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文互聯網上的內容每年都斷崖式銳減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4年1月1日-12月13日,中國數字時代【404文庫】項目統計到357篇遭到404的文章、帖子、視頻,並將它們全部存檔。


打開這些內容的原始鏈接,你會看到一些提示“此內容因違規無法查看(微信公眾號)”、“該微博/用戶不存在(微博)”、“404你似乎來到了沒有知識存在的荒原(知乎)”、“啊叻?視頻不見了?(B站)”……不同平台的提示各不相同,但它們都表明這些內容曾經存在過,卻已遭到移除或屏蔽,它們共同構成了中文互聯網上那些“消失的記憶”。

2024年中國數字時代搜集到的404文章數量(355篇)高於2023年(287篇)。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各類事故,含火災事故、爆炸事故、塌方事故、車輛事故、決堤事故等。其次則是各種無差別殺人案,自6月起,這類所謂的“獻忠事件”頻繁發生。此外,在多個404話題中,經濟因素貫徹始終。


中國數字時代2024年收錄的404文章主要涉及以下話題:

1月:如此打工三十年(農民工生存現狀短片)、山東台長言論 “不做跨省的輿論監督”、河南方城英才學校火災事故、江西新余店鋪火災事故、孫任澤死亡案(刑訊逼供)、新聞通報時代。

2月:《整個國家都洋溢著樂觀向上的氛圍》(人民日報評論)、梅西香港表演賽缺陣風波、納瓦爾尼之死、以刑化債、山東莒縣凶殺案。

3月:燕郊爆炸/央視采訪遇阻、中國取消總理記者會、農夫山泉親日風波、莫言被毛星火起訴事件。

4月:大麻合法化政策(德國)、黃俄孝子、川渝燃氣增費事件、雲浩止耕(建華鎮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紀雲浩粗暴阻攔春耕)。

5月:廣東梅大高速路面塌方事故、百度副總璩靜翻車事件、海參崴閱兵游旅游項目、婁燁最新作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山西太原跳橋自殺潮。

6月:蘇州“6·24”日本人遇襲事件(胡友平見義勇為傷重離世)、吉林市北山公園傷人事件(四名美國大學教師受傷)、企業納稅倒查30年(國家稅務總局對此否認)、體制內強度指數(由財經媒體人劉曉博提出)。

7月:新京報罐車亂象調查、中國擬推網證/網號制度、中信建投實習生事件、湖南省華容縣洞庭湖大堤決堤。

8月:山西奧瑞公司盜賣數千具屍體案、多省市成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西安一名女性租客之死、唐山打人案涉事民警公開舉報。

9月:深圳“9·18”日本學童遇襲身亡事件、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校車事故、中國足球世預賽0:7慘敗日本、延遲退休新政落地。

10月:上海沃爾瑪隨機殺人事件、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上海萬聖節狂歡、多地財政收支失衡公務員欠薪。

11月:珠海體育中心撞人事件、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持刀傷人事件、湖南常德永安小學撞人事件、鄭州大學生夜騎開封。

12月:經濟學家付鵬/高善文演講、韓國6小時緊急戒嚴風波、前體操冠軍吳柳芳被批“擦邊”。



我們一起回顧404文章當中頗有代表性的12篇:

往事與隨想|新聞“通報時代”

賬號名稱:@往事與隨想 | 作者:彭遠文|平台:微信公眾號 | 刪文時間:2024年1月22日



2024年1月22日,微信作者彭遠文提出了一個“通報時代”的概念,指整個新聞行業已全面進入了“公權大幅擴張,媒體同步萎縮”的狀態。例如,1月19日發生的河南方城英才學校火災(致13死4傷),最早披露火災信息的竟是當地消防部門,而河南媒體不去采訪,不去監督,連消防部門的通報都不發。3月15日,央視記者現場采訪燕郊爆燃事故遇阻,中國記協發表聲援文章《正當采訪是記者的權利》,直言“一紙通稿不能代替現場報道”,被網友調侃“連黨的喉舌都被黨掐脖子”。

