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混沌少年时》:互联网到底在如何养育男孩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混沌少年时 第一季》。图 / 网络


从前,世界围绕男性组织起来,社会制度、婚姻制度、文化观念,都是如此。女性从小就被规训,要奉献、顺从于这个体系。而现代以来,平等自由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领域,女性不再甘于从前的命运,要平等、解放,这条路艰难漫长,反反复复,女性不停歇地变化着、探索着自己的道路。

但是对男性来说,这一变化不亚于从地心说转向日心说,原本围绕自己旋转的世界分崩离析,他们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尤其是脆弱无助的青少年,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他们只能求助于网络,被越来越极化的社交媒体喂养着仇恨,大数据推送又使信息茧房越来越厚——有记者曾在TikTok上做过实验,如果你的注册资料是十几岁的男孩,那么系统就会推荐给你充满厌女言论的网红,只要你浏览几次,类似视频就会越来越多,于是你的世界观就更加坚定。这样的困境无解,不断的受挫与愤怒只能转向暴力,或是自我伤害。在Incel群体,除了针对女性的暴力,还有一个热门话题就是自杀。


《混沌少年时》的难得之处,就在于几位男性创作者诚实地面对了这一社会问题,通过自己出色的创作,召唤全社会都来面对危机,帮助脆弱的青少年应对世界的转变,避免悲剧继续蔓延。

索恩引用那句着名的谚语说,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那么,毁灭一个孩子也需要一个村庄(It takes a village to destroy a child)。这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家庭的问题,这是全社会的问题。孔子也有一句话:“不教而杀谓之虐。”一个社会没有好好教育年轻人,出事就喊打喊杀,这是整个社会的失败。如何帮助男孩应对危机,社会应该做、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混沌少年时》播出之后,已经慢慢浮现了。

电视剧引发的热潮覆盖了社会、学校与家庭。很多人呼吁对社交媒体进行严格的监管。索恩提到,澳大利亚已经通过法案,禁止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并由公司负责执行。限制青少年的手机使用时间,互联网平台应该负起社会责任,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在教育领域,许多英国学校组织共同观看,老师和学生一起看,父母在家和孩子一起看,他们可以共同讨论那些此前被忽视、被隐藏的话题。格雷厄姆说,有时他走在街上,就会有人过来说,谢谢你,我终于可以和我的孩子对话了。就连英国首相也公开赞扬这部电视剧,因为他有两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对此,格雷厄姆总是说,我们没做什么,只是开启了一场对话。

这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文艺作品的力量。少年杀人事件一向是文学与影视作品的重要题材,但是在很多作品、甚至是经典作品中,暴力常常会被美化、神秘化,成为所谓“人性的黑暗与邪恶”,事实上,这只是一部分人的欲望与作为,却被视为普遍的“人性”,或是更重要的“人性”,而受害者的内心与和平的愿望似乎就不配成为“人性”。而将暴力审美化、神秘化,也就意味着人们无须再做什么,只能任由杀戮发生,通常是对更弱的人——女性、老人、小孩。


《混沌少年时》却完全不同,它展现了面对黑暗的真正勇气,从内心的困惑出发,看到黑暗,打开它,呈现它,从而去改变它。它也说明,在短视频时代,真诚严肃的创作仍然可以击中观众,唤回观众。以《混沌少年时》为标杆,文艺作品的能量还远远没有耗尽。



▲《混沌少年时 第一季》。图 / 网络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