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元指數進下降周期,經濟影響多大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元指數周期性的上升與下降是美國,相對於其他國家,繁榮與蕭條的縮影。


什麼是美元指數?美元指數是美元對一攬子貨幣匯率變化的加權平均值。美元指數的基期定為1973年3月,基期點位為100點。美元指數可以直觀反映美元在外匯市場中的強弱程度。如果讀者想進一步了解美元指數,可以參看本文尾注。

2025年6月23日到27日,美元指數連續五日下跌。6月23日開盤,美元指數為99.08點;6月26日收盤,美元指數為97.30點,盤中跌破97點,創下2022年3月以來的40個月新低。6月27日美元指數繼續下跌,收盤為97.26點,盤中再次跌破97點。2025年7月1日,美元指數開盤為96.78點。


我們根據歷史經驗判斷,美元指數大概率進入了下行周期,這種下行往往持續五年以上。美元指數下行(即美元貶值)不僅會影響包括黃金在內的資產價格,而且將改變世界經濟的整體格局。

美元指數誕生僅僅五十多年,在“金本位制”或者“虛金本位制”之下,美元指數沒有存在的意義。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1973年主要國家轉向浮動匯率制,美元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的錨。從此,美元漲跌成為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甚至政治格局的重要變量。

當美元指數處於高位,而且市場對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產生疑慮,或者美國缺乏投資機會時,資本傾向於流出美國。這時,美元指數進入下降周期。反之,當美元指數處於低位,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得以加強,或者美國存在良好的投資機會時,資本傾向於流入美國。這時,美元指數進入上升周期。

在上升周期中,資本的流入給美國實體經濟

和金融市場帶來繁榮,但也為美元未來的下跌埋下禍根。從歷史經驗看,始於2011年的美元上升周期現在已經結束,美元進入了下降周期。

讀者一定想問,為什麼說美元進入了下降周期?我們先來看看美元指數漲跌的周期規律。



美元指數的周期規律

美元指數漲跌是有規律的,理論分析框架也容易理解。我們把世界分為兩個部分:美國、其他國家和地區(下稱“其他國”或“其他國家”)。在全球市場中,當對美元的需求大於對其他貨幣的需求時,美元升值,反之美元貶值。以上框架雖然簡單,但分析時會涉及非常多的經濟變量,所以這個框架在實踐中並不好用。

幸運的是,美元指數存在周期,一個上漲周期或下降周期往往持續數年,而判斷美元周期比判斷美元短期漲跌要容易很多。自存在數據以來,美元指數已經經歷過三個下降周期和三個上漲周期,可以通過總結每次周期拐點的共性來判斷美元指數是否進入了新周期。

我們把總結規律的詳細內容放在了第四部分,這裡先說結論。

美元指數開始進入下降周期時,美國經濟都存在三個因素:

美國經濟中存在一個突出的、普遍的擔憂,這個擔憂會削弱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

第二,美國“真實利率”(指“名義利率”與通脹的差值)處於高位,未來幾年將下降;

第三,美元指數處於歷史高位。

以上三點不僅僅是簡單的現象總結,而且是一定條件下美元進入下降周期的充分條件。

如果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下降,其他國家央行會從美元轉向其他貨幣或黃金。真實利率下降意味著美元資產的收益率下降,也意味著美元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下降。

由於以上兩個原因,如果美元指數(美元的綜合匯率)處於高位,那麼美元對其他貨幣的匯率傾向於下降。而美元貶值會進一步削弱美元的儲備地位以及美元資產的吸引力,美元指數會繼續下降。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第一個因素和第二個因素消失為止。

本文稱以上三個因素為“美元進入下降周期的三要素”(下稱“下降三要素”)。

同樣,當美國經濟具備“美元進入上升周期的三要素”(下稱“上升三要素”)時,美元指數開始進入上升周期。“上升三要素”如下:

第一,美元儲備貨幣地位得以加強;

第二,美國經濟前景向好,有比較好的投資機會;

第三,美元指數處於歷史低位。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美國經濟目前具備“下降三要素”嗎?