如今,每當發生一起重大事件之後,所有人“等通報”已逐漸成為一種輿論常態。在此過程中,媒體應有的核查、監督功能幾乎完全喪失,使得官方通報成為了唯一信源,並逐步代替了真相。誠然,這一情況並非形成於一朝一夕。例如2022年1月的“豐縣鐵鏈女”事件,就已經具備了“通報時代”的全部特征,即:“媒體報道完全缺位、其他信息渠道消聲、官方通報成為唯一信源但無效”。至今,該事件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通報時代一方面自然是新聞從業者的悲哀,就在當月,山東台台長呂芃以“從來不做跨省輿論監督”自傲,有網友評論“只剩正能量,便是當下中國媒體弊病所在”。另一方面,通報時代也導致了整個社會真相缺失、正義缺失以及反思能力的減退,未來甚至會繼續倒退到一個“不通報時代”。最終,這篇描繪現實、探討概念的文章遭到了嚴厲審查,這恰也揭示了通報時代形成的根源所在。

何文蔚的筆記倉庫|廣州民調:30多年來未見的全方位滿意度下降

賬號名稱:@何文蔚的筆記倉庫 | 作者:何文蔚|平台:微信公眾號 | 刪文時間:2024年2月8日

2024年2月2日,人民日報發布了一篇題為《整個國家都洋溢著樂觀向上的氛圍》的文章。該文引述德國共產黨國際關系書記雷娜特·科佩對中國的贊美,稱“中國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此文發布之時,恰逢中國股災,且國家經濟增速減緩的趨勢已愈發明顯,因此文章毫不意外的引發了輿論翻車。有網友評論諷刺道“百年未有幸福,千年未見的賢聖,萬年未遇的盛世”。

幾天後,微信作者何文蔚在公眾號上轉發了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中國創立最早的民調社會組織,已有36年歷史)一份2023年度民調報告(訪問樣本為1000人),該報告顯示:受訪的廣州民眾對經濟狀況以及就業、收入的滿意度均嚴重下滑,其中低收入、低學歷和年輕人這三大人群的不滿情況尤其突出,而民眾對於“民營企業發展”的滿意度更是創下歷史最低,對於2024年的經濟發展信心也相當不足。

這些調查結論顯然與人民日報所謂的“整個國家都洋溢著樂觀向上的氛圍”形成了鮮明沖突,隱約揭示了在民生領域出現問題後,一種悲觀情緒正在全社會中悄然蔓延。然而,這篇客觀呈現民調結論的文章發布不久即遭封禁。諷刺的是,廣州日報也對該民調(《2023年度廣州城市狀況市民評價》)進行了報道,但僅提及了一些正面內容,比如“廣州供電、供水、治安、社會秩序等獲好評”,而這篇正能量報道至今留存於牆內新聞網站上。

網易新聞|總理記者會的前生今世

賬號名稱:@網易新聞 | 平台:網易新聞 | 刪文時間:2024年3月4日

2024年3月4-11日,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在北京召開。人大新聞發言人婁勤儉在首日宣布“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結束後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如無特殊情況,本屆全國人大後幾年也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該消息令中外媒體及網民大感意外,因為歷年的總理記者會是一個已經維持了30年的政治傳統,同時也是一個難得的媒體與中共高層直接對話的機會。

例如,前總理溫家寶在2012年的記者會上公布了王立軍事件的調查進展,之後警告“沒有政改,文革的歷史悲劇或重演”。2020年,已故的前總理李克強說出了“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的言論,打臉了習近平“全面脫貧”的官方宣傳。有網友認為,取消總理記者會可能是為了進一步鞏固習近平的個人權威,畢竟現總理李強在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上強調“過去一年(政府)取得的成績,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

總理記者會不再舉行的消息引發網絡熱議之後,官方迅速采取了嚴厲的審查措施,不僅屏蔽了相關微博話題,還將一些微信評論文章刪除。但令不少網友感到意外的是,就連網易新聞一篇9年前的專題《總理記者會的前生今世》也隨之消失,盡管它只是回顧了總理記者會的部分歷史。該文提到“從1993年開始,兩會閉幕後總理舉行記者招待會予以常態化、制度化。而與會的媒體則是從600家到800家不等。20多年來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從未在總理記者會上缺席。”但該文作者或許沒有預料到,這一制度傳統,竟會在2024年徹底消失。



李戊晨|“這次事故我永遠失去了老婆、媽媽、岳母”

