主及更少的政府管制。 他談的不是普世人權,而是價值,特別是他所謂的西方價值,即自由、寬容及透過運用法律給人們安全感。

“他很不同。”美國聖母大學政治學者,生於香港的許田波指出。 “許多自由斗士經常是尋求注意力的律師運動者或知識分子。 他是個商人,基本上只是真心關懷他的家園──香港,及民主志業。”她記得2019年底,當他跟李柱銘在紐約美國外交關系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中演講時,觀察者驚訝發現他“並未說出任何過於挑釁的話”,並且“相當溫和害羞”。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6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6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所.昔.秦.篇] 2025-07-13 14:44
    垃圾文章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