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為《苦盡柑來》流幹眼淚,但你真的了解海女嗎?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頭頂棺材潛入水,只為現世一盞燈。”


這句台詞出自豆瓣9.0高分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以下簡稱《苦盡柑來》),也是劇中濟州島海女群體的真實生活寫照。

這個春天,該劇掀起一股“淚失禁狂潮”,有人哭到呼吸性鹼中毒進了醫院,有人抱著布洛芬續命追劇。這部以濟州海女為暗線的作品,用三代女性命運接力的劇情,在Netflix榜單上炸出了一場東亞社會溫情的海嘯。

劇中光禮與愛純的深夜對話,復刻著真實海女群體的艱難的生存之道——母親用傷痕累累的指尖丈量女兒的未來,就像她們用體溫焐熱海底的硨磲。金明捧著母親賣海膽攢下的課本,成為韓國甚至東亞社會中代際間女性托舉的社會縮影——海女日薪僅夠換三斗米,卻為後代的職業女性撕開經濟獨立的裂縫。有彈幕評論:“這不是錢,是女性力量的原始股。”

這部構思精巧的劇集蘊含著諸多議題,寬植和愛純的愛情線,三代女性的親情線,鄰裡間的友情線和歷史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線等都值得品味。除此之外,劇情背後還藏著韓國文化廳宣傳“海女文化”的野心。著陸TouchBase來到濟州島,試圖探究海女文化的細枝末節。



海女博物館場景再現 著陸TouchBase攝





即將消失的海女群體

20世紀60年代,濟州島曾有著2萬多名海女,但這幾年來,濟州海女群體數量下降,呈現高齡化特點。據統計,2023年海女職業群體總人數3226人,其中70歲以上的人群占了64.8%。

早在2015年,海女被認定為韓國第1號國家重要漁業遺產,2016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被指定為韓國文化遺產廳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於2023年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實現了國內外遺產登記的“四冠王”。

海女在國際上有如此重要價值,但客觀事實是:海女群體數量減少,海女文化面臨著消散危機。

韓國紀錄片《最後的海洋之女》的鏡頭裡,一位80歲的濟州海女浮出水面,喉間發出悠長的哨音——這曾是她與同伴的勞作暗號,如今卻成了文明退潮的挽歌。全球變暖讓海水渾濁,塑料垃圾纏繞珊瑚,曾經20米深的海底珍寶,如今需潛入更危險的深淵才能得到。



圖源社交媒體

在注定的消亡趨勢下,一場關乎文明存續的博弈正在展開。

這幾年韓國政府下了不少功夫,申遺、建培訓學校、列入旅游文化表演項目等,而在影視作品裡更是頻繁出現海女元素,除了2025年的這部《苦盡柑來》,還有2022年的高分韓劇《我們的藍調》、2023年的《歡迎回到三達裡》等。然而,其精神文化有什麼值得傳承的價值,以及當下這種非遺文化如何活態傳承,都是我們想要探討的話題。



海女文化的價值哲學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遺產委員會對濟州海女文化評價稱,該文化呈現出區域共同體擁有的文化多樣性的本質,為了安全和豐漁舉行的祈禱儀式、老一輩海女向晚輩傳授的潛水技術和責任感、共事勞作凝聚人心的活動等具有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該文化有望提高對女性勞動重要性的認識,加強與擁有類似習俗的其他共同體間溝通。同時,濟州海女文化以最為自然環保的方式下水作業,不破壞自然環境,這一點也得到了較高評價。

不難發現,海女文化的價值點在於其性別敘事、社會責任感、生態哲學對現世有著重要意義。

重構性別敘事:從Dirty Work到經濟主權

濟州海女的出現最開始源自17世紀(對應我國明朝時期),濟州島由於各種歷史因素缺乏男性勞力。為了填補勞力空缺,女性開始下海捕撈漁獲。早期海女的工作並不被重視,北韓原先稱其為“鮑作人”,而19世紀到訪韓國的西方人更以“在海中裸T活動的女性”來稱之,據傳這種帶有偏見的介紹讓許多人對海女抱有色X幻想。

然而,海女們潛入深淵後,獲得的不只是鮑魚海膽,她們接手了男性不願意從事的Dirty Work後,一場經濟主權變化下的性別革命正在孕育。



《苦盡柑來》中,光禮丈夫(愛純的繼父)的惶恐正是體現了這一點,繼父的擔憂並不是傳統劇情裡的“撫養還是驅逐繼女”,反而是擔心失去家庭經濟支柱的庇護。所以,女性角色不再是傳統劇情裡一個只能被幫助、被拯救的角色,而是一個在家庭裡有著生存主導性的影響力角色。

經濟主導權的覺醒,為海女們帶來了性別權力結構的改變。

濟州海女數量達到鼎盛時期,有21%的女性島民為職業海女,她們捕獲的海產量占濟州的六成,被稱為“濟州的母親”。這些女性慢慢成為擁有經濟主權的角色,形成了東亞社會最先鋒的“半母系”生態。



