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工程院院士:10年后,机器人数量或将超过人类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人工智能(AI)无疑是焦点话题之一。从技术创新到应用前景,再到全球治理与合作,与会嘉宾们在思想交锋中探讨着AI发展的未来之路。作为论坛“AI界大咖”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在现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AI已经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有机会成为这场智能革命的领军者。而未来10年,机器人的普及将改变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




未来人的智商或许不是120,而是1200


在最近的一场活动中,张亚勤发表了“未来10年,机器人数量或将超过人类”的观点,在外界看来,这一预测似乎有些“大胆”。

做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张亚勤给出了解释:从技术角度看,10年后机器人的“大脑”将会变得非常成熟,“四肢”的材料也会更先进。从成本角度看,机器人的普及程度将会和手机一样,并且价格也会与手机相近。“届时每个人都有需求,且都买得起,机器人的数量就会这么庞大。”

张亚勤所指的机器人,是那些将被用于工业、社会和家庭场景的智能机器人,包括高性能的人形机器人。“未来几十年后,平均每个人或将拥有10台机器人,其中一些机器人将是虚拟的。根据分工的不同,这些机器人可以是人们的聊天伴侣、工作秘书、司机……”

实现这一场景的前提是机器人“大脑”的升级。张亚勤说,未来机器人的后台——“大脑”的80%都是相同的,只是前台的表现形式——“四肢”不同。“与现在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现在每个大模型、每个特定任务的数据都不同,只有未来机器人拥有共同的‘大脑’,才能实现智能涌现的本质。”


当机器人数量超越人类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将会出现重大改变吗?“这意味着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张亚勤表示,200多年前工业革命的影响至今犹在——它使人们在工作岗位上、在工厂流水线上付出大量时间,机器人革命有望改变这一情况——那些“必须性工作”将会减少,10年后人们可能每周只工作两三天。

未来,人们更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学会如何与机器人、数字人共处。“硅基生命将与碳基生命融合,人的智商将与机器的智商叠加。”张亚勤说,未来人的智商或许不是120,而是1200。“发挥机器的智商,会用它、用好它,是社会上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今后的孩子自出生就处在人工智能的环境中,这是他们成长学习的一部分。”

通向AGI,要分三步走


让机器人服务人类社会的各个场景,是一场颠覆式的革命。主流观点认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使人工智能系统达到与人类相媲美的能力并通过图灵测试,是人类走向全面智能的可行路径。但许多研究者认为,要实现AGI,还要数十年甚至数个世纪的时间。

在张亚勤看来,目前各方对AGI的定义并不相同,而他对AGI的定义是:“在绝大多数任务上,超越绝大多数人。”这一绝大多数的比例是在95%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15至20年时间,主要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信息智能,它在对话、生产图片和视频等能力上要达到人类水平,需要5年左右来实现;第二阶段是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物理智能,需要10年左右来实现;第三阶段是以脑机接口为代表的生物智能,实现大模型与生物体连结,距今需要约15到20年,届时生物智能也将通过图灵测试。

而要实现这些技术,算力、数据和算法是三大基础要素。其中,“算法是核心,决定着AI技术能否真正创造出赋能应用的价值,以及能创造多大的价值。”张亚勤说,如今AI已经在许多任务处理领域取得了接近甚至超越人类平均水平的成绩。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