賬號名稱:@李戊晨 | 作者:李戊晨的弟弟 | 平台:微博 | 刪文時間:2024年5月5日

2024年5月1日凌晨2時左右,廣東省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陽路段突發路面塌陷,導致23輛汽車陷落,造成48人死亡,30人受傷。該事故發生時正值勞動節假期,再加上高速路的免費通行,使得凌晨的高速路段車流密集。在事故發生之後,微博網友 @李戊晨 發布了自己弟弟的一篇親歷帖文,他的弟弟在事故中失去了妻子、母親以及岳母,僅與兒子幸存。

該帖認為,當地高速公路在預警和應急層面,對慘重的傷亡負有一定責任。另外,帖子還指出,有許多電車在劇烈碰撞後迅速著火,導致了被困人員難以逃生。令人疑惑的是,即便這篇帖文“情緒穩定”,且未將矛頭直指政府,但受害者家屬還是受到了有關部門的施壓,被迫刪去了原帖。(注:兩個月後,@李戊晨 發帖解釋了當初刪文的原因)之後,新華社等官媒將“事故”表述改為了“災害”,認為這一梅大高速慘劇主要是強降雨災害所引發。

但是,也有網友提出連續質疑,“為何一條通車不足十年的高速公路發生如此嚴重塌方”、“為何氣象部門強降雨預警時旅游部門、高速管理方未采取任何措施”,“為何中國要長期堅持不合理的統一放假調休政策”、“為何有關部門對受害者家屬施壓要求刪帖,為何會刪除網上的相關報道”…這些有關工程質量、管理水平、政策制定、維穩目的的追問,自然無法得到任何回應,整個事故也陷入了“無人負責”的巨大困境。

何加鹽|中文互聯網正在加速崩塌

賬號名稱:@何加鹽 | 作者:何加鹽 | 平台:微信公眾號 | 刪文時間:2024年5月22日


2024年5月22日,微信作者何加鹽分享了自己對於中文互聯網的一個重要觀察——“中文互聯網上的內容,每年都以斷崖式的速度在銳減”。何加鹽在文中提到,“中文互聯網正在迅速崩塌,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前的中文互聯網內容,已經幾乎消失殆盡”。曾經紅火過的中文網站,如網易、搜狐、凱迪貓眼、天涯論壇、校內網(人人網)等,在一定年份之前的信息都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了。似乎有一只吞噬網頁的怪獸,把中文互聯網的一切內容,以五年、十年為單位,一口吞掉,人們曾經以為互聯網可以保留一切,但結果是一切都沒能保留。

作者分析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一是經濟原因導致過去多年間大量網站關停,海量的網站內容數據因此流失。二是監管原因導致互聯網內容審查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寬到嚴的過程,大量以前可以合法存在的內容,如今已不符合監管要求了,灰色地帶不復存在。並且在此背景下,中文互聯網上各種信息發布意願、內容質量及互動頻率也都大為降低。

那麼,“中文互聯網的加速崩塌”會帶來什麼後果呢?一個顯著的結果那便是“歷史的消亡”,當七零後、八零後已經找不回自己的數據歷史時,新生代又如何能認識那段歷史呢?而整個中文互聯網世代,在將來會不會既無歷史也無痕跡呢?這篇文章在閱讀量突破10W+之後,隨即遭到全網刪除,可能的原因是作者談及了中共的網絡審查。由此,該文在牆內中文互聯網上,便成為了“崩塌與消亡的一部分”,而官方是如何扮演著抹殺歷史的角色,其實已通過行動自我揭示。

高劍犁|【高見20】誰在用“問題食油”?

賬號名稱:@高劍犁 | 作者:高劍犁 | 平台:B站 | 刪文時間:2024年7月11日

2024年7月1日,新京報發布的調查報道《罐車運輸亂象調查》揭露了一個令公眾震驚的“行業秘密”:一些油罐車平時運輸的液體並不固定,不僅會拉食用油,也會拉煤制油,還會拉工業廢水、塑化劑、廢機油、減水劑這樣的非危化品液體。而且它們在換貨裝載時,往往不做任何清洗,就直接就往車內灌食用油,造成食用油被殘留的化工液體污染。目前,中國食用油運輸方面缺乏“專車專用”的強制國家標准,因此這一食用油行業的潛規則顯然長期存在。“罐車運輸亂象”的報道還牽扯出了中儲糧集團、金龍魚公司,前者是一家吃著政策紅利的央企。

