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哈佛: 我在美國私校當老師,帶出4個哈佛娃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每年藤校放榜日(Ivy Day)如同一場春日煙火,絢爛又短暫。朋友圈裡鋪天蓋地的“喜報”,讓人歡呼,也讓人焦慮。如果你沒能上榜,是否就意味著你不夠好、不夠優秀?


當然不是。藤校的競爭,本來就是強者的較量,學霸的戰場。有勇氣有自信申請藤校的學生,不論結果如何,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贏了。

但是,拔尖的成績,亮眼的課外活動,只能為你贏得入場券,想要成為最終被頂尖大學一眼相中的“金子”,你需要一些真正能讓你發光的特質。


作為一所美國頂尖私立高中的老師,我見過許多學生如何在重重競爭中脫穎而出。

我們學校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被藤校錄取。我想分享的,並不是他們的標化成績或競賽獎項,而是一件或許你已經隱隱感覺到、卻從未有人認真說清楚的事:

決定孩子能否“被看見”“被欣賞”“被信任”的,往往是那些更隱性、更根本的軟實力——比如與人打交道的能力,讓人願意幫助他的氣場,和人格魅力。

四個哈佛學霸:各有千秋的發光方式

有一年,我曾有四個學生同時考上哈佛,都是實打實考進去的,不是 legacy(父母等家庭成員是校友,或目前在學校工作)哦!這四個當然都是學霸,但是霸得各有千秋:

學生 A 是校報主編 + 校長跑隊長;

學生 B 是未來科學家 + 舞台總監;

學生 C 是辯論隊長 + 未來政治家;

學生 D 是數學天才 + 音樂家 + 校游泳隊長。

都說人無完人,更何況是青春期千變萬化的孩子。當老師最大的 “脫發點”,就是應付學生的各種掉鏈子、甩蹄子、撂擔子、耍性子,各種的不靠譜。

但是,這四個孩子,在過去的五年裡,別說讓我生氣了,就是讓我失望的地方,都沒有。

零差評。

難道他們沒有缺點、錯誤、失敗、挫折、脾氣、情緒?

當然有了,如果沒有了這些,就沒有了成長。

區別在於,他們在對待這些負面的經歷和情緒時,表現出來的開放、成熟、自信和堅韌。



圖源pexels

大家通過我的一句話簡介可以看到,這四個孩子,絕對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 “聖賢書型學霸”,他們在課外活動上的投入,很多時候是超過學業的。

美國大學招生官也格外看重這一點。為什麼呢?

一是,這些課外活動能使一個人更有趣;

二是,這些課外活動能篩出真正的學霸。

第一點就不用解釋了,人無癖,則無趣嘛。第二點有些中國家長不明白,學生的任務不就是好好學習嗎?我們不希望其他東西幹擾孩子的學習

美國高中生的課外活動,非常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消耗他們的精力,絕對全方位多角度地幹擾學習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在這樣的幹擾下,仍然考第一,你說,這個第一的含金量有多大?哈佛找的,就是這樣的金子。

這些金子,哦不對,是孩子,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從他們身上觀察到兩點,格外突出。

一是時間管理能力,

二是跟成年人打交道的能力。



時間管理是個大話題,今天就不展開了,以後有機會再聊。這第二點說的人比較少,那我就來說說。

“搞掂”老師≠討好老師

美國大學的申請體系,老師推薦信的權重相當大,超過SAT標考成績,成為學生申請材料中決勝的關鍵。

所以,你的老師是否欣賞你,反過來說,你能否讓老師在這麼多學生中發現你,喜歡你,願意為你的前途付出,就變得很重要了。



圖源pexels

或許你會說,美國大學的錄取標准太主觀了,還是一考定終身更加公平。公平與否,咱們暫且不論,但是我覺得美國大學錄取的標准,也許和真實世界更加吻合。

試問,哪份工作需要用到刷題技巧?哪個上司,喜歡不會與人溝通的員工?考試能力 vs 溝通能力,在孩子未來的職業發展當中,哪個更重要呢?

你也許說,請老師寫推薦信美言幾句,那還不容易,平時孩子嘴巴甜一點,家長禮數周到一點,寫推薦信的時候,多請老師 “談談心喝喝茶”,不就搞掂了嗎?

當然有 “被搞掂” 的老師,否則就不會有那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美國大學錄取丑聞了。但是如果你仔細看這些新聞,“被搞掂” 的多是大學校隊教練和 SAT 監考,任課老師反而很難 “被搞掂”。

因為老師的名聲,是他們安身立命之本啊。

我家的櫥櫃裡,塞滿了印有各個大學校徽的馬克杯、野餐毯子、連帽衛衣,這都是大學感謝我為他們推薦了好學生送的小禮物。



圖源pexels

同時也是大學變相對老師說,你推薦的學生,我們看著的哦,要是真人差距太大,你在我們這裡就沒有信用了喲!

