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愛潑斯坦案最後證人自殺 從按摩女到撬開特權鐵幕的女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更耐人尋味的是愛潑斯坦的“投資法則”。據《華爾街日報》調查,這位“金融煉金術士”通過性資源換取政商機密:2008年他為某對沖基金大佬安排未成年性服務,獲得內幕交易信息淨賺2.3億美元;2014年用“雙胞胎模特”招待中東某親王,拿下紅海度假村開發權。這種將性資本轉化為金融資本的暗黑模式,被哈佛法學院教授艾倫·德肖維茨稱為“新世紀的梅菲斯特契約”。


從性奴到斗士的雙面人生?

2002年的某個雨夜,19歲的朱弗雷帶著愛潑斯坦支付的5萬美元“封口費”,謊稱前往泰國學習按摩,實則逃往西澳大利亞與武術教練閃婚。在珀斯郊外的案樹林裡,這個更名換姓的女人試圖用育兒與沖浪治愈創傷,直到2014年麥克斯韋爾的一封威脅郵件打破平靜:“你該清楚,有些秘密能讓人消失在印度洋。”




“那一刻我意識到,沉默等於共謀。”朱弗雷在2019年Netflix紀錄片中說道。她創立反性侵組織SOAR,推動美國《未成年人性交易受害者保護法》修訂,更在2021年促成國際刑警組織建立“權貴性犯罪數據庫”。但光環之下,這位三個孩子的母親常年受PTSD困擾,其治療師向《悉尼先驅晨報》透露:“她總在凌晨3點驚醒,說聽見愛潑斯坦私人飛機的引擎聲。”

死亡羅生門——四重疑雲籠罩的終局?

今年4月1日時,朱弗雷在Instagram上發布了一張自己在遭遇車禍後躺在病床上的照片,並表示醫生告訴她,她只剩下幾天的生命了。


她說:自己的車被一輛時速超過110公裡每小時的校車撞倒,事故導致她腎衰竭。照片顯示,朱弗雷女士的臉部和胸部變色,據稱是嚴重的瘀傷。照片曝光三天後,朱弗雷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她“犯了一個錯誤”,並沒有打算公開分享這條帖子。



更蹊蹺的是,其死亡時間恰逢美國司法部准備公開愛潑斯坦聯系人完整名單前夕。曾代理多名受害者的律師麗莎·布魯姆指出:“朱弗雷電腦中存有未曝光的錄像帶,涉及某現任歐洲國家領導人。”而FBI駐澳辦事處反常地介入調查,則以“涉及國際司法協作”為由拒絕置評。


在Reddit討論區,網民列出細思極恐的時間線:愛潑斯坦“自殺”前48小時,獄警恰巧集體培訓;麥克斯韋爾被判刑當日,其弟在法國登山離奇墜亡;朱弗雷去世一周後,其公寓突發火災燒毀全部紙質證據。這些“巧合”在陰謀論者眼中,拼湊出一張跨國滅口網絡。

仍未完成的戰爭?

當朱弗雷的骨灰撒向印度洋時,她的律師團隊正依據《信息自由法》起訴美國司法部,要求公開被遮蓋的163頁檔案。而在倫敦,安德魯王子被曝花費87萬英鎊翻新溫莎莊園,計劃以“商業顧問”身份復出。

這場持續二十年的權色暗戰,或許正如《經濟學人》所言:“愛潑斯坦案揭開的不是某個人的罪行,而是一個平行世界的運行規則——在那裡,法律是橡皮圖章,肉體是硬通貨,而真相,永遠是最後一個被滅口的證人。”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