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經濟下行之際 中國再推"全國統一大市場"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周二,中國政府發布有關“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政策指引,試圖打破各地區保護門檻,解決標准不一等問題。但有學者認為,中國經濟下行導致各地財政吃緊,當局此舉難見成效。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1月7日公布《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體制改革綜合司司長王善成指出,針對新形勢動態調整、建設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面向全球、充分開放的大市場,是對所有經營主體平等對待的大市場,絕不是搞自我小循環,絕不是關起門來搞封閉運行的大市場。

王善成表示,《指引》中“要求做的”如打通交通斷點卡點問題、統一不同監管部門的數據采集標准和格式,是針對各地監管、政務服務標准不統一問題進行統一;“禁止做的”,是不得違規設置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條件、不得妨礙經營主體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不得影響公平公正招標投標等;“鼓勵做的”,包括加大區域合作,成本共擔和利益共享,暢通異地異店退換貨通道等。


外循環受挫 內循環推不動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教授吳建忠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表示,中國各地政府過去有不同收費標准和設限,如過路費、稅費等,一些優勢廠商無法進入投標。中國經濟靠雙循環,過去覺得偏重內循環不好,東升西降,習近平(专题)今年元旦賀詞仍提到國際大環境不好,回頭內循環,又發現推不動,因此要拆解各省地方政府設下許多保護當地的門檻。事實上,面對體制才是根本的問題。

台灣(专题)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直言,此舉是“老調重彈”,代表過去習近平所提“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鋪展只是名目,成效有限。王國臣說:“全國統一大市場最主要是面向各省市的行政藩蘺,如招標 、戶籍、商品流通等限制。但是資本市場嚴格說只有上海跟深圳,北京是後來才增加,證券市場也集中在前兩處,無關於全國統一大市場行政藩籬分割的問題。這也突顯全國統一大市場慢慢變了調。”

全國統一大市場,指的是在中國全國范圍內建設一個基礎制度規則統一,監管要公平統一,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幹預行為的大市場。去年三月,中國國務院報告曾對此提及要加快建設。

學者:全國統一大市場效果難成


王國臣預期,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成效將持續不彰,主因是現在中國經濟不好:“各省市為了鑽營達到GDP目標,會以鄰為豁,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宗旨背離。經濟好的時候還可能大家共享,現在餅變小,大家去分食,這種地方保護主義反而會加強。”




2023年9月26日,國慶假期前夕,上海購物區南京步行街。 (路透社)

中國媒體財聯社報道,匯整這項《指引》重點,還包括“不得利用行政和刑事手段違法幹預經濟糾紛、開展異地執法或異地管轄;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強化與資本市場相關機構的信息共享;以及與銀行信貸信息的互聯互通”等內容。

王國臣指出,《指引》提及因應“遠洋捕撈”、“資本市場”是兩個新意,如果經濟好,財政充足,不需要去遠洋捕撈,也不需要到處湊錢支撐股市。所以,根本問題是經濟的基本面,而不是一紙政策就可以解決。

吳建忠也表示:“新文件下來當然希望促進所謂經濟發展的可能,對人才流動的松綁。問題是,現在的狀況不是松不松綁的問題,而是人才不願意流動或沒有流動的情況,為什麼呢?還是經濟不好的問題。回過頭找對問題,但開錯藥方才是最大的麻煩。”

取消流動人口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
1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