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清朝貢品裡有哪些美食?看看百年前的頂級美味...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古代,“貢品”代表著當時被認為是頂級的美食,畢竟,只有最好的才會進貢到宮廷裡。




我們今天不說太遠的王朝,只說清朝的貢品,看看那時候都有哪些進貢的美食吧!




清朝的貢品主要按照地區來劃分,這個地區不只是是國內,也包括屬國和朝貢國。朝廷要求它們要定期進貢特產,這也體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統治理念。



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扒一扒那時候的貢品(食品類)吧~

地方貢品

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首當其沖當然是人參了,特別是吉林長白山的人參。



清廷把長白山視為“龍興之地”,長白山人參葉成為了皇家專享的貢品。





朝廷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來負責人參的采挖和管理,采挖人參的“參丁”也是由朝廷統一調配。康熙年間,進貢的人參數量逐年減少,皇帝一度下令封禁長白山,禁止民間私自采挖。



人參不僅用於皇室的日常保健,還被制成各種滋補品,如“八仙糕”“八珍糕”等糕點



據記載,乾隆皇帝晚年頻繁服用人參,慈禧太後也長期依賴人參養生。



說完了人參,自然要說說鹿茸。



吉林、遼寧等地是鹿茸的主要產區,它們也是清朝皇家鹿茸的主要供應地。





清朝皇室經常使用鹿茸,乾隆皇帝有一個“長壽仙方”叫“龜齡集”,其中一味藥就是鹿茸,乾隆每天都會服用龜齡集。



據說,慈禧太後也常服用鹿茸制成的湯或膏,用於延年益壽和美容。



接下來是鰉魚。



鰉魚在清朝被視為“魚中之王”,是皇家祭祖敬神的首位供品,也是皇帝萬壽節和其他重大節慶必備的佳肴。



清朝初期,為了保證鰉魚的進貢量,專門設立了采捕營,沿松花江岸建立了多個捕魚屯。





捕獲的鰉魚會被放入用木柵做成的魚圈中圈養,運輸時,需要用兩輛大車連在一起,車上鋪設水槽,魚身和車體披掛黃綾子——這樣一路上就可以暢通無阻。



康熙皇帝曾親自到松花江上撒網捕捉鰉魚,還專門作了一首詩:“更有巨尾壓船頭,載以牛車輪欲折,水寒冰結味益佳,遠笑江南誇魴鯽。”



慈禧太後在品嘗鰉魚後大加贊賞,賜名“皇魚”,鰉魚的身價更是水漲船高。



中原及江南地區

這些地區最重要的一個貢品就是茶葉了。茶葉的種類也很多,我們按照被列為貢品的時間來羅列一下。



康熙朝

洞庭碧螺春,產自江蘇太湖洞庭山,原名“嚇煞人香”,康熙帝南巡的時候喝到這種茶,因它外形如螺、色澤碧綠、采摘於早春,賜名於“碧螺春”,並將其列為貢茶。





六安瓜片,產自安徽六安。據《明實錄》記載,明代六安瓜片已成為宮廷貢品。清代,六安瓜片繼續被列為貢品,尤其得到慈禧太後的喜愛,她每月就享有六安瓜片十四兩。



乾隆朝

西湖龍井,產自杭州西湖。乾隆六次下江南,四次都到訪西湖龍井茶區,觀看茶葉采摘與制作,並多次賦詩贊頌龍井茶,他還把獅峰山下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專供皇家享用。



光緒朝

祁門紅茶,產自安徽祁門。祁門紅茶在清朝光緒年間被列為貢品,受到皇室的喜愛。它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被譽為“紅茶皇後”。



西南及邊疆地區

首先是雲南土司進貢的普洱茶。普洱茶的進貢始於雍正七年,清政府在普洱設立“普洱府治”,並在思茅設官茶局,負責管理茶葉的稅收和收購。






乾隆元年,普洱茶正式被列為貢品,由思茅同知承辦貢茶事宜。普洱茶不僅成為了清朝宮廷的日常飲品,還經常出現在各種宴會上。



接下來是兩種藥材:川貝和藏紅花。川貝(尤其是萬源萼貝)在清朝是重要的貢品之一。它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對呼吸系統疾病有顯著療效,深受皇室的喜愛。



藏紅花在清朝被認為是最貴重的藥材貢品,與藏香並列為西藏進獻朝廷的重要貢品。它不僅被用於醫療,還用於宮廷御用藥物。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奶制品,主要是蒙古王公進獻。





清朝宮廷對奶制品的供應非常重視,設置了專門的機構負責奶源的管理和供應。宮廷中奶制品種類繁多,主要包括奶茶、奶餑餑、奶酥油餅、乳酪等。



其他地區

其他地區也有茶葉供應,比如君山毛尖和安溪鐵觀音。



君山毛尖,產自湖南岳陽洞庭湖的君山島。據《巴陵縣志》記載,乾隆四十六年,君山毛尖被選為貢茶,每年需上貢18斤。



安溪鐵觀音,產自福建安溪。相傳乾隆年間安溪西坪鎮的王士讓發現並培育了這種茶,後來送給禮部侍郎方苞,方苞又轉獻給乾隆皇帝




乾隆認為此茶烏潤茁實,沉重似鐵,味香形美,猶如觀音,於是賜名“鐵觀音”,並將其列為皇家貢品。





此外,福建還會進貢荔枝。清朝荔枝的進貢方式更加多樣化,主要包括鮮荔枝、幹荔枝和蜜漬荔枝。



鮮荔枝指的是盆栽荔枝,也就是把荔枝樹開花後移入盆栽,然後長途運輸至京城。



幹荔枝則主要用於祭祀和烹飪,更利於保存。



而蜜漬荔枝則是把新鮮荔枝浸泡在蜂蜜中保存,同樣是為了方便長途運輸。



在清廷裡,荔枝不僅是皇室享用的美味,還常被用來宮廷祭祀以及賞賜。比如,雍正皇帝就經常用荔枝來賞賜軍政官員,是一種籠絡和嘉獎的工具。





而乾隆皇帝也曾多次作詩贊頌荔枝,比如“色寫天霞連顆綴,影留閩月帶根移”、“玳盤玉碗清無暑,滿貯芳甘欲舉遲”等。



除了荔枝,清朝的水果貢品並不少,比如新疆哈密瓜和台灣(专题)鳳梨。



清朝康熙年間,皇帝吃到了產自新疆鄯善地區的鄯善瓜,吃後非常滿意,但是因為語言上的誤解或口誤,把它命名為“哈密瓜”,一直沿用至今。



再說鳳梨。鳳梨其實並非固定的進貢水果,而是台灣地區的地方官員偶然進貢給朝廷的,主要是為了表示對皇權的敬意。



藩屬國及外國貢品

首先是朝鮮(专题)。朝鮮進貢的包括高麗參以及幹鮑、海參等海產品。朝鮮使團每年都會定期朝貢,由沈陽進入北京獻貢。









然後是越南(安南)和泰國(暹羅),它們進貢的和食品相關的主要是香料,前者是肉桂,後者是胡椒、豆蔻等。有意思的是,越南阮朝進貢時經常附贈詩文,這是為了表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以上就是關於清朝貢品(食品類)的一些內容~



其實對現在的我們來說,這些當時的頂級美食,現在很多都已經是非常平常的東西了。

這些食物裡有你吃過多少,又沒吃過多少呢?歡迎在評論裡聊聊哦~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