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歌手》: 林志炫重返歌手 向 "修音霸权" 宣战的音乐殉道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当《歌手 2025》官宣林志炫作为首发歌手时,舆论场泛起微妙波澜。

这位 57 岁的 “铁肺歌者” 第四次征战音综舞台,却在长文中将回归动机归结为两个字 ——直播。




这个选择如同向娱乐圈投掷的深水炸弹,炸出了音乐工业最隐秘的病灶:当 99% 的音综沦为修音师与百万调音台的傀儡剧场,敢用直播直面瑕疵的歌手,要么是疯子,要么是最后的骑士。

而林志炫,显然选择成为后者。


在全员 “半开麦”“预录垫音” 的行业潜规则下,他带着 ONE TAKE(一遍过)的执念重返战场,如同手持长矛冲向风车的堂吉诃德。

这让人想起他在《歌手 2017》因感冒失声仍拒用提词器的孤勇,也暗合当下内娱的荒诞现实:某顶流歌手演唱会门票炒至上万,却被发现现场跑调需靠百万级音响设备救场;某音乐颁奖礼提前三个月预录表演,只为呈现 “完美车祸现场”。




林志炫在长文中剖白的 “心路历程”,实则是场持续三十年的艺术抵抗运动。

在唱片工业时期,他坚持专辑不修音,被制作人痛斥 “浪费母带”;综艺黄金年代,他在《我是歌手》拒绝节目组修音提议,导致团队与后期人员爆发争吵;短视频时代,当 AI 换声、虚拟歌手冲击市场,他却在直播中故意展示换气声与喉头震颤,将生理局限转化为艺术注脚。

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显得悲壮。数据显示,2024 年音乐综艺修音成本同比上涨 40%,某音综单集修音师薪资高达 25 万。当同行们用技术弥补实力断层时,林志炫却像坚守活字印刷术的老匠人,执意用肉身与机械文明对抗。正如他在纪录片中所说:“修音软件能修正音准,但修正不了艺术的纯度。”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