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一集哭三次,看她掀桌子太驚艷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如果你和家人在一起,那麼刷完這部劇,能讓你對此刻時光湧起不一樣的珍惜。


似乎分享得有點晚了?一點都不晚,因為它的余韻和後勁,能支撐你走很久。

沒錯,我說的就是《苦盡柑來遇見你》。


不誇張的說,它算得上近幾年家庭劇的天花板,各種細節和呼應是神來之筆,敘事俏皮又深情,講的是苦難卻並不苦情,輕巧地給人力量,借網友的比喻,更像是東亞女孩的“精神充電寶”。



三個我最觸動的點,看看你是不是也有同感:

1、從底層托舉一個女孩,需要三代人的努力,甚至更多;

2、女孩如何走過這一生,最重要的始終是心氣;

3、愛的最高境界是心疼,愛是常覺虧欠,不愛是常覺虧本。

“外婆在海裡游,媽媽在地上跑,所以我才在天上飛。”這句台詞為什麼刷遍全網?因為大多數平凡家庭的女孩都深知其中的“含辛量”和含金量。

全光禮、吳愛純、梁金明,你會發現三代女性的性格氣質那麼相似,命運卻徹底不同。

光禮是濟州島最拼命的海女,29歲蒼老得像五十多歲,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徒手潛海,只為撿多一只100韓元的鮑魚。



她外表冷硬、暴躁,甚至不近人情。特別殘酷的謀生環境,不可能允許一個女性以溫柔玲瓏的樣子存在。

但在女兒愛純面前,她是溫柔的、慷慨的。她得知小叔子家不給愛純吃黃魚,咆哮著把兩大串黃魚怒砸在他們面前。她看見愛純寫的短詩,淚流滿面感歎我的命怎麼這麼好。她找妯娌借來昂貴的珍珠項鏈,穿上自己唯一光鮮的裙子,帶著禮物去拜訪勢利的班主任,不想愛純因為家裡窮當不上班長。她把值錢的鮑魚烤給愛純吃,用鳳仙花給愛純染指甲,告訴女兒不要退縮,盡情享受人生,她太深知貧窮會像碾死一只螞蟻那樣扼殺掉女孩子的美麗和心氣。





所以雖然愛純十歲就失去了媽媽,但她比其他孤兒健康、幸運很多。媽媽在限量版的十年裡,為她灌注了高濃度的愛,在漫長一生中不斷緩釋,化作營養支撐著她在塵埃裡自救。

困於現實條件,愛純沒能上大學,內心的夢想被貧窮生活和突如其來的孩子徹底打碎。

最可貴的一點是,愛純沒有把早婚早育、夢想破滅的苦歸咎到女兒金明頭上,她對待金明仿佛不是傳統的母親對女兒,而是自己信念的延續。婆家欺負她,她默默忍受,但一聽要讓金明去做海女,她立刻發瘋掀翻了桌子。她要讓女兒小時候可以騎自行車,長大後可以去首爾讀大學,不受任何委屈。



“都是因為你,我才……”的東亞家庭式埋怨,從來不曾在愛純夫婦口中出現過。不把自己的苦楚發泄給孩子,已經贏了一半以上的父母。

讓無數女孩破防的是,在多子女家庭,光禮和愛純都不曾犧牲長女去成全弟弟,相反,她們無比珍惜女兒的夢想和才華,不計代價透支自己來托舉女兒。

光禮說愛純長大後一定可以成為詩人,愛純說金明是“一條來自溪流的龍”。因為有這份信心,雖然年輕的愛純為了活命拼盡全力,漂泊在首爾的金明為了學費四處打工、經歷金融危機和失業,她們最終都生活得很幸福,尤其精神層面。

