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裝修保養: 劉雯的"正義生意":帶貨500萬,裝修八套房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文 | 無銹缽


一個“劣跡斑斑”的人是否能夠改變身份再次重生?改編自真實案件的電視劇《漂白》講述了這樣的一個令人難以相信的故事。

而在劇外的真實世界,“漂白”的故事也在上演。


劉雯,一名在抖音有著500多萬粉絲的大v,近期因“陰陽式道歉”火了,而她火出圈的理由也十分奇怪——明明因傳播企業不實信息,已被法院判定敗訴,需公開道歉5日、賠償5萬元,但她卻越道歉越火,甚至還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這套商業模式,迷惑性和破壞力都很強。將身份漂白為“正義女俠”後,劉雯一邊憑借加工炮制社會熱點、“網暴”企業博取公眾同情、煽動網友的對立情緒,一邊卻大肆在直播間兜售各類理財課、枸杞等商品,即便是被消費者多次投訴依舊我行我素。

原來,“家人們”的同情,也是有明碼標價的價格的。

這已經不是劉雯第一次這麼幹了,也不是第一次“漂白”重生了。

1、「正義主播」的雙面人生

視頻鏡頭下,劉雯有著近乎“完美”的人設。

人們瀏覽劉雯在社交媒體的視頻時,首先會感受到她的“偉光正”,她聲稱自己是一位公益助農大使,置頂視頻裡,她極為賣力地展現自己兩年前的公益成果:一個是幫助自閉症兒童,另一個則是給災區捐物資。她還是一位愛國博主,對外強調自己是一位有著22年黨齡的黨員,而且宣稱只賣國貨。



“偉光正”還遠遠不夠,劉雯曾在視頻裡向公眾反復講述自己悲慘的婚姻經歷,離婚十年,她的前夫一分撫養費不給,她獨自撫養孩子八年,“單親媽媽”的標簽也給劉雯帶來了不少關注。

不過,最讓人們印象深刻的還是她“為民請命”的正義女主播形象,劉雯曾是一位省級電視台的主持人,還主持過《第一現場》等多檔電視節目,“新聞女主播”的形象也似乎給足了評論時事的勇氣。

劉雯像是一位“萬金油評論員”,過去一段時間內,她發布最多的也是此類內容,從國家時事、社會民生、企業和產業新聞到宏觀經濟,憑借著前新聞主播的身份,劉雯似乎什麼都懂、什麼領域都能涉獵、什麼都能給出評論。

但在鏡頭之外,這些精心設計人設的背後,是一位“劣跡主播”的洗白發家史。

2020年開始,劉雯以“新聞女主播”和點評時事熱點快速出圈,僅靠一年就收獲超300萬關注,但在2021年4月,劉雯的相關賬號就被抖音平台永久封禁,封禁原因為“賣慘帶貨、演戲炒作”。





但僅過一個月,劉雯就重新注冊賬號,似乎“違規賬號不得轉世”的明文規定,在她身上失效了。在這之後,這位網紅的“黑紅”之路越走越順。2021年7月,劉雯因多次討論“林生斌案件”,以理中客身份發表與大眾相反的意見而收獲巨大關注,由此,劉雯也開始了與諸多博主和網友的“口舌之爭”,還聲稱自己被“網暴”而博取大眾同情。

收獲諸多人設帶來的潑天流量後,劉雯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並以此為契機,開始為一些飽受消費者質疑“貨不對板”的商品站台。

而這些產品實際上多次遭到消費者投訴和媒體打假。比如,劉雯就曾把質量更差的“綿柔巾”說成“棉柔巾”,被網友評價“太薄太小”、玩文字游戲等;而她帶貨的枸杞,也被有的消費者吐槽“跟直播大小不一樣,個頭偏小”等,並且曬出枸杞和米粒的合照。

在走上“網暴企業”之路後,劉雯的帶貨收入也一路水漲船高。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劉雯短視頻帶貨金額達到500萬元,相比去年暴漲60倍。帶貨商品也從過去19元一條的內褲,變成高利潤的白酒。1月15日,劉雯一場直播預計入賬40萬。



從曾經的劣跡主播到“正義主播”,劉雯活躍於互聯網自媒體的四年裡,突出一個“身份全靠自己給”,人設矛盾也沒關系。比如前腳賣毫無資質的中老年理財產品圈錢,後腳就靠可以“仗義執言”地痛罵假貨品牌;再比如,前腳可以不顧公眾情緒,為了流量為新聞爭議人物站台,後腳又和公眾站在一起,變成為民請命的正義斗士。

在這基礎上,劉雯變化的是自己的身份,不變的則是生意,和編造謊言、煽動對立的“財富密碼”。

2、起底“劉雯們”的“流量密碼”

這些年,互聯網平台頻繁出現與劉雯類似的網紅主播,“劉雯們”也在短視頻時代反復重生、斂取財富。

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人設背後,“劉雯們”抓住的,正是短視頻時代“漂白”的精髓。

精髓之一:內容的可靠性和深度都不重要,只要抓住情緒就可以有流量。

瀏覽劉雯所謂的“時事點評”就能看出,看似覆蓋了軍事熱點、全球大事、財經宏觀等多個領域,其實底層邏輯是一樣的:標題黨+陰謀論+情緒至上。而對於那些社會焦點話題,她更是不遺余力煽動矛盾、挑唆對立、渲染情緒,抓住愛國、女權等熱點,從中收獲流量。