那麼,被污染的問題油流向了哪裡,被誰食用了?在諸多媒體因限制而噤聲之時,一位B站UP主@高劍犁 對新京報報道進行了深入分析,查出了一輛罐車的車牌號(冀E5476W),利用數字物流平台的GPS定位信息,繪制出了車輛半年來行駛軌跡地圖。結果顯示,該車的行駛路線覆蓋了大半個中國,它常常會在將煤油卸貨後“順路”裝載食用油返回。

許多網友被UP主 @高劍犁 調查能力折服,相關視頻迅速突破了百萬播放量,B站官方微信賬號甚至也發布了一篇短文大力推薦。但不久後,這篇短文及UP主的視頻,均遭到了404,罐車運輸亂象的質疑、批評聲也銷聲匿跡。有網友調侃,這似乎是“國家終於大力出手整治”的標准做法,人們總是期待問題本身會得到解決,但它們總是率先被解決的是提問的人。



勞東燕|“網號網證”是給每個網民安上的監視器

賬號名稱:@勞東燕2004 | 作者:勞東燕 | 平台:微博 |刪文時間:2024年7月30日

2024年7月26日,由公安部與網信辦共同起草的《國家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管理辦法》正式公布,並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管理辦法擬對所有網民統一核發“網證網號”,作為唯一的互聯網全平台身份認證ID(網絡身份證)。在網民申領網證之後,無需再向各網絡應用提供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官方稱此舉可以“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減少互聯網平台以實名制為由采集、留存公民個人信息”。但有網民注意到,早在2023年6月“國家網絡身份認證app”就已經在應用商店出現,足以證明網證網號新規的“征求意見”僅僅只是走過場而已。

清華大學教授勞東燕首先在微博發文提出批評意見,她認為所謂的“網證網號”其實是給網民“安上監視器”,類似於疫情期間的健康寶,治理思路如出一轍,只不過是將通過健康寶的社會管控日常化與常態化了。一方面一個人所有的上網痕跡都可以被輕易加以收集,另一方面一個人的上網權益可能會需要經由相關部門的許可、批准。從技術角度而言,網證網號制度推出之後,用戶的實名信息會被集中到國家級平台上,使得個人持有的賬號一目了然、無所遁形。這不僅會更方便有關部門“落地查人”,理論上也確實可以做到“一鍵封號”、“全網拉黑”。

因此,有網友擔心網證網號最終會演變成一種“上網資格證”,甚至可能與一個人的信用分數、愛國指數之類的掛鉤,自絕於人民者將失去上網發言的資格。盡管輿論反彈激烈,官方依然壓制了各種反對聲音,強行通過了網絡身份認證制度,未來該政策將有可能把對內信息管控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澎湃新聞|盜竊倒賣數千具屍體制作植入材料、75人涉案,地方民政部門回應

賬號名稱:@澎湃新聞 | 平台:澎湃新聞網站 | 刪文時間:2024年8月8日

2024年8月8日,北京勇者律所的律師易勝華在微博上公開了一起涉嫌盜竊、侮辱、毀壞屍體案的《起訴意見書》,在多家媒體進行了跟蹤報道後,一場持續多年、影響全國的特大盜賣人體骨骼案被全面曝光,引發了全網震蕩,不少網民怒批“生前當韭菜,死後成耗材”。據媒體報道稱,山西奧瑞生物材料有限公司8年間從山東、四川等地非法購買了數千具屍體,之後進行肢解、清洗、輻照,加工為同種異體骨產品後銷往各地醫院,非法獲利數億元。該案涉及范圍極廣,總共有75名犯罪嫌疑人被捕,並牽涉多家專業醫療機構。警方辦案時總計查封了18余噸的人體骨骼。

該案件最觸目驚心的一個細節是:山西奧瑞公司負責人在西南地區的四家火化場總共盜竊了4000余具屍體。在此過程中,死者的家屬們可能毫不知情。如此多黑暗細節暴露出的道德淪喪、法制缺失、公權腐敗、醫風不端等問題,幾乎展現了整個社會的全方位系統性潰敗。澎湃新聞是國內首個報道此事件的媒體,而官方在第一時間就封殺了此報道,後續審查力度也是前所未有。例如,中國數字時代在2天時間內總共搜集到11篇404文章,20個被封禁的微博話題。

