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誰顛覆了保守主義?一場來自其內部的"漫長復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福西特認為,當下的硬右翼有如下特點:一、硬右翼本身並不是保守主義的外來物,而是保守主義歷史傳統的繼承者,“它一直都在那裡,作為一個陰影或良心般的存在,時刻提醒人們注意保守主義對自由主義現代性最初的矛盾心態”。它的主張可以用“保護財產、贊揚國家”八個字來形容,這一主張一直是保守主義的核心要素;二、它是自由意志主義者與本土主義者的結盟,但值得注意的是,自由意志主義者和本土主義者的主張並不一致,自由意志主義者著眼於放松政府對經濟的管制,擺脫福利資本主義,否認市場對社會的責任,而本土主義者則要求政府放棄全球主義態度,以保護本土利益為先,關閉自由開放的大門。前者要求實現對財產的最小約束,而後者要求國家保護社會,這兩者因為對政府的共同反感結合在一起,但其實是有根本矛盾的。這種內在矛盾使得硬右翼的運動顯得極不穩定;三、它不是法西斯主義,更合適的形容還是民粹主義或民族主義;四、它的出現得益於左翼或右翼的中間派未能兌現其諾言,從而遭到普遍唾棄。而右翼保守主義,由於其一貫的批判立場,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人們發泄憤怒的渠道。


假如福西特對美國保守主義政治史的介紹沒有錯誤,那麼當代美國右翼保守主義就很難說是對20世紀80年代的懷念,要回到國泰民安的裡根時代,而是更老、更深層次的某種東西的復歸。福西特說道:“盡管幾乎所有人都對2010年後硬右翼的崛起感到驚訝,但它的主題或訴求都不是新的或原創的。”用福西特的話來說,當前的右翼運動也是一場“對1952年的漫長復仇”。




美劇《紙牌屋》第一季劇照。




民粹主義:被顛覆的內核


這本書給了什麼樣的新啟示呢?它使筆者在內的讀者注意到了保守主義內涵的激進色彩,這是筆者以前所未曾留意的。

眾所周知,保守主義作為現存秩序、權威與規范的支持者,對激進主義有相當的批評,認為與人相關的事務,處理起來要慎重,切忌根據一兩條抽象原則與口號就進行劇烈的政治與社會實驗。他們對激進主義者尤其厭惡,常常批評他們都是些“文人墨客”,尖酸刻薄地指出,“他們專注於道德和政治批判本身,缺乏公認的地位或自身利益。他們的目標並非如自己所聲稱的那樣要創造一個更好的或改革後的新社會,而毋寧是使關於更好或改革後的新社會的爭論永無止境地持續下去,因為只有永不停止的爭論才能賦予政治文人以存在的理由……政治知識分子是訓練不足的醫生,他們能夠快速指出病痛之所在,無論這種病痛是真實存在的還是想象虛構的,卻無法理解什麼是健康,也沒有能力治療病痛。”(當然,這種指責未必不是正確的)

除了抨擊激進主義者的自利心態,保守主義者也鄙視他們缺乏政治經驗。比如英國保守主義者歐克肖特就曾經痛批過所謂的“理性主義政治”。在歐克肖特看來,理性主義者擁有“工程師的性格”,認為“做事情就是解決問題”,看不到政治就是權衡利弊、協調相互沖突的利益的過程,注定是漫長的、低效的。其結果就是用技術知識取代實踐知識,在該動用手術刀的地方使用電鋸,還不打麻藥。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不斷地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人為制造一個又一個危機,看起來在解決問題,但每一種解決都會帶來新的問題。換句話說,一個工程師性格的人很容易將社會看成一部待修理的機器,極容易摧毀一種秩序或文明,但生產這種資源卻需要很長的時間。簡而言之,歐克肖特認為“理性主義的政治是政治上沒有經驗的人的政治”。結論是,要敬畏政治和秩序。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