美國具備“下降三要素”

我們分別來看看“下降三要素”的情況。

先看第一要素:“美國經濟中存在一個突出的、普遍的擔憂,這個擔憂會威脅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

2024年11月,美國國債總額突破36萬億美元,“美國債務問題”成為市場普遍的擔憂。

美國債務不僅數量巨大,而且還在增長。圖1顯示,從2014年開始,美國“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率=聯邦財政赤字/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在低位徘徊,但2019年突破了4%,2020年更是達到了14.7%,2021年達到12.1%。

2022年略有好轉,但2023年、2024年“財政赤字率”又開始上升。2025年前五個月,美國的財政赤字為6540億美元,同比並未顯著改善。

圖1:美國財政赤字率(%)



2022年以來,各國央行為規避美元風險,大量增持黃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的數據,從2022年到2024年,美國之外的全球央行黃金淨購買量連續三年超過1000噸,而2021年不足500噸。

黃金作為儲備資產,是美元的替代品,各國央行大量增持黃金是美元儲備貨幣地位下降的一個證據。

再看第二要素:“美國真實利率處於高位,未來幾年將下降。”

2025年3月以來,美國CPI

(消費者價格指數)穩定在2.4%附近,與美聯儲的目標相差無幾。圖2顯示,美國已經進入降息周期,2024年9月、11月、12月基准利率三次下調。目前,美國總統特朗普仍感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降息緩慢,考慮提前提名下任美聯儲主席,以削弱鮑威爾的影響力。這說明,特朗普希望推動利率繼續下行。

未來CPI基本保持不變,而基准利率(屬於名義利率)下降,所以目前美國真實利率處於高點,未來幾年會下降。

由此可見,美國具備“下降三要素”的第二要素。

圖2:美國聯邦基金目標利率(2008年-2025年)



最後看第三要素,“美元指數處於歷史高位”。

從圖3不難看出,美元指數在2008年見底,2022年之後一直處於高位震蕩。

根據中金的測算,如果剔除通脹因素,觀察“實際有效匯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可以發現本次美元上升周期中美元強勢程度甚至超過上一輪周期2000年前後的高點水平。

所以,美國也具備“下降三要素”的第三要素。

圖3: 美元指數(2004年1月-2025年6月)



其實,美國經濟中還存在其他削弱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重要因素,比如美國存在巨額貿易逆差。

貿易逆差是貨幣貶值最根本的動力之一。如圖4所示,2021年美國貿易逆差為8400億美元,突破了2006年的高點7600億美元。2022年到2024年貿易逆差維持高位,而2025年前四個月貿易逆差為450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65.7%。

圖4: 美國貿易逆差(1992年-2024年)



但需要注意,美元指數走勢中有個變數:科技突破。科技領先性是美元地位的重要支撐,如果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美元下降趨勢有可能被打破。因為科技跨越式進步不僅會鞏固美元地位,而且會帶來投資機會,吸引外資流入。而且經濟繁榮導致稅收增長,美國債務問題也將得到緩解。

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人工智能還未到突破時刻。所以,我們認為美元進入了下降周期。美元進入下降周期,意味著什麼?



美元指數進入下降周期的影響

美元指數進入下降周期,對美國經濟和對其他國家的影響是不同的。美元指數下降會導致流入美國的資金減少,所以即使降息,美國的貨幣環境也並不寬松。

下降周期中,流出美國的資金增多,其他國家的資金會更加充裕。因為此時美元利率往往會下降,這導致其他國家的融資成本下降。所以,美元指數下降過程中,其他國家將處於貨幣寬松的環境中。這種寬松環境,有利於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發展,也有利於實體經濟繁榮。

下面重點討論美元指數持續下行對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的影響。

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四點。

美元指數長時間下降,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多方面的積極影響。


第一個影響:有利於港股上漲。

資深投資者知道,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是影響香港股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為港幣基本盯住美元,美元兌人民幣貶值時,港幣兌人民幣也會貶值。但是,絕大部分的港股上市公司是中國內地公司,其盈利以人民幣計價。那麼,即使這些公司的盈利不變,當轉換成港幣計價時,其盈利也會上漲。