紀錄片《最後的海女》

當男性逃離海底,女性卻在海底找到了自由。海女的經歷印證了社會學中的“玻璃懸崖效應”,即是女性在職場上有玻璃天花板,但當公司或項目出現某些危機時,女性卻更容易獲得晉升的機會。

電影業近年來的變化趨勢也可以對照理解。刷屏的《芭比》、戛納最佳影片《墜落的審判》、高分佳作《好東西》都是女性導演作品。戴錦華教授曾針對這一現象指出:“女性電影導演的全面崛起是近幾年的事,原因是電影工業的衰落,電影這艘大船要沉了,女性就像在面臨任何災難時刻一樣挺身而出。”

千百年來,從濟州海女到女性導演,故事的邏輯不曾改變。

社會責任感:用“契”的智慧對抗原子化社會

故事繼續發展,在生存斗爭下歷經了足夠淬煉後,女性的政治覺醒也隨之而來。

1932年,海女抗日獨立運動在濟州島展開。1.7萬多名濟州海女,在兩年間開展了230次運動,是韓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女性抗日運動。現在濟州海女博物館的庭院,正是當年抗日運動第二次集結的地方。

庭院內樹立著濟州海女抗日運動紀念碑,基座刻著230這個數字——這是為了紀念1932年至1934年間,1.7萬名海女發起的抗爭次數。她們用漁網傳遞情報,以夜校掩護革命者,將海底練就的屏息耐力轉化為政治運動的持久力。



圖源| 海女博物館 著陸TouchBase拍攝

這種政治覺醒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迸發出更耀眼的火光。

當國家外匯儲備瀕臨枯竭,首爾江南區的貴婦緊攥珠寶盒時,濟州島的海女們摘下結婚戒指。這些浸著魚腥味的金器,最終匯聚成46噸黃金洪流,托起崩塌的韓元匯率。

國家破產前夕,韓國當局呼吁民眾捐出家中金銀首飾,為當時的韓國補充外匯和黃金儲備。對於這些一輩子跟魚腥打交道的海女們來說,一只結婚戒指、一條金鏈或許是艱苦人生裡僅存的珍貴之物。但在國家發生經濟危機,生死存亡關頭,歷史聚光燈從沒照耀過的她們,用散落的首飾支撐起搖搖欲墜的國家。



《苦盡柑來》中,1988年漢城奧運,夫商吉帶人掀翻魚攤質問阿姨們:“秋刀魚還能比締造歷史重要嗎?”這一段和真實的歷史形成極為強烈的反諷——締造歷史的,從來不是奧運聖火,而是暗夜裡千萬點星火。



圖源|海女博物館 著陸TouchBase拍攝

在朝鮮王朝末期,海女群體曾被稱之為“契”,因為海女們從來不會單獨行動,而是通過“契”組織形成“生命共同體”。

“契”是一套精密的社會契約體系,既有動態平衡機制——根據年齡和技能、品德,分為上軍、中軍、下軍,允許3倍收入差激發競爭,又通過共餐制確保生存底線;又有風險共擔哲學——將采集成果按比例投入“公共網兜”,用於撫恤傷亡、資助新人。

在“精致利己主義”風氣盛行的商業環境下,海女的“契”組織提供了一個古典烏托邦的活態樣本。

現代商業也需要這種笨拙又堅韌的集體力量。這種“既競爭又共生”的智慧若沿用到企業上,或許能迸發出新的火花。就像海女們曾用漁網兜住時代巨浪那般,個體雖小,但充滿社會責任感的個體匯聚起來,就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生態哲學:解開可持續商業的原始密碼

“不捕幼貝、不毀珊瑚”,是海女們世代遵循的祖訓。

在數百年實踐中,海女構建了一套超越時代的生態哲學體系:有節制索取、零廢棄理念等。

她們不會去捕未成年的鮑魚,會用木尺丈量貝類尺寸,只采集成年個體(如鮑魚需達10cm以上),比歐盟《共同漁業政策》的尺寸限制早實施300年。此外,每年6-8月全面休漁,保護海洋生物繁殖期,這些實踐准則都與現代生態學“關鍵生命周期保護”理論不謀而合。



海女博物館 圖源|濟州旅游發展局

在海女博物館內,可以看到海女的工具呈現“極簡主義”,下海僅憑浮漂網袋、鉤鐮、潛水鏡三樣工具作業,避免現代漁具對珊瑚礁的機械破壞,充分展現了其自然友好的采集過程。

現代企業在ESG報告中堆砌碳數據,但或許更應該做的是如何放棄掉一些面子功夫,並且看看過去歷史中的人類文化有著怎樣的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古老智慧。





海女非遺活態傳承,怎樣避免空心化?

