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人形機器人馬拉松後的深思,巴菲特會怎麼說?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場比賽是空頭策劃的嗎?


4月19日,全球首場“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賽事在北京亦莊舉行。據介紹,這是人形機器人首次在開放環境下的長距離耐力測試。

機器人選手們的表現令人哭笑不得,有的閒庭信步,有的踉蹌摔倒,有的原地打轉,有的需要工程師用繩子牽引……


有評論員認為,此次賽事最大的亮點在於“真實”,沒有擺拍,沒有彩排。這次人機共跑馬拉松比賽表明,真實情況是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才剛開始,處於當年汽車跑不過馬車的階段。

投資界有人戲謔地問,這場比賽是空頭策劃的嗎?

不久前,投資界就人形機器人是否值得投資發生過一場激烈的口水戰。知名投資人、金沙江創投朱嘯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正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項目。

他說:“具身智能現在特別火,同時我覺得商業路徑還是不清,尤其是人形機器人。因為現在共識高度集中,估值上漲得非常快,這變成了我們早期VC想回避的賽道。”

他解釋商業路徑不清這個觀點,他說:“我問這幾個CEO,你們商業化可能的客戶在哪裡?我感覺他們說的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客戶,誰會花十幾萬買一個機器人去幹這些活?”

此番言論引發創投圈、科技圈廣泛討論,有不少同樣知名的投資人表示強烈反對,雙方互懟,信息量很大,情緒性很強。

朱嘯虎在創投界總是直言不諱,語出驚人。有人說他是屬於“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那種類型。不過,這不能證明他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投資機會的判斷是錯誤的。

人形機器人肯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正如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勳曾多次所強調的那樣,機器人時代已經來臨,未來具身智能機器人將會是個巨大的產業。

在3月18日GTC大會上,他再次強調了這一點,他說:“比AI推理時代更重要的是,我們正處在物理AI時代的前夜,未來AI加持下的機器人產業,是一條10萬億美元級別的全新賽道。”

黃仁勳說得完全沒錯,有一天,或許這個地球上的機器人比真人還多,每一個真人都有一個機器人團隊為其服務。

問題是這一天什麼時候來臨?如果真的來臨,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投資者能夠賺到錢嗎?我們先來看第二個問題。





巴菲特會怎麼說?

1991年,巴菲特給聖母大學的MBA學生做演講,他給大家看了一份1969年6月16日《華爾街日報》上美國汽車公司(American Motors) 的100萬份股份的募股廣告。然後問大家,誰注意到了這則廣告中的不同尋常之處?



之後,巴菲特告訴大家:“那則廣告中提到的人都已經消失不見了,包括銷售這些股票的37位投資銀行家以及美國汽車公司這個公司,他們都不復存在了。也許這就是他們為何將這些廣告稱之為‘墓碑廣告’的原因所在。”

這37人都消失了,有些是華爾街上最著名的銀行家,有些則是入行時間最長的銀行家,但他們都消失了。

巴菲特指出,1969年,紐約(专题)證券交易所上的企業平均股本為1100萬股,現在的平均股本為當時的15倍。汽車行業的規模是20年前的15倍。但是投資於汽車行業的人卻沒有賺到錢。

巴菲特分析,這背後的原因是從眾效應。

他說:“我想說的是,如果你非要為這一糟糕的結局找出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在無意識狀態下模仿了同行的做法。不管其中的一人做了些什麼,另外36人都會效仿。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才使得大型銀行在過去的15年來一直陷於麻煩之中。每當有大公司做了一些愚蠢的事情時,其他人都會迫不及待地予以效仿。”

1999年7月太陽谷峰會上,巴菲特再次強調這個道理:造福社會的行業未必造福投資者。

他說:“我還是建議你回過頭來看看過去世紀初曾經改變整個國家的產業,這會很有啟發性——汽車業與航空業。先說汽車業,這裡有一頁(70頁當中的一頁)美國汽車與卡車制造業者的名單,總計約2000多家企業,其中有一家姑且叫伯克希爾汽車,另一家叫奧馬哈汽車。當時若你具有足夠的見識,你一定會說我們的未來在這裡,但時至今日,看看這些公司經過多年的競爭廝殺後,卻僅剩三家公司。所以這是一個對美國影響深遠的一個產業,也是對所有投資人影響深遠的一個產業(雖然與當初預期的完全不同)。”

他的這段話總是讓筆者想起動畫片《貓和老鼠》裡的場景,一群動物跳進來廝殺,畫面上只看到塵煙四起,看不到具體廝殺過程,等塵煙落地後,才看得清一地的動物,哪幾個死了,哪幾個活下來了。

要在2000多家企業裡選中最終勝出的那三家,這個概率太小了。所以做多投資新技術要獲勝太難了。不過,做空被新技術取代的東西,這個贏面很大。

巴菲特開玩笑說:“坦白說我很惋惜為何我的老爸當初沒有看空馬匹,因為當時在內布拉斯加州(专题)我們很容易就可以靠賣空馬匹來圖利。美國馬匹數量:1900年為2100萬;1998年為500萬。”

