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南航机长伤人后跳楼身亡,错的却是这个社会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没有带着乘客走,已是不幸中的万幸,要是真把飞机带下去,那就是另一个东航MU5735事件了,后果不堪设想。


但这事哪怕只发生在地面,也已经够震撼。

一个飞了多年、能开A321的机长,拿着刀子砍人,最后从15楼跳下去,这不是情绪崩溃那么简单,是制度一路把人逼到墙角。


这事发生在2025年7月1日上午,长春南航吉林分公司。

李某某,31岁,是一名A321机长。

根据通报,当时他正接受一个叫“资质能力排查”的内部考核,结果被定为“不合格”。

谈话中情绪激动,动手伤了人,最后跑到15楼一跃而下。

排查的内容,说白了就是对飞行员的规章掌握、程序熟练度、飞行状态进行评估。

报告上写着李某某“通讯失效程序掌握不准确”、“驾驶舱门电子锁密码不熟”,怎么看都是基础性失误。

但一个飞了几千小时、能升A321机长的人,会不记得密码?

不会应急程序?

大家心里清楚,飞行员圈子里也都心知肚明,这份报告的背后,是另一套逻辑。

这套逻辑,不是看你会不会飞,而是看你是不是“自己人”。

这事要说透,得从中国民航这几十年的发展说起。

早些年,中国民航是个严肃行业,属于国家战略部门。

培养一个飞行员周期长、成本高,一个飞行员至少得练个三四年。

那时候飞行员叫“空中铁饭碗”,入行不易,淘汰率也高。

所有飞行员统一由中飞院等几所航校培养,选拔严格、流程规范。

但到了2000年以后,情况变了。

民航放开,民营航司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比如春秋、吉祥、奥凯等。

市场大了,但飞行员供应不上。

于是出现一个潮流:高薪挖角。

从三大航里掏人,直接开高价,结果三大航飞行员跳槽成风。


这时三大航坐不住了,他们就联合起来,搞出了一个“飞行员有序流动协议”。

这个协议说白了,就是限制飞行员自由跳槽。

你想走?

可以,交几百万违约金,原单位还得点头。

最狠的是,档案和执照验证资料都在原单位手里,不点头你什么也干不了。

就这样,飞行员开始被“锁死”在原单位,变成了“航空农奴”。

那时候大家还安慰自己:至少飞得多,收入也高,忍一忍还可以过下去。

但真正把整个系统搞坏的,是“自费飞行员”这件事。


2007年以后,三大航开始搞自费招飞,名义上是缓解飞行员紧缺,实际上是打开了一条“关系户快车道”。

不用走中飞院那种选拔流程,航司内部自己面试自己选。

那考什么?考你爸是谁。

于是各路“飞二代”“烟二代”“电二代”纷纷涌入。

你看电力系统、烟草系统、铁路系统,哪个不是被关系户塞满?

本来一个技术岗位,最后变成圈子里的“传承职位”。

有的岗位上一个家族能连着干三代。

现在好了,这套东西也传进了民航。

他们进来以后呢?

飞得少、挣得多。

宽体机、大航线、好班次,一排就是几年。

有人飞完一个月只做几次起落,年终奖金却是满打满算。

甚至不少人还搭配了“固定教员”,你放心飞,真出事有老飞兜底。

而真正靠自己熬上来的普通飞行员,飞737、飞320,飞红眼、飞偏远线,一天飞四段,风里雨里,挣的还不如人家坐着喝茶的“二机长”。

李某某就属于那种靠自己一点点熬上来的。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