《苦盡柑來》讓濟州海女群體收獲更多的關注,這或許也是韓國文化戰略裡所期待的蝴蝶效應。

當觀眾為“寬植與愛純的柑橘園之吻”尖叫時,濟州島的旅游搜索量暴漲;當“海女潛水教學體驗”成為小紅書爆款標簽,年輕人開始追問:那些被珊瑚割傷的手掌,是如何托舉起一個文明的現代性轉型?

不過,真正的非遺活化,從不是博物館裡的標本復刻,而是讓歷史長河的精神力量,穿越屏幕叩擊現代人的精神海床。

隨著劇集關注度的增高,非遺文化如何活態傳承也成為重要議題。近年來,非遺項目的申報熱潮持續高漲,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投入大量資源推動非遺的挖掘、整理和申報工作。

但在這股申報熱的背後,非遺項目的核心技藝卻面臨傳承斷層、創新乏力、市場萎縮等困境,使得非遺保護陷入“重申報、輕傳承”的怪圈。

要破解非遺保護的空心化困境,亟需從傳承機制創新、IP價值鏈重構兩個維度突破。


創建梯度化的技藝傳承體系

此前海女的傳統技藝大都依賴口傳身授,缺乏系統性記錄和標准化的培養體系。

目前,韓國濟州島設立了海女學校、系統傳授潛水技術、海洋生態知識及傳統儀式,增設海洋生態學、潛水安全等現代學科,這些升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職業科學性,同時提升學生的職業認同感。

此外,日本三重縣的“海女表演”旅游項目雖也有空心化問題,但設計的青少年短期體驗營,也值得借鑒。

構建IP價值鏈的生態化運營

韓國擅長運用影視手段塑造文化IP,從曾經的《歡迎回到三達裡》到如今的《苦盡柑來遇見你》,足以見其敘事能力。不過,影視傳播存在熱度衰減周期,如何打破“劇終人散”的周期魔咒是IP商業化的關鍵。

目前,憑借熱門韓劇和紀錄片對海女形象的塑造,濟州島設立了許多海女文化相關的打卡點,如海洋餐廳、海女潛水體驗、海女學校等。



濟州島的室內海女體驗場 圖源社交媒體



濟州島海女學校 圖源社交媒體

這些嘗試有一定介紹當地文化的作用,但如果提出進一步要求,嘗試生態化運營文化IP,線上線下結合實現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則需要更豐富的思路。

在IP文化輸出和保持生命周期方面,迪士尼是個成功的商業案例,迪士尼60年來的IP運營策略也值得研究借鑒。



在過去60年裡,迪士尼就圍繞著四步戰略進行IP運營:第一步是高成本打造電影和動畫,票房是第一輪收入;第二步是IP再創造,將IP放在度假村與主題樂園裡;第三步則是建立遍布全球的迪士尼加盟連鎖店,形成品牌效應,並把迪士尼的logo授權出售,坐收利潤分成;第四步也是頗具前瞻性的一步,是將影片的電視、媒體轉播權出售,讓網絡增強IP傳播和價值,從而提高前三步的產品銷售量。

隨著迪士尼IP的不斷豐富,其商業模式也發生了變化。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研究員Peter Weill發現,在過去幾十年間,主題樂園業務從1984年的65%跌到了30%,相反知識產權授權的收入占比則從1984年的15%增加到2009年的63%。

顯然,迪士尼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步減輕對主題樂園這種實業型授權經營的依賴,轉向了盈利價值更高的知識產權授權。

以內容為核心,迪士尼構建了“內容生產——場景延伸——衍生開發”的完整價值鏈,它的成功表明,文化生命力的延續需要突破單向保護思維。這幾年迪士尼更是開啟了“用戶參與式共創”的嘗試——新IP“玲娜貝兒”沒有電影故事,卻因粉絲賦予“傲嬌女兒”人設引爆母愛經濟,同人創作視頻播放量超20億次。

對海女文化而言,一方面需要通過影視、紀錄片手段提煉自己的核心“元敘事”——以海女為主體的濟州島半母系社會的性別革命、“契”組織的共生哲學、海女與海洋和諧相處的生態智慧;另一方面,則需要開啟用戶生產內容的嘗試。

畢竟,非遺傳承不能只是傳承者的一廂情願,非遺的生命力不在於多少人重復古老動作,而在於有多少人願意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語匯。在這個互動性極高的互聯網時代,傳承的答案已經不局限在博物館的玻璃展櫃上,而更多地在於能否像玲娜貝兒那樣,讓每個接觸者都成為故事的續寫者。從單向輸血,再到全民造型,或許才是現代社會人類文明傳承的精准密碼。

參考資料:

環球網:韓濟州海女文化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

撰文 | Canamy

編輯 | 姜舒 國佳佳

排版 | 張嘉嘉 魏語晗

題圖來源 | Pexels

頭圖來源 | VOGUE

「以往內容」

新聞:||||||||||||||||||

深度:|||||||||||||||||

專訪:|||||| ||||||||||

大公司:||||||||||||||||||||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