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六四事件: 從五四到六四 中國人始終沒有爬出文化深坑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從“五四”到“六四”——中國人始終沒有爬出文化深坑


一、辛亥革命以後,中國全面開放,經濟、政治、文化全面向歐美日本學習,故稱“新文化運動”時期。但是,後來也在模仿歐洲思想邏輯,開始批判資本主義,如梁啟超的《歐游心影錄》,跟從歐洲人宣揚歐洲衰敗論,為馬克思主義入中國推開門扉。

二、“五四運動”發生了大轉折,以民族主義壓倒民主主義。由於“一戰”落幕的“巴黎和會”把德國占領的青島移給日本,且中國是“一戰”勝利方,激起全國民族主義浪潮,此後陳獨秀、李大釗宣揚的馬克思主義壓倒了胡適宣揚的民主、自由啟蒙論,魯迅繼續進行國民性批判,給出的卻是民族主義藥方,比如《友邦驚詫論》。國民黨系統一向揚胡適貶陳、李、魯迅,實際上胡適與他們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他們批判歐美近代制度,胡適則影響青年排斥基督教,都是以民族主義反歐美,結果,基督信仰被壓制了,民主政治也就後繼乏力了,最後被中共趕出中國大陸。


三、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中國社會思潮長成了兩頭怪,民族主義壓倒民主主義。“五四精神”越強烈,反歐美的勁頭就越瘋狂,最後自燃於蘇聯送過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這瓢汽油,直至“十年文革”,走入絕境。

四、七十年代,從蔣介石重慶侍從室走出來的歷史學家周策縱勘破了這個“民族主義壓倒民主主義”的秘密,寫了部《五四運動史》,成為那個時代五四運動研究的經典,但沒反思到胡適等自由主義者反對基督教的問題。

五、八十年代,大陸哲學家李澤厚接過這杆反思五四運動的旗幟,提出“救亡壓倒啟蒙”、“從啟蒙到蒙啟”等新論,成思想領袖,胡適式自由主義再起,但同胡適、周策縱一樣,並未意識到只要反對基督教,反思就不到位,就不足以壓倒民族主義鬼火,民主主義就不可能重生。

六、結果就是如此,受李澤厚那些思想領袖們影響的又一代青年走上街頭,呼喚政治民主,卻不及基督信仰,缺乏沉潛的精神更新,結果招致“六四屠殺”,第二輪民主運動就此終結。

李澤厚並非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想局限,但他自“六四”後長期生活在美國,至死也沒有走出自己的局限。


七、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六四”一代往矣,或流亡海外,或流散國內,三十多年來波瀾不興,又一代公知成長起來,如同一百年前的陳、李、胡、周。但是,他們並沒有爬出前輩的文化陷阱,仍然鼓吹民主主義同時強烈敵視基督信仰,這樣的新一代公知顯然會重蹈前輩的覆轍,把又一代青年導向狂熱民族主義,燒掉他們的民主主義夢想。

八、陳李胡謅陷深坑,秦賀三張夢未醒。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籍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6)

著名神學家、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生於鴉片戰爭的1840年,死於抗日戰爭中期的1939年,遺言說:“我像條老狗,叫了一百年,卻沒能把中國人叫醒。”

但願中國人能夠早日醒來。



1989年4月,北京頂尖高校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紀念中共中央總書記、政治改革者胡耀邦去世,自此拉開了要求民主的抗議活動的序幕。 Jian Liu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