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新闻人长平:一场延迟了二十年的流亡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外滩画报》创刊号,其初期以时政报道为主,办报宗旨为“公信就是生命力”。(图片来源:澎湃)

长平回忆,这类情况在《南方周末》时期也并不罕见,但彼时的《南方周末》有更大的报道空间与市场支撑,甚至拒绝过一家国企300万的广告费,这一直是《南方周末》引以为傲的事情。“我们的逻辑是,我们不被你收买,但我们相信出于正义良知原则的报道是有市场的,真相是值钱的。有了市场,我们不愁广告。这是当时很多媒体人的想法,在《南方周末》的结果是成功的。”


《外滩画报》主办单位上海文艺出版社也有心把《南方周末》经验移植到上海,推动一套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所必需的新型新闻理念。然而事实是,水土不服的《外滩画报》遭遇了失败,这是因为上海的审查环境、同行理念跟广东完全不同。

创刊不久,他们几乎每日收到三至四条禁令。主管单位受到压力,被强制要求将《外滩画报》转给上海文新集团。此后报社仍试图继续批评性报道。有一次,集团因此被整体处罚,导致文新集团上千名员工收入受损,《外滩画报》亦在集团内部引发不满。市场层面,报纸的发行受限,定位逐渐向都市时尚转型。

与此同时,国家安全部门开始关注长平,多次约谈。2003年,他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

《外滩画报》并不是个例。2003年,文新集团创办《东方早报》,光明日报与南方报业合作推出《新京报》,都吸引了不少《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的前记者与编辑加入。这些新兴媒体一度被寄予“南方系全国扩张”的厚望。然而,它们很快在本地监管体系中遭遇现实碰撞,报道尺度迅速收紧,管理层和骨干人员流动频繁,最终褪去“南方系”色彩。

2003年4月,《南方都市报》因刊发《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并最终促成“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但很快,报社高层被检察机关调查,主编程益中、总经理喻华峰等人相继被捕,其中二人被判刑。


这件事被网民称为“中国传媒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2004年,长平结束访学返回中国,继续到上海《外滩画报》工作,担任执行副总编辑。2005年,他回到南方报业,参与创办《南都周刊》,担任副总编辑。

此时南方系已承受更强监管,人事安排更多基于更严厉的管制需要,宣传部门甚至“空降”干部担任其子报领导。


《南都周刊》创刊初期,中国社会也开始出现公民意识的觉醒,一些NGO组织、公益行动、法律援助项目等逐渐活跃起来。NGO、公共知识分子、律师等,构成了一种虽然微弱但真实的公民社会景观,连接了民间与“体制内”。

那几年,广州还存在一种相对活跃的知识氛围。比如“南都大讲堂”,经常邀请国内外学者演讲,话题常常相当大胆,从宪政、法治到环保、公共参与,也为城市里的公共讨论空间提供了支撑。

《南都周刊》在那个阶段,依然尝试拓展了许多边界,在城市报道与公民社会议题中寻求空间。

据《南都周刊》一位前同事回忆,主编是最前线的“把关人”,也是最靠近现实的博弈者,长平一直为编辑和记者争取最大可能的空间,经常对手下的采编人员说:“先不要给自己设限。”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481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