之後,據傳揭發盜賣屍體案的律師易勝華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他先是被北京司法局約談,微博相關帖文被刪,後又“卸任”北京勇者律師事務所主任一職,本人表示也己“做好了結束律師職業生涯的准備”。至今,這起大案再無媒體持續跟進,後續發展無人知曉。

弱信號|從住房養老金到砸鍋賣鐵,政策語言應該規范化

賬號名稱:@弱信號 | 作者:孫立平 | 平台:微信公眾號 | 刪文時間:2024年8月29日

2024年8月28日,一份重慶市璧山區成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的文件在互聯網上流傳。文件提到“重慶市璧山區區政府研究,決定成立重慶市璧山區‘砸鍋賣鐵’工作專班”。之後,有網友檢索發現,類似的表述在多地的政府文件乃至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出現,並非重慶一地的專利,它們源於去年底國務院下發的“47號文”。該文件還點名要求天津、內蒙古、遼寧等12個重點省市,要“砸鍋賣鐵”,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從語義上講,“砸鍋賣鐵”有傾盡一切、不留後路,乃至破釜沉舟之意。但這樣的俗語出現於政府文件中,還是讓不少網友感到怪異,認為它在表達上很粗鄙,用法上很模糊,很像是出自高層某人的原話。有網友對此調侃道“不是很懂,為什麼要砸鍋賣鐵?直接把鍋賣掉不行麼?為什麼一定要砸爛變廢鐵才賣呢?”

微信作者孫立平撰文批評了政策語言不規范化,他說“住房養老金和砸鍋賣鐵,這樣的語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規范化。一變成政策語言,就往往就模糊不清,甚至引起誤解。”而“現代政治是一種規范化、制度化的政治,過於模糊的語言只能降低社會生活制度化、法治化的程度,並為隨意濫用權力留下空間。”對於大力清理地方債而言,有相當多的金融領域詞匯可以使用,但領導人依然選擇了最土味與狼狽的說法,一方面足見行政語言的腐敗,另一方面則能看出整個政府的“草台班子”屬性。誠如網友所言,從“砸鍋賣鐵”中只看到愚蠢的決心,沒有看到高明的手段。



念個咒語會下雨|十歲日本男孩被害的背後:快手上278個視頻呼吁“拆除日本學校”,點贊量超兩百萬

賬號名稱:@念個咒語會下雨 | 作者:念個咒語會下雨 | 平台:微信公眾號 | 刪文時間:2024年9月20日

2024年9月18日,一名10歲的日本男孩沈某在前往深圳南山區日本人學校的途中,不幸遭遇44歲男子鍾某的持刀行凶,最終男孩傷重不治,於次日凌晨身亡。在6-9月的三個月時間裡,中國連續發生了三起針對外籍人士的襲擊事件,其中兩起都是針對在日本人學校就讀的學生。在深圳這起持刀傷人案件發生的82天前,蘇州某公交站台也有一名52歲男子持刀襲擊等候校車日本母子,在旁的校車引導員胡友平不顧安危上前阻止歹徒行凶,成功保護了這對母子,但她自己因為傷勢嚴重去世。之後,蘇州市政府追授了胡友平“見義勇為模范”稱號。但官方對於案件細節依然諱莫如深,外交部發言人對外堅稱是“偶發事件”。在深圳日本男孩遇襲死亡後,有網友提出激烈批評“連續三次發生還能叫做偶發嗎”、“918國恥日已經被重新定義”。

從連續兩起針對日本人的襲擊事件來看,它們顯然都與民間愈發強烈的仇日情緒有關,例如微信作者 @念個咒語會下雨 便分享了自己的一個觀察,ta發現僅在快手平台上,宣揚“拆除日本人學校”的仇日視頻有278個,累計點贊量高達231萬。這些視頻充斥著各種假消息、陰謀論、仇恨宣傳,個別博主甚至實地探訪日本人學校,大肆慫恿粉絲參與對日“討伐”。更關鍵的是,這類煽動極端民族主義的賬號在胡友平女士遇害後並未受到限制,實則揭示了“反日流量密碼”的形成,完全依賴於官方的長期縱容,官方並非不能限制,而是不願。諷刺的是,在對反日宣傳及仇恨教育提出批評後,該文連同其它10余篇評論一起被404了。

