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誰顛覆了保守主義?一場來自其內部的"漫長復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其次,有些相互沖突的要求孕育於人類社會之中——“商業對創新之需求 vs.人們對穩定之渴望,全球競爭之要求 vs.國家共同之利益,帶來好處的知識分裂和觀點的多樣化 vs.使公共討論成為可能所必需的共同的忠誠與假設”。人們同時渴望兩者,於是在此之間產生了一系列張力。福西特強調,這些張力就是保守主義得以延續的動力,也是其不斷面臨危機的根源。


最後,盡管保守主義講究秩序與維護權威,但在現實中卻由於自由主義的不斷進逼而處於防守狀態,需要時時刻刻抵抗現代性,因此對現狀呈現出相當的批判性。這種批判性格讓保守主義實際上帶有幾分激進主義色彩,從而成為現狀批評者的有力工具。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盡管保守主義的面目模糊,但保守主義永遠不會從人類社會的政治與思考中退出。




美劇《副總統》第七季劇照。



冷戰中的保守主義


《保守主義:為傳統而戰》涵蓋了不同地方、不同時代的保守主義政治與思考。在這其中,筆者尤其關注本書對美國保守主義政治史的敘述,這是由於筆者的現實關切造成的。美國(還有這個世界)明顯地在往回走。有些人認為,這不過是撥亂反正,回歸常識,走回20世紀90年代“白左當道”之前的裡根黃金時代。筆者既覺得這些人小看了這次“往回走”的力度(世界可能不是回到四十年前,而是一百四十年前),也覺得他們對當代保守主義有所誤解。

看今日美國共和黨的主張,其實看不出他們止步於裡根保守主義的樣子。福西特在本書中雖然沒有明說,但其實指出從1945年以來,美國的保守主義實際上分成了兩支。


福西特認為,在整個冷戰期間,執政的共和黨人都屬於溫和保守派,在冷戰的影響下,他們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財產要向民主支付贖金”的想法,同自由派結盟,支持福利資本主義政策,也容忍彼時的民權運動。原因可想而知,攘外必先安內嘛。

但這並不意味彼時的更右翼的保守主義者沒有異議。1952年,在聽到艾森豪威爾獲得共和黨提名的消息後,一名右翼人物曾沮喪地說道:“唉,這意味著社會主義又要多執政八年”。當時的右翼保守主義者所看重的人物是小羅伯特·塔夫脫(美國前總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之子,當過共和黨參議院領袖)。他的種種主張,了解今日美國共和黨主張的人一定會頗感熟悉。塔夫脫也主張美國優先論與孤立主義,對國際法和多邊主義不屑一顧,既反對羅斯福政府介入反法西斯戰爭,在杜魯門時期也反對美國同蘇聯主動發生沖突,對艾森豪威爾構建北約的做法也感到不滿(他的追隨者批評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全球主義者)。在經濟上他反對羅斯福新政與大政府,反對工會,主張企業自由。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64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