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北大學者胡泳談長照護母親 強調學習與死亡共存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北京大學教授胡泳過去因其照顧罹患重度阿茲海默症母親的文章,使長照議題受到中國民間熱議。他今天在一場講座上表示,照護不是讓“秩序恢復”,是讓人從中與死亡、失能共同生活;他並呼吁全面改造中國基礎設施因應老年人需求。

題為“將死亡帶回生活”的展覽日前在北京798藝術區的MACA藝術中心登場,並在今天舉辦講座,由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長沙市“蝴蝶之家兒童舒緩護理中心”理事長符曉莉發表演講。


這場講座約有50多名民眾參加,並有民眾帶著父母親一起來聽這場與死亡議題相關的講座,促進與家人之間的討論。

胡泳過去有3年的時間照顧患有重度阿茲海默症母親,在這當中開始關注照護及生死教育議題。去年4月,關於他照顧母親的相關文章在網絡上引起網友共鳴,也帶動中國民間對長照議題的討論。

胡泳今天在演講中表示,從父母的事件中體驗到死亡,也感受到悲傷、哀悼的情緒,並認為哀悼是人生中很重要的部分,家人的離世或許是每個人的“死亡練習”。


他表示,現在的年輕人有“技術性照顧幻想”,即傾向把照護任務交給AI和設備,避免“脆弱身體”的幹擾,將死亡和失能從公共生活中剝離。但照護這件事不是讓“秩序恢復”,而是讓人從中與無法掌控的死亡、失能、哀悼共同生活。

有民眾表示,自己也是在照顧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家人,向胡泳提問如何更好地面對。胡泳回應,除了多休息及透過書籍、電影尋找心理支柱外,也可以多使用社區的“喘息服務”,或與有相同經歷的人交流。


他提到,現在有患者家屬聯誼會等相關的微信群組,在群裡會有很多人提問,彼此會互相建議及提供協助。

胡泳也提到,因為一些限制,相關議題沒有變成具體的制度安排與公眾支持,中國是高齡化社會,應重視“照顧基礎設施”。如未來老年人數增加,機場需要針對老年人做全面改造,包括多設立平移的手扶梯、增加扶手,中國大量的基礎設施應圍繞老年人重新改造。

符曉莉則介紹重症兒童家庭得面臨經濟窘迫、無專業照護機構、精神情緒壓力等問題,而其機構提供兒童舒緩照護,15年來照顧了200多名重症兒童。她說。與安寧療護的差別主要在於,舒緩照護是提供給病情危重但非臨終期人群,提供更有計劃、全方位的陪伴式照護。

“將死亡帶回生活”展覽期間為6月28日至8月17日。該展覽聚焦死亡議題,匯聚藝術界、人類學界等21位創作者的作品,呈現個體生命經驗與社會、文化及公共領域中死亡議題之間的關聯。由北京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醫學社會學研究中心發起,北京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景軍擔任學術指導,周雯靜與岳明月擔任策展人。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70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1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