水瓶紀元|珠海體育場凶案翌日

水瓶紀元|珠海凶案追蹤:行車軌跡、傷心徒步團、疑凶已離異多年

賬號名稱:@水瓶紀元 | 作者:一只蝴蝶/一只蝴蝶協作組 | 平台:微信公眾號 | 刪文時間:2024年11月12日/11月20日

2024年11月11日,珠海航展開幕前夕,一名62歲的樊姓男子夜間駕駛越野車闖入珠海體育中心內部道路,繞場對場內人群進行無差別的沖撞、碾壓……這起蓄意駕車撞人事件造成了罕見的重大傷亡(官方通報35死43傷),成為了2024年度最為嚴重的無差別殺人案,當地公安機關將之命名為珠海“11·11”駕車撞人案。有媒體人證實,撞人事件發生兩小時後,就有了報道禁令。官方一如既往啟動了信息維穩模式,網上的事故現場視頻、圖片以及相關文章接連被屏蔽,這也導致事件再度陷入了“只有通報,沒有真相”的困境。

微信公眾號“水瓶紀元”是罕有的對這一事件進行了持續報道的獨立媒體,盡管它們發布的兩篇調查報道均遭到了微信平台審查。在第一篇文章中,“水瓶紀元”作者12日凌晨1點來到了事發現場,見到30位環衛工人正在進行洗地作業,並聞到了空氣中的“絲絲血腥味”。第二日晚,作者注意到警方使用“正方形平頂傘”來遮擋體育中心的悼念家屬,以防引起路人圍觀。該文還注意到了官方發布的輿論引導通知,這些細節顯然都是觸碰紅線的“敏感內容”。而在第二篇文章中,作者更是對樊某車輛的沖撞軌跡進行了還原,並采訪到多位徒步隊隊員,間接了解了一些受害者的基本情況。很遺憾的是,由於警方對樊姓男子個人信息的壟斷,作者未能采訪到樊某本人或家屬,但顯然“水瓶紀元”已經為還原該事件真相盡了最大程度的努力。

有網友調侃,在新聞通報時代,水瓶紀元團隊實際上已扮演了一個專業媒體的角色。在缺乏足夠的信息,民眾不得不自發去做調查。然而,即便已經進行了一番深入調查,水瓶紀元依然在官方的信息維穩之下,沒能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仍然有巨大的疑問,是什麼讓樊某不惜用‘同歸於盡’的方式處理問題?”

經濟人讀書會|高善文:2025年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賬號名稱:@經濟人讀書會 | 作者:高善文 | 平台:微信公眾號 | 刪文時間:2024年12月3日

2024年12月4日,知名經濟學家高善文在國投證券2025年度投資策略會上發表了一段演講,直陳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諸多嚴峻問題,並透過對近年來中國多項經濟數據的分析,揭露當局在就業、GDP增長等方面存在明顯的數據造假。實際上,在高善文之前,另一位經濟學家付鵬在匯豐集團內部活動的講話就已經受到了網絡關注,並遭多平台封殺。付鵬指出,當今中國存在中產階級殞落、有效需求不足、貧富差距擴大、信息嚴重封鎖、人口紅利消失、房地產市場風險等嚴峻問題,也坦言官方救經濟措施已無法像2008年般(大放水)奏效。



如果說付鵬的演講主要是直指中國經濟面臨的核心危機,以實事求是的方式“唱衰經濟”,那麼相較之下,高善文則“更加敢講”。高善文先是聚焦消費信心不足,總結整個社會出現了“老年人生機蓬勃、中年人生無可戀、年輕人死氣沉沉”的怪象。後又通過數據對照與印證,指出2021至2024年這3年來,中國GDP增速每年被高估了3個百分點,累計高估了10個百分點。如果將這些虛高的數字下調,正好與當前的經濟狀況相符。另外,他還強調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的失業率直線上升,累計有4700萬人無法正常找到工作。最後,高善文還分享了兩大結論:1.泡沫破滅後,經濟增速要回到正常水平,平均需要9年。2.2025年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實際上,高善文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並不悲觀,但他點出中國經濟困局、懷疑官方數據造假,顯然也是當局難以容忍的。幾天之後,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承認經濟運行面臨困難及挑戰,宣布在2025年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擴大內需、穩定樓市和股市,釋放了將加大力度放水以提振經濟的信號。至於經濟的結構性改革,此前習近平已經強調“該改的、能改的我們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8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