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陈彼得走了·《一条路》的82年人生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陈彼得(1943年8月12日—2025年6月14日),原名陈晓因,曾用艺名夏云飞,为台湾男歌手、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为台湾国语流行音乐第一位将美国饶舌元素带入国语歌曲的歌手。自称于1988年在台湾欧阳菲菲某一场演唱会上助唱到一半,就离开演唱会场搭机前往中国大陆发展演艺事业。

音乐乡愁永系两岸


2025年6月17日 成都讯 华语乐坛痛失巨擘。

著名音乐人陈彼得先生于2025年6月14日上午9时46分在四川成都家中安详离世,享年82岁。

这位用音符丈量人生、以旋律缝合乡愁的音乐诗人,走完了他充满传奇与深情的“一条路”。

最后的时光

在成都锦江河畔的家中,陈彼得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宁静岁月。

据家人透露,直至离世前一周,他仍习惯在晨光熹微时坐在窗边钢琴前,指尖流淌出未完成的旋律片段。

照料他多年的护工回忆:“先生常说,音符是他的呼吸。最后几天他虽虚弱,听到收音机里放《一条路》时,手指还会轻轻跟着打拍子。”

6月14日清晨,陈彼得在家人环绕中平静离世。儿子陈与钟握着父亲的手哽咽道:“他走得很安详,像完成了一首漫长的歌。”

跨越海峡的追梦路(1943-1970)

1943年5月21日,陈彼得生于四川成都的书香门第。父亲是精通音律的国文教师,母亲擅唱川江号子。

儿时在父亲书斋听《阳关三叠》的时光,成为他最早的音乐启蒙。

1949年随家人迁台后,少年陈彼得在台南眷村的竹篱笆内,听着大人们思乡的哽咽声长大。

高中时他用省下的饭钱买了第一把二手吉他,开始在台南庙口弹唱。1967年退伍后,他白天在贸易公司当职员,夜晚化身“西门町歌侠”,在“野人咖啡屋”等民歌餐厅驻唱。

当时同在餐厅打工的蔡琴回忆:“彼得哥总穿着洗白的牛仔裤,唱自己写的《竹篱外的春天》,台下老兵们听得泪流满面。”

陈彼得歌曲_陈彼得歌曲大全_陈彼得歌曲一 ...

陳彼得| Spotify

大师陈彼得,74岁登上《好声音》却无人转身- 知乎

黄金年代:用音符编织文化星河(1970-1990)

《一条路》的永恒回响

1975年为费玉清创作的《一条路》,源自他陪母亲回四川探亲受阻的锥心之痛。“落叶无迹”的意象,是他目睹母亲在基隆港望着大海撕碎家书的场景。

这首歌在两岸尚未通邮的年代,成为千万游子的精神家书。

费玉清说:“当年录音时彼得老师反复修改21稿,他说‘每个字都要替回不了家的人说出心里话’。”

古典新韵的巅峰之作


1982年,陈彼得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谱成现代乐章。邓丽君首次试唱“众里寻他千百度”时惊为天人:“彼得把八百年的月光融进了旋律里!”



录音当天,他特意带来宋代瓷瓶复制品摆在录音棚,“要让歌者触摸到词中的温度”。这首跨界经典被收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音乐遗产”亚洲代表名录。

陈彼得#Velu Peter Gana ...



慧眼识才的幕后推手

作为金牌制作人,他坚持“以心制乐”。1980年发掘蔡琴时,力排众议让她用低音演唱《恰似你的温柔》,甚至抵押房产筹集制作费。

蔡琴含泪追忆:“他说‘你的声音里有岁月的质感’,这句话支撑了我整个演艺生涯。”他创立的“古韵新声”工作室,更培养出童安格、黄舒骏等乐坛中坚。

归乡之路:用音乐架设彩虹桥(1990-2020)


最深沉的家国情怀

1991年春天,陈彼得手持台胞证踏上暌违42年的故土。在成都老宅废墟上,他捡起半片青瓦带回台北,次年以此为题创作《瓦片》。

这首歌开启了他“音乐寻根”的旅程:

1994年 在西藏采风三个月,创作《经幡》献给高原盲童学校

1998年 于长江洪灾现场谱写《诺亚方舟》,募得善款千万

2008年 汶川地震后深入灾区,用羌笛元素创作《春回》

2005年连战“破冰之旅”时,陈彼得在欢迎晚宴上即兴弹唱《月是故乡明》。

2019年国庆,76岁的他背着吉他在天安门广场快闪《我和我的祖国》,视频点击破亿。老友阎肃生前评价:“他的音符里流淌着长江黄河的合唱。”

暮年星火:锦江边的音乐传灯(2020-2025)

定居成都后,陈彼得化身“音乐传灯人”:

在社区开办免费音乐课,手写教材《人人可作曲》,疫情期间创作《樱花诺》,成为方舱医院医患合唱曲,82岁生日当天发布最后一支单曲《归帆》,歌词写道:“此身化星火,点亮归航的船”

今年3月住院期间,他强撑病体为四川音乐学院学生在线授课。学生李薇展示手机里珍藏的视频:“老师插着氧气管哼唱新旋律,说‘这段留给你们完善’。”

永不终曲的音乐人生

在陈彼得书房钢琴上,摊开着未完成的乐谱手稿,最后一行小字写着:“请把骨灰撒在台湾海峡中线,那里离两岸的家都近。”

当《一条路》的旋律再次响起,我们听见嘉陵江与淡水河的合鸣,看见音符化作跨海的星桥。

这位82岁的音乐赤子,终与他的家国长梦永恒相拥——曲未终,人未散,他只是循着星河,去更远方写歌了。

在告别的时刻,让我们用他《无言的结局》中的一句歌词送别这位音乐诗人:"有些故事不必说给每个人听,有些旋律会自己找到知音..."陈彼得先生,愿您在天堂继续谱写美丽的乐章。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118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