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居民存款终于离开银行,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居民存款终于离开了银行,但没去消费、没有购房,甚至没流入实体


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住户存款新增9.22万亿元,但4月单月却骤减1.85万亿元,相当于全国每人当月从银行抽走1300元现金。

更诡异的是,这些钱既没变成商场里的新手机,也没化作售楼处的首付款,甚至没流向嗷嗷待哺的小微企业,而是钻进了一个“金融黑洞”。


这场“存款大逃亡”早有预兆。2024年4月,人民币存款单月减少3.92万亿元,创下历史纪录,其中居民存款同比多减6500亿元。

到了2025年,趋势愈演愈烈——一季度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暴涨2.34万亿元,国债认购量同比激增47%,就连货币基金都出现单日申购限额被“买爆”的奇观。

老百姓宁愿忍受1.5%的理财收益,也不愿让钱躺在利率跌破2%的银行账户里,这背后是存款利率十年缩水70%的残酷现实:

2015年三年定存还能拿4%,如今六大行最高仅2.15%,300万存三年利息不够北上广深半年房租

消费市场成了这场迁徙的最大“弃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3.2%,其中汽车、珠宝等大宗消费持续萎缩,就连“五一”假期旅游人均消费也同比下降15%。



更扎心的是居民消费结构——上海家庭月均教育支出突破8000元,武汉宝妈给孩子报编程课一学期砸2万,但全家下馆子的频率从每周一次降到每月一次。

“不是不想花,是不敢花。”深圳码农小陈算过账:房贷占收入45%,孩子补习班占20%,剩下的钱买理财防大病,“双十一囤卫生纸都比逛街实在”。

楼市更是上演“政策热脸贴冷屁股”的尴尬戏码。


尽管一线城市房贷利率跌至2.85%,南京、合肥等地推出“契税全免”“公积金贷80万”等猛药,但2025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新增仅8832亿元,不足信贷总量的9%。

杭州某楼盘销售经理苦笑:“看房的人倒是多了,但十个里有八个问完价就去银行买大额存单。”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4月二手房挂牌量激增23%,但成交周期拉长至189天,买家议价空间冲到15%——这年头,房子还没理财香。

实体经济也没等到期盼已久的“活水”。


尽管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暴涨8.66万亿元,但小微企业主老张的遭遇揭穿真相:“银行天天打电话求我贷款,可厂子订单比去年少三成,借了钱难道囤原料?”

更魔幻的是资金流向——工行给科技企业放贷3.1万亿,但中关村创业公司依然融不到资;建行3.5万亿“科技贷”砸下去,换来的是半导体园区遍地空置的写字楼。

钱就像在金融体系里玩“击鼓传花”,从银行表内转到表外,从理财窜到债市,就是不肯进实体企业的口袋。

这场迁徙暴露了三个残酷真相:

第一,老百姓对未来的焦虑比通胀更凶猛。存款保险新规把50万以上赔付改成“看天吃饭”,逼得南京王阿姨把200万拆成四个家人账户;

第二,资产荒比钱荒更可怕。

北京白领手握30万不知该投哪,最后只能跟风买黄金ETF,结果金价暴跌被套牢;第三,政策工具箱撞上心理防弹衣。

降息降准像拳头打在棉花上,郑州开发商“买房特斯拉”被叫停,反倒让更多人坚信“现金为王”。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