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一癌症病人辗转多家三甲医院 却被三乙医院救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管维芳和家里的药柜,她现在每天要在家输液十多个小时。

南方周末记者柴会群摄作为一名癌症晚期病人,55岁的管维芳既倒霉又幸运:她曾两次濒临死亡,两次都被上海一所三乙医院的医生救了回来。在此之前,她求医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大医院”,认为“三甲医院一定比三乙医院强”。患病之后,管维芳找了熟人,选择在上海一所知名三甲医院治疗。一年后,癌症发展到晚期。为解决并发症,管维芳到另一所三甲医院做了一个小肠造口手术。从此,她需要依赖输液维持生存。


做造口手术时,医生发现肿瘤已扩散,遂告知家属管维芳“时间不会长了”。另一所三甲医院的医生看了病历后断言:管维芳最多活三个月。

绝望之中,家人把管维芳送到那家三乙医院进行临终关怀,医生却发现,管维芳所患的是一种特殊的癌症,很适合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半年后,管维芳体内的肿瘤基本消失。曾认为她“完全没有希望了”的医生再次看到管维芳时,吓了一大跳,称她是一个“奇迹”。

此案已进入诉讼阶段,医患双方孰是孰非有待法院认定。不过,通过这一经历堪称“离奇”的个案,或许可以看到医生诊疗行为对患者影响之大,以及患者看病就医对于“大医院”的执念。

“患者看西医是看庙的”2018年12月下旬,因患子宫内膜癌,管维芳在上海新华医院做了手术。

新华医院是上海一所知名三甲综合性医院。管维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之所以到这里就医,除了因为它是一所大医院,还源于她姐姐在该医院有熟人,通过熟人介绍,找到一位主任医师做了手术。


手术很成功。不过,根据管维芳的一项术前检查,其结肠处也疑似发现肿瘤,检查报告建议做肠镜来确认是不是癌。管维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当时没注意检查报告里的这项内容,医生手术前没告知她肠子有问题,更没有为她安排肠镜检查。

手术做完后,管维芳按癌症治疗常规,在新华医院相继接受化疗和放疗。治疗期间出现了明显血小板下降,需要住院升血小板。由于新华医院床位紧张,她住进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同仁医院)肿瘤科,打算等血小板指标升上去后,再回新华医院治疗。

与新华医院相比,上海同仁医院的名气要小得多。该医院前身是长宁区中心医院和长宁区同仁医院,2014年,两所医院合并为上海同仁医院,合并前两所医院均为二甲医院,合并后变成一所三乙医院,比三甲医院低一等。成立后,该医院从上海某三甲医院引进马俐君,担任新组建的肿瘤科主任。


管维芳之所以去同仁医院“升血小板”,也是因为在该医院有熟人——她的妯娌(丈夫的嫂子)是该医院检验科医生。

上海同仁医院住院期间,管维芳顺便做了肠镜及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结肠癌,且与子宫内膜癌一样,都是原发癌。

这次住院时,管维芳与她后来的“救命恩人”马俐君没有交集,两人当时均不知道对方的存在。马俐君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管维芳查出结肠癌后,如果选择在这里治疗,自己肯定会知道她,因为那时全科的治疗方案都由她来定。

按管维芳的说法,查出结肠癌后,她没有留在上海同仁医院治疗,主要是考虑到它只是一所三乙医院:“总感觉三甲医院(的医生)比他们好。”

上海医疗条件这么好,得这么大的病,肯定希望找到最好的。”马俐君对此表示理解,“患者看西医是看庙的。我们医院知名度差,不像三甲医院,你坐在那个位置上,人家就会来找你看。”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