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蒋介石: 至暗1937:蒋介石应该死战到底,还是妥协求和?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01


1937年11月2日,南京。

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会见蒋介石,说了这么一番话:


中国到目前为止的抗战,已经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勇敢精神,现在应该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有好几次讲和的机会,但我们对自己的国力过分自信,没有走上讲和的轨道,后来德国无条件投降时,不得不悲惨地接受战胜国的所有条件。”

陶德曼劝和的意思很明显:战争打到这个份上,中国的表现虽出乎意料,但双方实力悬殊,再打下去中国赢不了,不如趁现在还没战败与日本讲和。不要学德国硬刚到底,无条件投降,那就惨了。

这番话是铺垫,接下来才是主题。

2天后,陶德曼带来了日本外相广田弘毅提出的议和条件,内容包括内蒙古自治,华北建立非军事区,扩大上海非军事区,停止反日政策,共同反苏,降低日货关税,尊重外侨权利等。

中国如果不接受,日本将随着战争的进展,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

难题抛给了蒋介石

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蒋介石的位置,且无法预知未来,你会怎么做?

一、叱退陶德曼:尔等腐儒,也敢妄议社稷大事,自古以来可有投降的天子?中正虽不才,愿率全国军民拼死一战,抵抗到底。

二、条件不算太苛刻,可以谈一谈,争取一个体面的收场,或者说喘息之机。毕竟战争中止或推迟,对中国更有利。

三、不表态,先拖着,苦撑待变,至于什么时候“变”,谁也不知道,熬着吧。

放狠话谁都会,但得先掂量一下实力能否支撑狠话,否则就是笑话。


10天前,也就是10月25日,蒋介石主持召开国防最高会议,听取了军事报告:

南北两个大战场(太原会战和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都遭受重挫,战况不利。



全国现役部队已使用完毕,补充部队都是新募之兵,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

战前储备的弹药器械、被服粮秣已消耗一半,后续补充十分困难。


国际上,德国意大利日本的准盟友;英、法指望不上;苏联虽不希望中国战败(拖住日本),但明确表示不会出兵帮助中国美国虽看日本不爽(损害美国在华利益),但不愿为了中国得罪日本

也就是说,世界上有实力、有话语权的国家,没有一个指望得上。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国,在没有外部军火、物资支援的情况下,不可能战胜工业国的日本

此时,无论军事还是外交,情况日益恶化。

02

德国和中日关系都不错,不想两国发生战争,因为这样一来,日本会把本应用来对付苏联的力量,消耗在中国战场,中国被逼无奈会投入苏联的怀抱,这不符合德国的全球战略。

德国外长牛赖特的指示下,陶德曼在中日之间充当了“信使”的角色,调停中日战争。

对于陶德曼带来的和平条件,蒋介石回复:只要不恢复原状(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我不接受日本的任何条件。

蒋介石还对陶德曼说了掏心窝子的话:一旦接受日本的条件,国民政府会被舆论浪潮冲垮,中国会发生革命······如果日本继续发动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当然没有机会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但中国人决不会放下武器。如果国民政府顶不住日本的持续进攻,唯一的结果将是导致中国出现红色政权······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