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俄罗斯: 俄罗斯为何难从前苏联政治遗蜕中走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25年5月9日,俄罗斯在首都的红场举行“胜利日”阅兵。今年的阅兵既是俗称的“大年”(逢五逢十的周年阅兵),又恰逢俄罗斯入侵乌克兰3周年,美国乌克兰重新搭建起抗鹅援乌统一战线之际。因此让这次阅兵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今天我们或许可以换个角度聊聊俄罗斯的“胜利日”阅兵和相关历史。




俄罗斯是一个奇葩的国家。一方面在尽可能摆脱前酥联留下的“红色印记”。例如推倒斯大林雕像,改变政治体制,修改地名,公布部分历史事实,取缔一些前酥联的庆祝活动甚至政治清算等等。另一方面又在小心翼翼的保护前酥联留下的部分政治遗产并引以为荣。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胜利日阅兵更像是一种信仰和精神鸦片。虽然1945年5月德国确实向美、苏、英、法四国联合投降,但最终只有酥联(今天的俄罗斯)将“5月9日”作为国家级“胜利日”,并发展出每年阅兵的传统。


有人会说,前酥联是二战胜利的最大功臣。证据就是前酥联最早攻入柏林并一举拿下柏林的标志建筑国会大厦。那张酥联红旗飘扬在柏林国会大厦上的照片,也成为众多宣传海报和历史教科书上的主要画面。相关故事背景还被多次搬上银幕和舞台。这也是数十年来最令俄罗斯人骄傲的历史一幕。




但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以当时的酥联,其实并不具备独立战胜和第一个攻入柏林的条件。这颗胜利的果实其实是被美、英、法盟军联手奉上的。1944年6月成功解放北非后,盟军主力在法国诺曼底沿海登陆并开辟西线战场。这时候的东线战场上,得到了美国援助的酥联正在准备开始大规模反攻。诺曼底登陆让德国感受到直接的威胁。因为美英联军距离柏林比酥联更近,德军兵力被迫从东线调往法国,这就为苏军的大举推进创造出绝佳机会。1945年2月各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一致:战后德国和柏林将被分成四个占领区。盟军更关注德国南部和西部工业区的占领,尤其是莱茵河流域和南德经济区。而柏林则被美国视作“价值不大”的目标。于是约定在德国统一前,柏林将由四国占领。德国被分裂,美英苏认为这是“今后和平与安全的必要条件”。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谁抢先攻入柏林,谁就会在战后利益分配和话语权上占据优势。如果按照蒙哥马利元帅的构想率先对鲁尔北面发起进攻,将占据进入柏林的最短路线。丘吉尔也非常希望英美盟军能先于酥联占领柏林。这不仅是军事上的考量,更有深刻的政治战略意图。因为丘吉尔在二战后期已经对斯大林产生严重怀疑。他担忧酥联借“解放”之名,将整个东欧纳入控制范围。如果让酥联“独占柏林”,则会让酥联在欧洲大陆占据主导地位。而欧洲人骨子里是防范和看不上这些披着酥联外衣的鞑靼人的。

为了不使英法等国在未来欧洲安全秩序中失去平衡支点,丘吉尔倾向于以英美力量稳定德国、制衡酥联。在1945年3月28日的电报中,丘吉尔向罗斯福表达:“如果让俄国人抢先占领柏林,这场战争的政治胜利就不属于我们了。”但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不想破坏其与斯大林的亲密关系,坚持用允许酥联率先进入柏林换取日后苏军能对日宣战。盟友的分歧和政治妥协让丘吉尔感到无比愤怒和沮丧。最终,美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选择放弃强攻柏林,转而将其“交给”苏军。类似的蠢事,美国在历史上干了不止这一次。这一结果对战后的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最终塑造了二战结束后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格局。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