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才子與色鬼|蔡瀾身後,一段至死不休的風月公案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陳寶蓮進入的,正是這樣一個“主流影片是三級片”的時代,這“逼得很多人都要去拍這種類型的電影” 。


作為制片人,蔡瀾對競爭環境有清醒的認識。他曾在比較香港與日本電影時指出,日本導演總夢想贏得“《KINEMA旬報》獎”,而香港電影“仍舊是娛樂、娛樂、娛樂” 。因為在一個缺乏社會保障的香港,“還須要以《楢山節考》來提醒我們的將來嗎?”《楢山節考》是日本1983年今村昌平導演的電影,曾獲得第36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蔡瀾的這種生存焦慮,是理解當時香港電影人選擇的鑰匙。他們不是在象牙塔裡創作藝術,而是在殘酷的商業戰場上求生。


香港電影第一部正式過審的三級港片,正是蔡瀾主導的《聊齋艷譚》(1990年上映,由藍乃才導演,單立文、葉子楣主演),本片由蔡瀾的大路電影制作有限公司和嘉禾影業聯合出品。

《聊齋艷譚》之後,蔡瀾又乘勢拍攝了《聊齋艷譚續集:五通神》,而陳寶蓮主演的《燈草和尚》(根據《畫壁》故事改編),是《聊齋》系列的第三部。

最終,《燈草和尚》大賣接近千萬票房,而成本不到百萬,其中,陳寶蓮的片酬,約10萬港元。

自此以降,香港風月片泛濫成災。湧現了《滿清十大酷刑》《玉蒲團》系列等電影,其中一個重要的入局者,則是王晶。

就在前陣子,王晶於短視頻平台上評論陳可辛的《醬園弄·懸案》時,說陳可辛想要藝術和商業兼顧,導致顧此失彼,而自己只拍賺錢的片子,什麼賺錢拍什麼。

他們,是一類人。




所以,蔡瀾究竟有沒有逼迫陳寶蓮拍攝《燈草和尚》?

如前所述,1991年4月的報道已經明確了,陳寶蓮簽約時獲得了母親的同意,且本人並不抗拒“半裸” 。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她存在“心理顧慮” ——這是一個關鍵的細節。

一個即將踏入未知領域的年輕女孩,對要在鏡頭前裸露身體感到不安和猶豫,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問題的核心在於,蔡瀾是如何應對這種顧慮的——網絡傳言傾向於將其描繪成一種利用權力的壓迫和強逼。然而,根據《華僑日報》的記載,蔡瀾采取的是一種“開導和鼓勵”的策略 。他沒有簡單粗暴地要求服從,而是“搜集了很多黃仲標的影片給她看” 。

黃仲標是何許人也?他是香港最頂尖的攝影師之一。他曾在1981年憑借《鬼馬智多星》獲得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1984年《花城》獲第二十一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第三屆香港金像獎最佳攝影獎;1987年憑借影片《胭脂扣》獲第二十四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1989年憑借《人在紐約》獲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攝影領域,黃仲標獎項拿到手軟。而《燈草和尚》的攝影師,也正是這位大咖。

蔡瀾此舉的意圖非常明確:他試圖將這次拍攝從純粹的“脫衣服”提升到“藝術創作”的層面。他讓陳寶蓮看到,掌鏡的是一位備受尊敬的藝術家,她的身體將被用一種具有美感的方式來呈現。

這是一種說服技巧,旨在降低新人的不安全感,讓她相信自己參與的是一部“藝術品”,而非粗制濫造的剝削品。從結果來看,這種方法似乎是奏效的,報道中,陳寶蓮緊接著就表達了“一炮而紅”的願望 。

《燈草和尚》的拍攝工作,是在1991年5月陳寶蓮未滿18歲就開機,拍攝結束,大概在當年六七月。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95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