如果某一年港幣對人民幣貶值5%,其他條件不變,香港上市的內地公司盈利就上升5%,而盈利上升將導致港股上漲。

第二個影響:有利於中國出口改善。

即使合並間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中國美國出口仍然遠低於中國對其他國家的出口。美元下行時,美國需求減弱,而其他國家需求上升。目前,美國中國出口有抵制傾向,而其他國家此種傾向較弱。所以,美元下行有利於中國出口改善。

第三個影響:有利於中國經濟增長。

出口改善本身就能促進中國經濟增長。而且,當美元貶值時,資本外流緩和,中國的政策空間會進一步打開。中國可以采用更寬松的貨幣政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需求恢復。

第四個影響:有利於A股上漲。

港股上漲會給A股上漲提供良好的氣氛;更寬松的貨幣政策帶來增量資金;經濟好轉帶來業績改善。以上三點都有助於A股上漲。

美國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促進美國出口,減少貿易逆差。

美元指數下降,即美元對其他貨幣的綜合匯率下降,所以以美元計價的美國產品會更加便宜,有利於商品出口。

美國海外資產升值,緩解債務壓力。

美國用美元負債投資海外風險資產。如果美元貶值,其負債不會上升,但海外資產卻會擴張。中金公司

測算,在美元這種本幣負債、外幣資產的結構中,美元如果一年貶值4.4%,所帶來的海外資產升值即可彌補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

第三,美國股市上漲更為困難。

美元貶值導致投資美元資產的成本上升(比如用日元融資投資美國資產,美元對日元貶值5%則意味著成本增加了5%),資本外流,股市上漲的難度更大。

還需要注意一點,在美元貶值過程中,美國通過美元給其他國家施加的控制力下降,而美國更可能會尋求其他方面的控制。



美元指數周期的歷史經驗總結

如圖5所示,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美元指數已經經歷了三個下降周期,三個上升周期。我們回顧這六個周期會發現,在每個下降周期開始時,美國都具備“下降三要素”;在每個上升周期開始時,美國都具備“上升三要素”。


圖5: 美元指數月度平均值(1971年1月-2025年6月)



一、美元第一次下降周期(1971年-1978年)

二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美元通過綁定黃金成為世界貨幣體系的中心。美國從中受益匪淺,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出現了超長時間的連續繁榮。美國政府曾經承諾,任何人拿35美元就可以兌換一盎司黃金。但是,這個承諾變得越來越不可信。由於美元超發,黃金價格從1968年開始不斷嘗試沖破35美元/盎司。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不再履行兌換黃金的義務,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黃金價格快速上升,“虛金本位制”壓制的通脹問題很快爆發出來。美國CPI從1972年6月的3%,一直上升到1980年4月的14.6%。

這期間資本外流,美元重估。美元指數從1971年1月的120.40點(月均值,下文除非特殊說明,美元指數都為月度均值)降到了1980年7月的84.66點,降幅29.7%。

這次美元下跌有其特殊性,因為1971年之前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是“虛金本位制”,這次美元下跌代表的是該體系被打破之後的貨幣體系重建。但這次美元下跌仍然滿足“下降三要素”。

因為美元不再能兌換黃金,市場擔心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

第二,1971年、1972年的真實利率水平(用“銀行最優惠貸款利率與CPI的差值”表示)約為2%,是未來幾年中的高位,1974、1975年的真實利率已經降為負值。

第三,從圖5不難看出,1971年美元指數處於高位。

二、美元第一次上升周期(1981年-1985年)

1971年-1979年,美國經濟通過自我調整已經解決了一些最深刻的內在矛盾。沃克爾於1979年出任美聯儲主席,通過大幅加息壓制住通脹。從1980年4月到1981年2月,10個月的時間內,CPI已經下降了3.2%,沃克爾的決心讓市場看到了希望,經濟也很快迎來復蘇。