可惜,太陽底下無新事。情緒沒有那麼好煽動,普通人也沒有那麼好影響。劉雯的精髓之二,就在於通過捏造事實、散播謠言,影響分辨能力沒有那麼強的觀眾,假裝“理中客”獲取他們樸素的信任,再通過帶貨等手段反復對其進行收割。

這種半真半假的謠言,才是殺傷力最強的。

例如,對於日常生活內容,她披著科普的皮、行帶貨之實,用偽科學欺騙民眾,留給無辜消費者“一地雞毛”。

比如在她發布的一條《你買的阿膠糕,真的有阿膠嗎?》,看似在科普,其實是為了帶貨自己推薦的產品。她的觀點錯漏百出,不少是詆毀其他企業或整個產業——為了帶貨羊奶粉,誇大國內食品安全問題;為了賣眼藥水,誹謗行業產品存在質量隱患;甚至為了賣一條紅內褲,都要專門出視頻,把封建迷信內容包裝成科普。






除了消費民眾善意、利用互聯網情緒變現,如前文所述,其帶貨的產品本身,也被曝光存在質量問題。比如,她還定向給老人兜售壯陽藥、保健品,大多是三無產品甚至已經發霉,她打著“助農”旗號帶貨的枸杞,也被發現貨不對板。

這基礎上,相較於可以追根溯源的商業利益,劉雯捏造事實、傳播謠言、激起輿論對立的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才是真正難以估量的。

對於能挑撥情緒對立的新聞事件,她往往假裝理性中立客觀,打著“為民請命”的旗號,不斷生產和傳播企業不實信息。

通過發布抨擊安徽電信、指責中國面包產業等內容,她站穩了自己“正義女神”的人設。道聽途說加工各行各業的不實信息,則讓她贏得了更多底層民眾的信任,讓人覺得她能夠為自己說話,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



但在劉雯的算盤中,並沒有考慮過支持她的網友:其一次又一次炮轟大企業,通過表演和造謠獲得名聲、流量和財富,卻沒有為她代言的民眾發過一分錢,這不矛盾嗎?

分析一個人的善惡、一件事的對錯,確實很難。但有時候,誰是鐮刀,誰是韭菜,卻一目了然——只需看誰獲益就行了。表面上,劉雯賠了5萬,背地裡,卻賺了不知多少個5萬。再提一點,因為發布不實信息被法院判決道歉5日,其他被告都是不情不願,劉雯卻每天更新數條視頻,一口氣道歉了6天。

這究竟是為了圓那個“道歉30天、賠償50萬”的謊言,還是因為多道歉一日,不明真相的擁護者就多一個,帶貨金額就多一分呢?

履行法院判決,竟也變成了一門“割韭菜”生意。


3、“漂白”的劣質主播們,究竟害了誰?

社會的運轉過程中,小到一個人、一家公司,大到一個行業、產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問題。

越是年輕的行業、產業,越是如此。不要說電商、外賣這些新興賽道,就是被譽為下一代技術革命的人工智能,也是問題不斷。

但有問題,不等於就要全盤否定,就像不能因為一輛新能源車故障,就取締新能源行業;也不能因為劉雯一個人帶的貨有質量問題,就封殺直播電商。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是要和社會共同進步。

面對問題,正確的方向是改善問題,很多人都在努力去做這件事。

比如同樣是博主推動企業改變,曾有一位流行病學研究生測評了18款飲料,分析為何“無糖”乳茶喝了也會胖。當時,這件事同樣引起了巨大關注,因為過程和結論經得起推敲,涉事企業元氣森林心服口服,直接修改了“0蔗糖”的宣傳語。

相比之下,劉雯的惡在哪裡?在於她用專業可信的外表,說著似是而非的謊言,打著為民請命的幌子,做著欺民害民的事。

當出發點變成牟利的時候,網紅們所做的一切都看起來別有用心。

比如她口口聲聲宣傳的“19歲女騎手下跪”、“顧客支付41元配送費,到騎手只有3塊5”,這些現象全都無法解決,因為壓根就不存在,都是蓄意編造的謠言。

經過各方查實,41元配送費的那一單裡,騎手收到了38.6元。

在“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個流程裡,劉雯們沒有起到任何的積極作用,反而一直在不停添堵。

因為,對劉雯們來說,真相並不重要,能夠煽動網友們的情緒,進而變現才更重要。

這些層出不窮的陰謀論、網絡暴力、謠言,只是他們賺錢的工具,當各方忙著辟謠的時候,靠著流量賺的盆滿缽滿的劉雯們,早已經著手准備制造下一個“爆款謠言”了。



或者說,這些虛假的正義主播,自己就是問題本身。

比如重生之後,劉雯曾多次向小白、中老年人群兜售所謂的“理財課程”,這些理財課程背後的相關公司,已經被不少媒體爆出,根本沒有教育培訓資質和理財規劃師。僅這一項,就不知道有多少中老年人蒙受了經濟損失。

如今,這個靠著誘騙弱勢群體,昧著良心發財的劣質主播,竟然還搖身一變,被包裝成了為民請命的“正義大使”,真可謂是滑天下之大稽。

倘若給中老年人兜售虛假理財也叫為民請命,那緬北電詐園區的犯罪分子,是不是也能叫梁山好漢?

而這一切,顯然不是劉雯們所關心的。

攪鬧的一地雞毛背後,只有她從中獲利,單月吸粉50萬+,多次沖進酒類帶貨榜前十名,自曝裝修八套房子……她們嘴上守護的弱勢群體生活沒有變化,倒是他們自己的腰包越來越鼓。

她們真的在乎民眾的命運嗎?她們只是關心自己。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2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