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CEO剛被殺 巨頭又作妖 老人得病不讓送醫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去年12月,路易吉槍殺聯合健康CEO的案子仍歷歷在目。


時間過去半年,此事已難免有些被娛樂化的傾向。

如今美國民眾對路易吉的支持,有部分源自於他帥氣的外表......


但我們別忘了,路易吉之所以用那種戲劇化的方式殺人、最開始民眾為何為他拍手叫好,其實是個頗嚴肅的議題——聯合健康作為美國最大的私人醫保巨頭,只看利益,枉顧人命。

路易吉的出現,使得各家大公司噤若寒蟬,聯合健康一度撤下了官網上高管的照片和介紹,其他公司也紛紛效仿。



(當時的報道)

只是沒想到才過去半年,聯合健康又故態復萌,其無底線的貪婪再度暴露無遺。

21號,《衛報》發表了一篇對聯合健康的深度調查報道,其中最炸裂的點是:

聯合健康為了少理賠,一直在秘密向養老院支付獎金;

作為交換,當老人在養老院出現健康問題時,養老院會盡可能地不把老人送醫院。

說是“獎金”,實際就是賄賂。或者說得再直白一點,買命錢。



(《衛報》的深度調查)

《衛報》的調查基於對內部人士的采訪、政府的公共記錄、從法庭文件獲得的數千份機密記錄、對20多名員工(包括在職和已離職的聯合健康員工和養老院員工)的采訪,還有本月向國會舉報聯合健康的兩位吹哨人的聲明。

過去7年來,聯合健康向全美2000多家養老院支付了所謂的“獎金”,並將其包裝成“保費分紅”和“共享儲蓄”等名目。這些錢都用來鼓勵養老院減少送醫,從而降低聯合健康的理賠頻率。

但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這樣:

美國政府有一個官方的醫保政策,叫Medicare Advantage。在這個政策下,保險公司支付了老年人的護理費,就可以從聯邦政府領一大筆錢。公司花的護理費越少,潛在利潤就越高。

所以聯合健康給養老院花的錢非常值,一方面可以省理賠,另一方面還可以從政府領錢。贏兩次。

接下來還有第三步:

據公司內部文件和前員工的說法,聯合健康給養老院推出了一個“質量和共擔風險”計劃。

一方面提供更大的獎勵,激勵養老院進一步削減醫療支出;

另一方面,如果養老院沒達到KPI,獎金可能會被收回。



聯合健康高管非常在乎的一個KPI叫“每千人入院率”(APK),即養老院將其住戶送往醫院的比例。在“保費分紅”計劃的規定下,APK越低的養老院能得到的獎金越多,反之則一無所獲。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聯合健康高管向《衛報》吐露了部分內幕,他曾與20多個州的養老院合作推行該秘密計劃:“APK決定一切。你可以通過拒絕送醫牟利,一旦(養老院)股東的利益受損,他們就會發瘋,做出一些不合適的事來。”

這還沒完,還有第四步:

別忘了,聯合健康的主業是賣保險。養老院這麼多老人,在他們眼裡簡直無異於一群待宰的肥羊。他們推出了一個叫“特殊需求計劃”的項目,只要養老院能說服老人購買,聯合健康就會給更多提成。

根據大量內部資料和訪談,一些養老院員工甚至會偷偷把老人的醫療記錄提供給聯合健康的銷售,方便他們直接聯系老人和家屬推銷保險

一位前員工表示,她當時就是銷售團隊的一員,曾經讓養老院員工把老人的保密資料給了她,然後再“補辦”聯絡授權文件,以此繞過美國法律對老年人隱私和銷售行為的限制。

頗為可笑的是,這名員工即便已經做到這種程度,後來還是因為沒有完成銷售指標被開除了。

此外,在佐治亞州的一個養老院,也曾經出過泄露老人隱私的事。

之後有家屬投訴說:他們的親人被“自動”加入了聯合健康保險,可老人根本沒有認知能力去做決定。

真正把錢交給聯合健康的那些老人,很可能根本不知道聯合健康和養老院給他們挖了多大的坑。

據知情人士透露,養老院每年通過這種方式從聯合健康那裡拿到的各類獎金,可能高達幾十萬美元;至於聯合健康能賺多少......那3000億美元的市值想必可以說明一切。



(貌似是獎金等級的內部文件)

顯然,秘密獎金只是聯合健康的眾多手段之一。

內部郵件顯示,聯合健康還會給養老院設定“預算”,但這裡指的不是錢,而是人頭數——你最多能送多少病人去醫院。

對於人數較少的養老院,聯合健康會盡量讓他們“不要心肺復蘇”、“不要插管”。

患者通常有權選擇是否復蘇或插管,但聯合健康會盡力讓養老院說服老人不去復蘇、插管。

因為一旦給人救了回來,接下來的住院治療可能會花很多錢。






(內部文件)

兩名現任和三名前任聯合健康的護士透露:經理會給他們施壓,讓他們說服Medicare Advantage的會員改成不要復蘇、插管,即便患者本人已明確表示希望用任何治療方法維持生命。

“他們假裝這樣做是為了會員的利益,但事實並非如此,”一位現任聯合健康護士說道。

聯合健康之所以能這麼幹,完全是因為它龐大的規模。

這家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的企業如今已滲透到醫保行業的方方面面,它覆蓋的Medicare Advantage老年人比所有競爭對手都多幾百萬。



(橙線是聯合健康覆蓋的人數;藍線是其他所有公司加起來)

此外,聯合健康旗下還有一家子公司Optum,它雇傭或代理了數萬名醫生護士,而養老院也是需要醫生護士的。

如果聯合健康的醫護人員進入了那些收了聯合健康錢的養老院,會發生什麼呢?