講完汽車業後,巴菲特又講了另外一個21世紀革命性的產業,那就是航空業,這是一個讓投資人想到其美麗遠景便口水直流的新興產業。

巴菲特說:“為此我特地跑去找當初所有的飛機制造商的資料,發現在1919到1939年間,大約有300家公司之多,但到現在可能只剩幾家還能苟延殘喘。這裡有最近二十年宣告破產的129家航空公司名單,大陸航空甚至聰明到名列該名單兩次。截至1992年,所有航空公司的合並淨利潤是零,沒錯連一毛錢也沒賺過。”


巴菲特又開玩笑說:“我在想假設當初萊特兄弟的小鷹號頭一次起飛時我也在其上,我一定會設法將它弄下來。”

他進而總結說:“對於其他深深改變美國人生活但對投資人卻沒啥好處的輝煌產業,諸如收音機與電視等,我不再贅述,不過我倒是要下一個結論,那就是投資的要旨不在於評估這個產業對社會有多大的影響,或是他有多少的成長性,而在於個別公司有多少的競爭優勢,且更重要的這種優勢能維持多久!一種具有重重保護的產品或服務才能真正為投資人帶來甜美的果實。”

也就是說,護城河非常重要。

總之,巴菲特認為,投資新技術成功概率很小,一是因為早期很難判斷鹿死誰手;二是因為,企業就算早期勝出,也很難構築護城河,抵御競爭。







人形機器人時代何時來臨?

人形機器人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已經存在幾十年,1950年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定下的機器人三定律就令人十分著迷。

當然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離科幻小說還有很大的距離,雖然也已經發展了半個多世紀了。


日本(专题)在這方面走在前沿。早稻田大學的WABOT是第一階段(1969到1995年)的代表機器人物。這個階段的機器人運動是靜態的,行走緩慢。

日本本田的全球最早具備人類雙足行走能力的人形機器人阿西莫ASIMO是第二階段(1996到2015年)的代表機器人。這個階段的機器人能連續動態行走。

第三階段是2016年至2020年,波士頓(专题)動力的Atlas機器人已能做出令人驚歎的動作。



第四階段是2021年至今,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與成熟,人形機器人開始進入商業化落地的初級階段,以亞馬遜的Digit和特斯拉的Optimus為代表。2023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科學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能像人類一樣出汗、顫抖和呼吸的戶外行走機器人模型。

第五階段或許是從今年春晚開始算,扭秧歌的宇樹機器人標志著具身機器人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不幸的是,三年前2022年3月31日,本田宣布ASIMO正式退役,結束了長達22年的職業生涯。本田研發出ASIMO,技術積累可從1986年的初號機E0開始算起。大家一路看著他從笨拙的動作,到可以靈活倒水、跟人對談,就像看著一個寶寶從爬行開始成長一樣讓人感動。

ASIMO身高1.3米,體重48公斤,行走速度是0-9km/h。他有57個活動關節,可以模仿人類跳舞,並用日語、漢語和英語三種不同語言與人交流。



阿西莫的退役可能意味著當時的世界還沒有做好准備迎接人形機器人,當前工業機器人技術足夠成熟,根本不需要有人的形態,多加腳或臉只會多增加成本,並不能提高機器人的工作效率。



而用在服務業上,目前各種自助式工具,包括上架、收銀、加熱食物等,客人自己操作已經很方便,不需要一個多功能的人形機器人,在客人很多的時候,還要等待他蹲下、起身做服務,反而更浪費時間。

日本的奇怪飯店,2017年3月進軍東京,開幕時總裁談到未來會有90%的服務工作由機器人負責,有多語種機器人協助辦理櫃台手續,還有機器人手臂幫客人存放行李,但經過3年多,證明機器人不能勝任這些任務,故障率高、不夠聰明亂回答問題等,反而增加人類服務生的工作量,最後飯店因此解雇了243 個機器人,改用真人服務。

造價高昂是人形機器人的共同挑戰,想要走進千家萬戶、做居家護工的工作,價格太貴,無法取代人力。

不少人感歎,本來以為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技術的發展可以讓自己像科幻小說裡所描繪的那樣,有一個魯濱遜的“星期五”,為自己端茶送水、做飯做家務、陪自己聊天,沒想到這個美夢還沒有實現,自己就被人工智能取代失業了。

據說目前我們的人形機器人主要的用途一是科研院校買去做研究,二是央企等大企業買去放前台做門面。

不過,筆者堅信,總有一天,會有具身機器人一邊為我們端茶送水,一邊陪我們聊天。

如果只是聊天,那麼不需要具身機器人,只要一個聊天機器人就可以了,比如ChatGPT,Chat本身就是聊天的意思。

也就是說,總有一天,具身機器人會有明確的、眾多的商業化用途,具身機器人行業形成站得住腳的商業模式。

不過就算到了那一天,投資人是否賺到錢,那是另一回事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