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英國: 花70萬留學英國:老師講中文 身邊全是中國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第一天上課,老師講中文,身邊90%以上是中國人。我這是出國了,還是換了個城市上補習班?”

最近,一位赴英讀會計一年制碩士的女生在社交平台吐槽了自己的真實體驗,引發大量共鳴。她花費70萬元赴英留學,原以為將開啟一段跨文化、沉浸式的學習之旅,沒想到迎接她的卻是“英倫皮,內地餡”的課堂現實。


看似離譜,實則常見。尤其在英國的會計、金融、教育管理等商科項目中,這種“高度同質化、中文主導”的課堂早已不是個例。而這些專業,也恰恰是一年制水碩爭議的重災區。高昂的學費是否真的換來了預期的成長?我們不妨借此事件,來拆解一下這類現象背後的真實結構。



英國一直是中國學生的熱門留學地,而商科,無論申請人數還是集中度,長期穩居第一梯隊。尤其是會計、金融、市場營銷等方向,幾乎成了默認配置。


HESA統計的數據顯示,2021/22學年,共有超過15萬名中國學生在英國就讀高等教育課程,約占國際學生總數的22%,在不少大學中,中國研究生帶來的學費收入已占碩士階段總收入的50%以上。




而在授課型碩士課程中,商科類專業中有多個項目中國學生占比超過60%,個別課程甚至高達90%。

例如,《金融時報》曾指出,曼徹斯特大學的國際教育碩士課程中,中國學生比例已逼近滿額。“UCL的市場營銷碩士是我們高中群的‘標配’,基本一刷offer名單,都是認識的人。”一位留英學生坦言。

從招生端看,為了滿足旺盛的中國市場需求,不少英國大學本身就對課程進行了“市場化改造”——開設語言支持課程、中文答疑服務、甚至聘請來自中國的老師任教。一些課程幾乎默認主要服務中國學生,在時間設置、教學方式和評估機制上,都進行了相應“本地化”調整。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