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元跌了黃金漲了 經濟專家卻懵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秦鵬評論分析文章:世界金融市場最近兩個月有點亂套,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後市又會如何發展呢?


同時,華爾街的經濟學家有點懵,盡管川普的負面新聞滿天飛,但是對美國經濟本身的影響卻遠小於預期,甚至如果不看新聞,他們都想不到白宮在1月份已經更換了主人。這個背後,又發生了什麼?

美元貶值 黃金上漲 發生了什麼?


川普政府的關稅戰,猶如核彈,繼續席卷全球。帶來的一個巨大變化,是世界金融市場的持續動蕩。美元指數斷崖式下跌,黃金沖破3500美元,成為避險之王。

其中,美元指數4月21日早盤跌破了99,較年初的108下跌了近10個點。今年以來,歐元兌美元已經升值約11%,4月21日升破1.15美元,寫下三年來新高。德銀分析師甚至認為,至2027年底,歐元兌美元可能升至1.25美元。

主要貨幣匯率在短短數月內,大幅波動10%實屬罕見,也反映市場日益憂心川普的政策將導致美國衰退,歐元在這個經濟動蕩時期被視為“資金避風港”。

另一大避風港則是黃金。一路飆升的國際金價,本周再次迎來歷史性時刻。4月22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期貨價格突破3,500美元/盎司大關,盤中最高觸及3,509.9美元/盎司,再度刷新了歷史新高。

從年初以來,國際金價累計上漲約24%。黃金期貨從每盎司3,100美元關口到3,200美元,只用了10個交易日;從3,300美元到3,500美元,則僅用了4個交易日。

如此巨大變化的原因,都有哪些?後面又會如何變化呢?

首先是全球央行,已連續17個月淨增持黃金,並在2023年至2024年期間的黃金購買量超過1,000噸。

其次是關稅戰,加劇了市場對美元信心的動搖,促使投資者尋求更穩定的資產配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並警告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全球經濟放緩。總體而言,關稅戰不僅影響貿易流動,更對美元的國際地位構成挑戰,黃金則因其避險特性而受益,成為投資者的首選。

再次,是湧入金市的機構資金,也在今年暴增。2025年4月,黃金ETF淨流入創紀錄(如單周80億美元)。在中國市場上,黃金ETF也激增。根據Wind數據統計,中國國內20只場內黃金ETF年內淨值平均漲幅為27.7%,合計規模(預估)已超1,441億元人民幣,較2024年底總規模(約726億元)接近翻倍。

第四,美國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引發市場擔憂。特別是最近幾天,川普連續抨擊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稱其“反應遲緩”並威脅要罷免他,引發市場對聯儲局獨立性的擔憂。

其中,4月21日(周一),川普在Truth Social上再度沖鮑威爾開炮,稱其為“大輸家”(Major Loser),並強烈主張說當前美國“幾乎沒有通膨”(virtually No Inflation),美聯儲應立即降息。他還警告說,若鮑威爾再“動作太慢”,美國經濟可能陷入減速危機。

川普說“現在能源與食物價格大幅下滑,幾乎所有‘東西’的價格都在下降,正如我所預測,因此幾乎沒有通膨。但如果那位永遠太慢的家伙不立刻降息,經濟將會放慢。”

他還以歐洲央行(ECB)已七度降息為例,痛批鮑威爾始終不作為。

此外,驅動美元貶值和黃金上漲的因素,還包括對俄烏戰爭、中東緊張局勢及中美對抗推高的擔憂。

不過,專家們提醒投資者要小心了。因為,一方面,今年黃金的這種大漲,主要是因為對風險的擔憂,而雖然黃金作為安全資產,具有避險作用,但是由於各家機構可能同時交易其它各類資產,在當前動蕩下,如果其它資產大范圍暴跌,也可能引發這些機構去杠杆或止損平倉,以獲取現金流動性,防止被擠兌或破產。這種情況下,它們持有的黃金等避險資產也會被拋售,黃金價格可能下跌。

另一方面,黃金的價格已經站在了高位,風險加大。整體而言,全球主流機構預測今年黃金的價格,集中在$3,500至$4,000之間;部分機構,如德意志銀行和Wallet Investor則更保守,預測今年最終價格在$2,700至$3,000之間。影響主要因素,包括央行購買力度、地緣政治風險、通脹預期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

而關於美元,現在有一些極端的說法,一些人認為歐元將取代美元,還有一些人說全球貨幣將回歸金本位。

比如,法國總統馬克龍4月21日表示,歐元將取代美元成為全球貨幣。歐洲央行副總裁Guindos在當地時間周二,也講了類似的話:“我不認為我們現在具備成為儲備貨幣替代選項的條件,但我認為我們正處於未來幾年最有希望成為這一角色的位置上,如果進一步推進一體化進程,我相信歐元的全球權重將會上升。”



還有人認為,國際貨幣的戰國時代即將到來,“美元+N”的多元化貨幣體系正在建構中。比如,中國經濟學家、西京研究院院長趙建說,“從美國總統川普與全球打貿易戰脫鉤斷鏈那一刻開始,美元就失去了全球化為其提供支撐的‘貿易之錨’,真的是在自掘墳墓自毀前程。如果中美真正脫鉤,拿著美元還能買到來自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嗎?”