或者換個問法,保險是他們的,醫生是他們的,護士是他們的,養老院是他們的,那還能發生什麼呢?

2019年某天午夜過後,華盛頓州一家養老院的一位老人突然發病,說話含糊不清,無法移動手臂,典型的中風症狀。

中風是分秒必爭的,當腦部血流受阻或中斷,腦細胞會迅速死亡,越早送醫,越有可能避免長期性的神經損傷。

然而在這起案例中,老人差點被拖死。

發現情況後,療養院的護士立刻向聯合健康報告患者疑似中風,收到報告的是聯合健康的一位遠程醫護人員。


他沒有批准患者立即住院治療,而是暗示患者得的是短暫腦缺血發作(TIA),即血流阻塞引起的暫時性腦功能喪失,遠沒有中風嚴重。

根據聯合健康的機密記錄,該遠程醫護人員隨後建議護士給患者驗血,並在4小時候再次向聯合健康匯報。

後來病人的主治醫生(她與聯合健康無關)告訴《衛報》,始終沒人告訴她病人的事:“他們應該立刻聯系我的,讓我來做決定。時間窗口很重要。他們的診斷寫了TIA,但在當時那麼早的情況下,沒人能確定。”

事後發現,這名遠程醫護人員甚至都不是醫生,只是個剛入行不久的護士。

同年還發生了另一起類似事件,也是在華盛頓州。

養老院的老人突然出現中風症狀,養老院的護士給聯合健康的遠程醫護人員打電話,但後者不知道怎麼辦,沒有立刻讓病人轉院,而是讓護士等他回電。

後來護士實在等得不耐煩了,繞過聯合健康給另一名(和公司無關的)醫生打了電話,病人這才進去醫院。

此時距離病人發病已經過去了足足一個半小時,諷刺的是,養老院距離醫院本來只有幾分鍾路程。

此事最終導致病人出現了永久性的語言不清,右側面部下垂。

對於以上種種,聯合健康不出預料來了個全盤否認,表示患者的治療應該由主治醫生和養老院決定,不該讓聯合健康負責。

但根據公司的內部文件,聯合健康的真實策略恰恰相反——他們會向養老院的醫護人員施壓,要求將患者的醫療決定權交給聯合健康



一位聯合健康的前醫生表示:“公司從來沒有給過免責聲明,比如‘這事你們看著辦’之類的。”

這意思是:公司會以“建議”的形式給養老院的護士施壓,比如護士給聯合健康的醫生打電話,表面上是“尋求醫療建議”,但其實就是“必須照做的建議”。

另一位因害怕報復而要求匿名的聯合健康護士透露:“在很多時候,養老院想把人送去醫院,我們就必須介入,嘗試阻止。因為如果我們不照做,那就怪我們,他們會把我們叫去辦公室訓話。”

在一起案例中,一位老人因失去意識,流口水,身體偏斜而被養老院工作人員送往醫院,沒有經過聯合健康。後來她被診斷為腦出血,進了ICU。

然而事件發生後,聯合健康的經理並沒有表揚療養院團隊的及時送醫,反而指責他們違反了公司流程,沒有先聯系聯合健康的遠程值班團隊獲取指導。

該經理很快會見了養老院的護理服務主任,給該機構的護士全部又做了培訓,美其名曰“再教育”。

面對《衛報》的質詢,聯合健康提出了一個冠冕堂皇的說法,即“不必要的”住院治療,可能會讓患者面臨壓瘡、跌倒等一系列並發症。

聯合健康還引用了一篇論文,大致內容就是宣揚聯合健康的措施成功減少了老人住院率,指出了住院治療的潛在危害。



(論文)

但聯合健康的前員工,現吹哨人Maxwell Ollivant認為,這種理論根本說不通,因為住院率下降又不意味著人治好了:

“僅僅看住院率的下降幅度,並不能說明患者的治療效果。又有多少人因為始終得不到所需治療,受到進一步傷害呢?”

本月,Ollivant已經向美國國會提交了一份聲明,要求聯邦政府追究聯合健康的責任,但能不能成功實在難說。2023年他就曾將聯合健康起訴,結果司法部最終拒絕介入,Ollivant只得撤訴。

篇幅原因暫時先聊這麼多。

《衛報》預告說這篇報道會分為3部分,今天只是第一部分,預計之後還會有更多爆料。

咱們就一起蹲一蹲後續吧,看這個CEO被人槍殺的公司,到底還幹了些什麼天怒人怨的爛事......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7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