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WSJ:连"仅供参考"的中国官方数据也在消失中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海外人士能了解中国最直接的工具就是中国的各类官方数据,但最近这些数据却开始“消失中”。近年来,有关土地买卖、外资投资数据、失业指标资讯都已下架,火化人数统计和企业信心指数等资料也已被中断,甚至连官方的酱油产量报告都不再公布。


国内经济压力日增消弭数据严控舆情

华尔街日报4日报道,中国官方并未对数据中断做出具体说明,但分析指出,中国目前正深陷负债泥沼、不动产市场崩盘等巨大压力,使得当局不得不严格控制舆论。


举例而言,中国全国土地销售面积2010-2021年皆有数据可参,但2022年就中断了。另外,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22年中也停止公布部分与城镇失业相关数据,统计局对此并未做出具体解释。

事实上,要能真正了解中国的经济成长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都质疑中国GDP(国内生产毛额)数据的正确性。中国现有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经济增长率为5%,2023年为5.2%,但有些估计认为,北京可能浮报了2-3个百分点。

前总理李克强曾称中国GDP“仅供参考”

中国GDP数据的质疑可以追溯到2007年,根据一份外流的美国外交电报,时任中国总理李克强曾告诉美国大使,当时他主政的某省份GDP数据是“人为的”,并不可靠。李克强表示,自己倾向透过电力消耗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的新增案量来掌握经济状况,甚至直言官方的GDP数据“仅供参考”。



李克强本人于2023年10月辞世。

GDP数字真实性存疑讲实情却遭噤声


中国官方公布2024年GDP成长率为5%,与其2023年设定的目标完全一致。一位经济学家说明,如果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低于目标数字,那这个数字才比较可信。

2024年12月,中国国有券商国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在华盛顿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可能在2%左右”,并坦言“我们不知道中国实际增长的具体数字。”高善文随后被习近平处分,禁止公开发言。

2025年2月,为了衡量中国经济成长状况,高盛(Goldman Sachs)透过分析进口数据,以作为中国国内消费的替代观察指标。其背后的思路是,贸易数据发布频繁,且不易被操控,因为中国的贸易伙伴也会公布相应的数字。


结果显示,中国2024年的成长率平均为3.7%。另外,美国知名经济研究机构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则采用另一套方法,认为中国2024年的实际增长率接近2.4%。

地产泡沫化严重中国智库说真话却被迫道歉

中国地产数据消失,也让外界质疑当局有掩盖房地产泡沫化的意图。北京收紧房地产相关产业信贷后,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破产。中国智库贝壳研究院在202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中国28个城市中,平均空屋率高于美国及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准,显示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该报告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中国官方不公布空屋率。几天后贝壳便撤回报告,道歉称部分数据有误。

青年失业率太高改变统计方法即可

到了2023年中,中国国内舆论多聚焦于青年就业市场的惨况。许多应届大学生毕业时仍未取得工作录取通知。彼时官方公布的青年失业率来到21.3%,创下过去最高记录。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张丹丹发文称,他认为真实的青年失业率可能达高达46.5%。

北京一段时间后发布了一系列新数据,声称青年失业率为14.9%。官方表示,新的统计数据排除了近6,200万名正在大学全日制就读的人,因此不应被算作失业人口,但这一说法让许多经济学家难以认同。按照统计学惯例,只要是“积极寻找工作”的人,都应被列入失业人口,其中也包括全日制学生。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