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春節專欄: 春節2天賺10億,《哪吒2》背後的"愚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打,打個大西瓜》走紅之後,餃子成立了自己的個人工作室。那時候,他還不叫“餃子”,而是叫“餃克力”。

之所以叫“餃克力”是因為他認為每當外國人提到中國的食物,總會第一時間想到“餃子”,把“巧克力”改成“餃克力”,這樣就有了中西合璧的味道。


另外,根據諧音,把“chocolate”改為“jokelate”,前面的joke是笑話的意思,這樣一來也非常貼合自己的創作風格。還有一點是,餃子希望每個看到自己作品的人嘴巴都能笑成“餃克力”標志的形狀。



餃克力工作室圖標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時國內的動漫影視行業環境艱難。市場上幾乎沒有一個優秀的、能賺錢的動畫案例,做動畫全憑把成本壓到政府的補貼線以下,最後靠補貼回本。

餃子組建起的團隊,依舊只能憑做廣告動畫來養活自己。


2015年,一通來自北京的電話打了過來,對面是彩條屋的總裁易巧。聯系上餃子,是因為6年前的那部《打,打個大西瓜》。

易巧難以描述自己在看到這部作品後的震撼,尤其是在得知這部短片只由一個人、一台電腦完成之後。


他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餃子,又或者說,餃子的天分終於被人看到。



彩條屋總裁易巧

易巧第一時間前往成都,找到了餃子。兩人促膝長談,聊了聊各自對動畫的理解,當場決定要達成合作。當時餃子要養活公司,手裡還在做別的項目。易巧一概建議他推掉。

“我們就花三到五年的時間去做一個東西,成了就成了,不成我們也認,只要我們努力就行,另外,我們保證你公司三年內的運營一定不會出現問題,你不會想著明天有沒有錢發工資,另外項目的費用,我在中間一定不砍掉你的。”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7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