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美博弈: 盤點!對比7年前 中美貿易談判現3大不同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5月7日,距離川普宣布“解放日”關稅超過一月,中美政府各自宣布將派代表在瑞士舉行會談。


幾乎整整七年前(2018年5月3日和4日),中美進行了第一輪貿易談判,一些事情似乎並未改變:兩國依然是川普和習近平執政,美國還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川普對關稅情有獨鍾;另一些事情似乎讓世界局勢今非昔比:俄烏戰爭挑戰了戰後的世界秩序,川普的MAGA傾向“背刺”盟友,一場新冠疫情讓中國經濟受傷不輕,但中國制造2025總體上取得成功。

深入這次會談的細節,中方的代表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他將於5月9日-12日訪問瑞士;美方代表是財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裡爾,他們也將在本周前往瑞士。再有雙方的關稅規模遠高於川普第一任期時(2018年)的貿易談判,當時美國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現在則高達145%。


“這些會談是個好兆頭,”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志昂(Nick Marro)向BBC中文表示,但這很可能只是一個漫長而曲折過程的開始,因為雙邊經濟糾紛不僅僅關乎關稅,還包括中國的經濟失衡、美國的出口管制等議題的緊張局面。“任何暗示局勢緩和的舉措都屬積極,但我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難以擺脫當前困境。”

不過也正是七年前,當時中方負責談判的劉鶴在一次發言中說,“歷史或以不同的方式重演,或把我們帶到似曾相識的十字路口”。對比七年前,梳理兩次談判的異同之處,或許可以幫助讀者更好了解當前的事態。

人選變化:鴿與鷹

比較顯著的是雙方的人選變化,中方仍是主管經濟的副總理,但任職的人從劉鶴變為何立峰。

劉鶴長期在中央任職,扮演“智囊”的角色,從第八個五年計劃到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劉鶴曾參與制定多份中國經濟長期規劃,先後為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任國家主席起草經濟講稿。中共十九大上,劉鶴躋身政治局委員,一個從未在地方政府任職的官員位列“黨的領導人”,並任副總理,掌握經濟領域實權,這樣的升遷軌跡頗為罕見。


劉鶴最終在多輪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後,在白宮和川普簽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而後因為疫情等原因,這份協議“幾乎沒有履行”。




二十大卸任後,劉鶴不再任實際職務,但還發揮作用。2023年7月,時任美國財長耶倫訪華,見完李強和何立峰,還與已經退休的劉鶴見面,當時《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稱,劉鶴在卸下所有職務後,仍參加中國政府有關經濟事務的內部會議,並具有很高的影響力,他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對北京而言極為有價值。

但就在一個月前,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七名熟悉調查情況的消息人士稱,劉鶴之子劉天然因涉嫌貪腐被中國政府調查。

此次,站在台前的則是風格頗為不同的何立峰。他此前任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在中共二十大上進入政治局委員行列,出任國務院副總理,接棒劉鶴成為下一任“經濟沙皇”,分管中國的經濟、金融和工業事務。

與劉鶴這個“三朝元老”不同,何立峰是習近平的鐵杆“老部下”,在習近平1985年空降廈門時,兩人即成為過從甚密的同事。而且他在福建的三個城市主政,然後北上天津,再入中央,任職發改委,履歷豐富。國際媒體普遍對他的評論是,他的“忠誠度”和“執行力”讓中國經濟從市場化向國家主導的轉化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美方一邊,參與者的職務依然是財政部長和貿易代表。七年前是姆努欽和萊特希澤;七年後是貝森特和格裡爾。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