其他財富都是給別人越多自己所剩越少,但認知、智識和愛不是,它們會冪次增長,福澤越來越多的人。





雖然條件不同、時代不同,但愛純和金明都從自己的出生困境中掙脫,擁有了幸福的婚姻,核心在於她們都是心氣高的姑娘。

心氣高不是不愛任何人只愛自己的偽大女主,不是只肯上嫁不能下嫁的婚姻績優主義,而是置頂自己的真實感受,寧可吃奮斗的苦,也不接受來自他人評價體系的打壓。

劇中為數不多的反派,就包括夫商吉和英凡媽媽。




代入一下,夫商吉約等於青島富豪,英凡約等於北京富二代(或中產以上家庭獨子)。

年輕的愛純距離嫁給有錢人一步之遙,在最後時刻果斷放棄,奔向了一直守候著她的少年寬植。金明熱烈地愛著初戀英凡,但面對踐踏她尊嚴的准婆婆,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忍受失戀劇痛,後來才得以遇見屬於她的正緣。



暴發戶夫人脅迫金明給廢柴女兒替考,許以首爾一套房產的高昂報酬,金明果斷拒絕。心氣高的女孩才會在面對短期收益時舍得放棄,她們深知背後的高風險高代價,也確信眼下很苦的自己值得明亮的將來。

韓國社會,階層固化、教育資源壟斷、性別不平等的外部環境下,只有心氣高的女孩子,才有博得生機的可能。

換言之,何處不是呢?心氣高的女孩子,才能守得住長期主義。



有句話叫做:愛是下意識的惦念,是心疼,是愧疚,是常覺虧欠,唯獨不是那句“我對你已經夠好了”。

所以愛純與寬植的愛,他倆與子女的愛,才能那麼打動人。


寬植對妻女愧疚,所以他願意做全島第一個不跟父母同桌吃飯,而跟妻子女兒坐小桌的“卑微”男人。他把碗裡的豌豆、魷魚全部挑出來,堆成小山,給心疼的女兒。他寧可留下殘疾也不肯休息,傾盡積蓄買下光禮生前住的房子,只為把愛純被奪走的童年再奪回來。



金明對父母愧疚,溪流裡的龍承受的壓力,大海裡的龍不會懂。她租住在首爾貧民區,四處奔波打工,在富家女同學面前保持看似幼稚的傲骨,在飛往日本留學的飛機上打開熟悉的碎花布層層包裹的現金,哭得像只小狗。





愛純與寬植,一生不斷得到,復又失去。

他們為了爭氣的女兒,賣了房;為了不爭氣的兒子,賣了船。他們對子女的愛就像大海,就算漁民一輩子都在捕撈,大海依然無盡地給予。

愛純在春天失去了媽媽,在夏天失去了幼子,在秋天失去了奶奶,在冬天失去了愛人。但為什麼這些苦難哀而不傷?因為他們的心很寬,一直與生活彼此原諒。



整部劇貫穿兩條暗線——一是和解,二是因果。

愛純與奶奶、叔叔和解,與刁難她的婆婆和解;寬植與一輩子的仇人和解;就連最混蛋的夫商吉,晚年都跟妻女達成了和解。

因為寬植和愛純的良善,他們一直被許多人照顧、保護。凶神惡煞的房東爺爺,是暗中送米的恩人;外表並不友好的繼母,其實一直默默心疼和資助著她;看似麻木的奶奶,傾盡畢生積蓄為孫女買船,完成了一輩子最大的托舉;愛純和寬植偶然救下的陌生女子,多年後在金明有難的時候救了她。

“真正的甘來,不在苦難終了之時,而在學會與苦難共處的每個呼吸瞬間。”生活永遠是這樣,苦甜參半,充滿無常、驚詫和反轉。轉場之間,善良或惡意都有各自的果報。



比如大結局的封神鏡頭——出版社主編竟然長著跟光禮一模一樣的臉,她喜歡潛水,讀愛純的詩落淚,為她感到驕傲。

在無盡的時間和空間裡,說不定我們就能和離別的親人以另一種形式重新牽絆呢,是不是?

少怨懟、多知恩、珍惜與親人的緣分,我想大概就是這部爆款劇留下的長尾和余韻。

《普賢行願品》說: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願我們都不虛此行。

你刷了這部劇嗎,對哪個人物最觸動?評論區說~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