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長壽: 老伴走後,獨居的女性多半能長壽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種特質,能幫助她們比男性更快地走出喪偶的悲痛,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


大概也正是這樣強大的心態,才能幫助女性在喪偶後更快調整過來,繼而放下情緒、享受自由、追求健康,擁有更長的壽命。




晚年喪偶的人

最難渡過的是陣痛期

雖然上文花了大量篇幅,分析了喪偶與長壽的關系,也舉了一些獨居後生活反而更好的例子。

但這並不是說,老伴走了是一件無關痛癢的事情。

歸根結底,無論男女,另一半的離世終究是令人感傷甚至悲痛的。

而這種被負面情緒包裹的時期,就是所謂的“陣痛期”。

根據《中國老年心理健康報告》,喪偶人群中,約有35%-45%會出現明顯的抑郁症狀,約30%的人表示感到“生活失去了意義”。

總要先捱過了,放下了,看開了,未來才會慢慢變好。



可能有人看過凌奶奶和吳老師的故事。


年輕時,吳老師在武漢一所中學教音樂,凌奶奶每次倒班,吳老師都會騎自行車送她去廠裡,下班了再接她回家,風雨無阻。

類似這樣的溫暖片段,在他們的婚姻中,還有很多處。

正是這樣的伉儷情深,導致吳老師2020年去世後,凌奶奶一度悲痛欲絕。

看到老家具、老地方,甚至吳老師愛吃的飯菜,都會觸景生情。

為了緩解思念,老凌開始用手機寫隨筆,回憶往事,也記錄當下的心情。


後來,在兒媳的鼓勵下,她給自己注冊了個賬號,取名“凌奶奶的隨筆”,隔三差五更新一篇,沒想到竟意外地受歡迎。

許多年輕人都在評論區留言,向凌奶奶傾訴,尋求她的解惑。

就這樣寫隨筆、發隨筆、回復網友的評論,凌奶奶重新找到了被需要的快樂。

再加上她愛好豐富,身體也還算硬朗,時常和姐妹們K歌、聚餐、郊游。

孩子們也孝順,有空了會帶她去各地旅游,忙碌時也會回家看望她,喝一碗她煲的蓮藕排骨湯。

就這樣,雖然凌奶奶還會不時想起吳老師,但那份悲痛已經淡化了,更多的是一種懷念和追思。

生活中,還有很多像凌奶奶這樣的,被困在回憶裡良久的寡居老人。

越是生前和伴侶關系密切的,越難度過這段難熬的時光。
1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辛.香.氏.說] 2025-06-08 11:00
    I believe that the first one of a couple to pass is the lucky one who has someone on his or her side of sick bed for his or her last minutes. There is no real meaning to live several years longer than others if the quality of lives have already deteriorated and cannot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Passing before too bad is a lucky one. Good luck!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8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