此次進入美元上升周期時,美國經濟滿足“上升三要素”。

第一,美國通過“石油美元”策略,“SWIFT系統”策略重塑美元地位,市場重燃美元信心。

第二,1981年美國經濟前景良好,實際上1981年-1985年,美國經濟高增長、低通脹。

第三,美元指數處於歷史低位。

但是,美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的問題慢慢引發關注。1981年美國貿易逆差為162億美元,到1985年為1219億美元,短短五年擴大了5.7倍。而且,這期間美國在國外投資的利潤無法彌補貿易赤字的迅速增加。

美元第二次下降周期(1986年-1990年)

1981年美國貿易逆差為162億美元,1982年為242億美元,1983年為578億美元,1984年猛增到1091億美元,1985年為1219億美元。由於持續的貿易逆差,市場開始擔心美元的儲備地位。這滿足了“下降三要素”的第一點。

1986年美國真實利率(此處以及下文都用“聯邦基金利率與CPI的差值”表示)為4.8%,1987年降到3.1%,一直降到1990年的2.2%,1991年的1.3%,1992年的0.3%。這滿足“下降三要素”第二點。

1985年9月,美國通過廣場協議主動引導美元貶值。在GDP

(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下降,真實利率下降,以及廣場協議的主動幹預下,美元開始貶值。從1985年3月的158.28點降到了1990年11月的82.03點。

美元從1990年12月開始進入低位震蕩,直到1995年5月,美元指數仍為82.68點,這與1990年11月的點數相差無幾。

四、美元第二次上升周期(1995年-2000年)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科技公司(如微軟

、英特爾

等)迅猛發展。這時,市場認識到科技領先是美元地位的牢固基石。同時,新興市場(如泰國韓國)的金融體系脆弱性已經顯現。國際資本重拾美元信仰,撤離新興市場,轉向美元資產。這滿足“上升三要素”的第一點。

科技發展,帶來了經濟前景看好。這滿足“上升三要素”的第二點。圖5顯示,1995年美元指數處於低位。滿足了第三點。

五、美元第三次下降周期(2001年-2008年)

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安然、世通等公司財務造假案曝光,打擊了投資者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信心。

2002年歐元正式流通,歐洲經濟雖疲軟,但市場認為歐元會促進歐洲經濟發展,因此歐洲具備長期潛力。歐元成為與美元抗衡的儲備貨幣,市場擔心美元地位衰落,投資者減少美國資產,增持非美資產。這滿足了“下降三要素”的第一點。

2001年美國真實利率僅有0.8%,但仍是未來幾年的高點。2002年-2005年,美國真實利率都為負值。這滿足了“下降三要素”的第二點。第三點顯然也成立。

美元第三次上升周期(2012年-2022年)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經過幾年的調整出清,2012年美國經濟呈現出復蘇跡象:居民資產負債表修復,金融市場秩序恢復。這滿足了“上升三要素”的第二點。

2011年11月歐債危機全面爆發,歐元儲備地位下降,美元地位上升。這滿足了“上升三要素”的第一點。

2012年美元指數處於底部,所以“三要素”齊備。

尾注:美元指數的基本知識

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前,黃金價格固定於35美元/盎司,這樣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1973年主要國家轉向浮動匯率制。

此時,外匯市場波動加劇,市場需一個綜合指標反映美元整體強弱。美聯儲最初推出貿易加權美元指數(DTWEXM),但主要用於政策參考。

1985年,紐約棉花交易所(NYCE)旗下的金融部門推出美元指數期貨,成為首個面向交易的美元綜合指標。其基期定為1973年3月(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時點),基數為100點。

美元指數通常被用來衡量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強勢或弱勢狀態,指數值高於100表示美元進入強勢區間,低於100表示美元進入弱勢區間。美元指數被廣泛應用於宏觀經濟分析、匯率預測及全球市場情緒判斷。

美元指數最初推出時,以全球各主要國家與美國之間的貿易結算量為基礎,選定了十種貨幣:德國馬克、法國法郎、荷蘭盾、意大利裡拉、比利時法郎、日元、英鎊、加拿大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1999年1月1日歐元推出後,調整為六種貨幣:歐元權重為57.6%,日元權重為13.6%,英鎊權重為11.9%,加拿大元權重為9.1%,瑞典克朗權重為4.2%,瑞士法郎權重為3.6%。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