學生如何贏得老師的欣賞,怎麼樣讓老師發現你,喜歡你,願意為你的前途背書,才是見本事的地方,完全不是一個刻意跟老師拉關系的課題。

被老師記住和欣賞,是一種能力

我來舉例說說吧,就從我來到學校的第一年說起。

作為初來乍到的老師,我為了盡快熟悉新環境和新同事,就到處逛、到處打招呼,因此鬧過向同一個老師主動自我介紹了三次的笑話。

那位好心的老師憋到第三次終於忍不住說:我們已經見過面了… 我就是這樣一個臉盲症晚期患者。




認同事就已經夠我喝一壺的了,認學生簡直要了我的命。那一個個青春的面孔,像桃子一樣可愛水靈,也像滿樹的桃子,在我眼裡簡直是一樣一樣的。



圖源pexels

但是在這滿樹幾百個桃子中,有兩個桃子很快脫穎而出,讓我記住了他們。

是他們格外大,格外粉嫩,格外漂亮嗎?不是。是他們兩個學習特別優秀嗎?不是。他們甚至不是我課上的學生,我並不清楚他們的學習成績。

那是為什麼呢?

這兩個學生,分別在校園碰到我的第一時間,主動上前問:您是新來的童老師吧?

然後大大方方地自我介紹,笑眯眯地歡迎我,祝我在新的學校工作愉快。

這樣的歡迎詞和祝福我在那段時間聽了無數遍,都是從同事的嘴裡,從學生的嘴裡,這是第一次。你說,我能不記得他們嗎?

他們的大方,熱情,友好,自信和成熟,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他們也給哈佛招生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可能覺得,通常都是老師歡迎學生,哪輪得上或者犯得著我一個學生去歡迎老師啊,那是學校的事,大人的事?還有不少學生,特別是中國學生,內心是懼怕老師的。這樣的心態,到了藤校,怎麼敢在課堂上,跟老師叫板呢?

你們可能還會覺得,怎麼知道他們不是裝給老師看的呢?

哎呀,裝,沒什麼不好的。如果你能裝一輩子不露餡,我真誠地向你學習



圖源pexels

人格魅力,是孩子的隱形王牌

在接下來兩年的時間裡,我對這兩個孩子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更加發現,他們的大方有禮,來源於發自內心對別人的尊重關心,和對學校的一種主人翁的態度。


說回來,怎麼樣讓老師發現你、喜歡你、願意為你的前途背書呢?除了上課認真聽講,考試考出好成績以外,你在課堂上跟老師討論問題時,能否不畏權威,有禮有節?

老師安排的事,能否按時做完,按時跟進?

考試考砸了,作業忘了交,能否主動跟老師溝通,不遮不掩,勇於認錯,及時補過?

老師開車帶著你去比賽訓練,這一路上,能否自己找話題,跟老師談笑風生不冷場?

來老師家做客,能否不過分拘束,也不過分懶散,自己主動把手機收起來,耳機摘下來,展示良好的社交禮儀?

自己想超綱多學點,能否說服老師為自己開小灶?(這個相當難!因為老師是無償的。成功說服老師的學生都很了不起。)



這些都體現了:孩子的自信、溝通能力、和人格魅力。把我上面的要求都做到的學生,哪個老師不愛?哪個大學不想要?

但是能做到的學生,確實不多。

這是比考場更嚴苛的、沒有硝煙的戰場。這比的不再是做學生會考試,而是做人。

所以能夠在頂尖大學殘酷的競爭中勝出的學生,不可能是只會考高分的學習機器,而是在各方面都讓人喜歡的 wholesome person (wholesome 這個詞還真不好翻譯,請讀者中的高手幫幫忙?)

UNESCO 世界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教育報告中提到,現在的孩子將來一生中至少換 7 份工作,其中 5 份現在還不存在。這說明什麼?說明孩子在未來要從事的工作,70% 現在還不存在。



圖源pexels

知識不再是力量。那什麼是?

我們雖然不能確切知道孩子在未來會從事哪些聞所未聞的工作,但未來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是可以做有根據的預測的,一個基本原則,一個 “放之四海皆准” 的能力,包括但不限於: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如何學習的能力,管理時間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等等。

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天兩天,一招一式就能一蹴而就的,特別是與人打交道的能力,所以我提到了 “與成年人打交道” 這個課題,是孩子未成年時就要開始關注的點。

人生遇到貴人,等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坐著飛機與走路的人賽跑,是不是?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貴人”

就我本人的經驗和觀察,中國孩子跟美國孩子比起來,普遍不太會跟成年人打交道,從而失去了很多把老師、教練、校長這些成年人,變成自己貴人的機會。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怎麼幫助孩子培養這種與成年人打交道,把大人變貴人的能力呢?

一個孩子是否願意與成年人交流,往往從家裡就能看出端倪。



圖源pexels

如果在家庭中,孩子的聲音經常被打斷、被否定,那麼ta在面對老師、長輩、未來上司時,自然會選擇沉默或退縮。

所以,我建議:爸爸媽媽們,請從你們做起,從孩子小時候做起,從自家的飯桌旁做起,跟孩子平等地對話,ta 說話的時候,少說多聽,讓 ta 覺得自己的意見受尊重,自己的想法被聆聽,自己的建議被采納。

因為,你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大人,你怎麼對待 ta,決定了 ta 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別的大人。



現在,請你放下手機,和孩子聊天去吧。記住,你的任務是,聽聽聽聽聽聽說聽聽聽聽…..

結語

真正發光的,是有溫度的人

留學不是一場比分數的游戲,而是一場關於“人”的競選。

藤校喜歡什麼樣的學生?是聰明的學生,但更是能感動人、影響人、贏得人心的學生。

真正能在未來發光的(金子)孩子,一定是懂得與人相處、能被信任、能帶來溫度的人。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