不過,我認為這些說法,都站不住腳。原因很簡單;

第一、現在國際金融市場震蕩,更多是一種憂慮,人們試圖尋找一種美元替代品,或者一種更加穩定的貨幣錨定物,所以撲向了黃金或者歐元。


但是,要成為世界主要貨幣,需要長期的積澱、足夠全球化和強大的經濟。歐洲在關稅戰中並沒有優勢,上面有美國在逼迫它讓步,下面有中國商品在擠壓市場,而且歐洲的過度左傾壓抑了創新,這會讓它失去未來的AI人工智能競賽,所以短期內,我們看不到歐洲經濟大幅好轉的可能性,也就意味著歐元的漲勢只是短暫的,無法長期持續升值。

第二,更重要的是,美國現在不是在去全球化,而是在全球招標,重組供應商團隊。要把不可靠的中共供應鏈踢出去,用墨西哥越南印度等代替。

最新消息是,美國副總統萬斯周二宣布,已經和印度敲定了貿易談判的參考條款。未來十年將雙邊貿易額翻番,達到5,000億美元,這筆協議將可能帶來美國1,300億到1,800億美元的出口,創造50萬到100萬個新工作崗位。

而且,印度還接手了中共因為報復美國、而停止接收的波音公司的飛機。波音並沒有被中共打痛。

幾乎與此同時,越南新加坡韓國以及柬埔寨也紛紛出手,嚴查原產地造假及轉口貿易違規,針對的目標顯然是中國廠家。

所以,不是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徹底改變了,而是中共的地位變了。拿著美元確實可能買不到中國便宜商品了,但是會有其它國家的便宜商品來替代。



(示意圖)

華爾街專家們懵了:美國經濟數據居然沒崩


當然,未來支撐美元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美國經濟本身。而這方面,最新一些消息跌破了經濟學家們的眼鏡。

4月20日,《華爾街日報》發表了很意思的一篇文章,題目是《除了經濟數據,川普無所不在》。文章開篇說,“想像一下,你不關注新聞或社交媒體,只透過經濟數據觀察世界。你肯定想不到白宮在1月就易主了。”

文章稱,川普總統的驅逐出境、關稅、聯邦裁員和資金暫停等政策不斷成為頭條新聞,並打擊了信心,但對經濟的影響卻出奇地小。招聘、支出和通貨膨脹與拜登執政時期的情況非常相似。這種脫節讓人深感困惑。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稱經濟環境“無法預測”,並於上周發布了兩份盈利展望:一份是衰退,另一份是沒有衰退。

企業搞不懂,經濟學家們也翻車了。4月初《華爾街日報》調查的經濟學家們,都認為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加大。他們還說,今年招聘將大幅放緩,通膨將飆升。

但是到目前為止,這兩種情況的證據都很少。過去兩個月,就業機會平均成長173,000個,幾乎與前六個月的成長水准相同。失業率平均為4.2%,比前六個月高出十分之一。

同時,整體通膨率和聯准會衡量潛在價格壓力的指標,平均都低了十分之一。上周,美國公布了3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通脹數據,按年上升2.4%,低於早前預期的2.5%及上月的2.8%。核心CPI按年上升2.8%,同樣低於預期的3.0%及上月的3.1%。也就說,通貨膨脹率還下降了。



當然,面對經濟學家們被數據打臉,作者就找了一大堆理由。但是,在我來看,有的對,有的不對,以下結合我的研究給出評價:

1. 新聞標題和數據脫節的一個明顯原因,是時間滯後。部分有道理,但是油價下跌是真實的,隨著時間發展,這會成為經濟成長的更有利因素。

2. 由於進口商在關稅實施前囤積了大量貨物,許多新征收的關稅可能要幾個月才能轉嫁到最終消費者手中。這個部分准確。

3. 接受延期辭職的聯邦雇員可能會繼續留在工資單上直到9月。這個也部分准確,更大的真相是:就業市場良好,被裁掉的聯邦工作人員大部分就業了。2月底和3月初,前聯邦雇員申請失業保險的人數激增,但最近平均每周僅比去年同期多幾百人。所以,裁員影響比預期小,消費支撐著經濟。

4. 聯邦支出平穩。准確。伊隆馬斯克曾經表示,他可以削減2 兆美元聯邦開支。他的政府效率部(DOGE)目前聲稱節省了1,550億美元。然而,《華爾街日報》分析發現,川普執政前80天,聯邦支出比去年同期高出1,540億美元。

5. 更關鍵的是,經濟學家們忘了企業比模型聰明,勞動市場比預想頑強。前幾天,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曼昆(Greg Mankiw)和兩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內的逾千人,簽署了一份“反關稅宣言”,批評川普的關稅政策具“誤導性”,警告這可能導致“自找的衰退”。截至4月21日,宣言已經收集到1,383個簽名。

不過,我對這種專家聯署一點兒也不感冒,因為在川普第一任上,《紐約時報》就搞過這麼一出戲,也找了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上千名經濟學家聯署,說川普上台美國經濟會崩潰。結果呢?美國經濟逆風飛揚,經濟學家的臉被打得啪啪響。

當然,我並不是說,現在美國經濟完全沒有問題。高利率現在是對美國經濟最大的負面因素,不僅打壓企業和消費者的購房、消費,而且會大幅增加聯邦政府的國債支出,而到明年,會有9萬億美元的國債到期,要發新債還舊債。這也是川普跟鮑威爾著急,吵著要解雇他的一個重要原因。

未來經濟是否軟著陸,主要取決於關稅談判的進展、美聯儲反應和企業適應力,也取決於消費者信心。但整體來說,有石油和食品價格下跌,美國通脹不會發生;按照現在世界各國圍堵中共快速發展的態勢,預計中共也無法聯合其它主要經濟體制造更大的全球經濟動蕩。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