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產品召回: 短劇2024冰火兩重天:有項目收益率35倍,"投資200萬回收50萬"也屢見不鮮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藍鯨新聞1月3日訊(記者 湯詩韻)剛剛過去的2024年,短劇行業高速擴張、內卷和迭代。這一年,霸總題材闖入中老年賽道,免費短劇占據大盤半壁江山,而海外市場則瘋狂增長了十幾倍。與此同時,新人進場更難了,"投資200萬回收50萬"的現象屢見不鮮。


我們和現象級爆款短劇《無雙》背後、承制公司豐行文化的CEO李濤聊了聊,試圖捕捉行業的節奏、大眾的喜好和未來的方向。

頂流演員日薪飆至3萬,於正們攜"800萬制作"入局


2023年8月,由豐行文化承制的微短劇《無雙》,創造出8天時間充值流水破1.2億元的紀錄。該劇成本不足50萬元,是小成本撬動億級票房的典型,李濤將《無雙》的成功形容成"把行業推向了另一個高度"。



伴隨更多爆款作品出圈,短劇的造富神話廣泛流傳,大量投資人帶著傳統影視劇的思路就殺入了戰場。李濤表示:"很多資方覺得十部裡面博出一個爆款就能大賺,我聽過的兩三個月裡虧掉幾千萬的也很多。"

市場就是這樣擴張起來的。2024年微短劇的市場規模預計超過500億元,比內地電影全年票房總和還要高。與此同時,行業內卷和競爭也在加劇,短劇制作成本水漲船高。

李濤透露,同樣的場景、演員和相關配套在過去一年裡成本持續上漲。以演員薪酬為例,同一個演員前年同期片酬可能在1000元左右一天,去年大概就要2000-3000元/天。拍了爆款以後的男女主演員更是身價翻倍,目前"短劇頂流演員"的片酬最高已經達到3-5萬元/天,而2023年全行業幾乎就沒有日薪過萬的。

從整體上看,2023年一部短劇的平均制作成本大概在2、30萬元,2024年則普遍攀升至50萬左右。

成本攀升背後,是短劇精品化趨勢的明朗和大資本大團隊的入局。24年11月,知名制片人於正官宣下場做短劇《吉天照》,號稱"投資800萬"。他坦言這個成本放在豎屏短劇領域令人乍舌,但該劇用到了"爽爆的劇本"和"堪比電影的制作班底",屆時會"狠狠砸一下內娛"。

相當一部分短劇業內人士並不看好此類高舉高打。李濤解釋稱,短劇誕生之初是個流量游戲,投流支出占了九成。充值過億的《無雙》,最後分賬也不過幾百萬。因此成本越大的劇風險越高,不是大制作就一定有大回報。

伴隨大資本大平台入場,短劇行業的確發生了巨變。目前愛優騰芒等長視頻平台均已完成短劇布局,大量腰尾部團隊在競爭中被淘汰。"整個市場還在高速增長期,但是去年的那種‘泡沫化’程度減輕,行業確實冷靜了一些。" 李濤總結稱。

當前發展局勢下,李濤並不建議新人入場。"除非你在某一個領域有特別強的優勢。如果說你光有錢,不懂內容不懂制作不懂行業,什麼都不懂你只有錢,我建議幹點別的吧。"

去年有項目投資收益35倍,但題材紅利已耗盡

中老年霸總短劇出圈是去年最值得關注的行業動態之一。從《保潔老媽無極歸來》到《五十歲的我懷了二十歲霸總的孩子》,該題材一度癲到大眾無法想象的地步。

11月以來,相關部門出台了針對霸總題材、中老年題材和短劇名稱的管理提示,提出"不以霸總之類的字眼作為片名吸睛引流"等提醒。藍鯨記者了解到,部分平台隨後拒收黃昏戀、銀發談戀愛的劇本。

除監管影響外,短劇題材本身也在不斷迭代更新。豎屏短劇發展前期,男頻戰神是其中最受歡迎的題材,它們通常疊加贅婿、復仇、逆襲、玄幻等元素出現。講述"卑微贅婿變身龍殿殿主"的《無雙》就誕生在這個階段。李濤向藍鯨記者坦言,市場一度期待的《無雙2》基本不會面世了。除創作者自身的顧慮外,項目流產的重要原因在於行業風向變了。



2024年,以《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桃花馬上請長纓》等現象級爆款為代表的女頻內容強勢崛起,戰神、職場、復仇等元素與女頻的結合也頗有市場。以豐行為代表的男頻爆品承制方感受到壓力,他們正在努力摘掉男頻標簽,發力女頻內容和其他創新項目。



行業發展初期,短劇劇本多由網文小說改編而來。"但是短劇的生產節奏比網文快得多,通常一個月就能完成劇本階段到上線的所有環節。短劇用了兩三年,就把整個網文小說十幾年的內容積澱都幹完了。" 李濤認為,短劇的題材紅利已基本耗盡,很難再憑押注題材制造新的爆款。


跟著爆款做確有流量基礎,但盈利與否是未知數。去年下半年,裁員題材短劇一度密集上線。業內流傳,裁員內容向有單項目做到35倍收益。李濤向藍鯨記者核實了這一信息,並表示裁員向其實只有這個項目和其他一兩部算是大爆,後續跟風作品都沒掙太多。

爆款定義"通貨膨脹",去年充值過億項目屈指可數

短劇業內,爆款是一個清晰明朗的奮斗目標。豐行曾設計過一個爆量符,《無雙》出圈後有工廠將這個符做成了掛畫。這款"周邊"一度風靡行業,很多短劇老板直接將"爆量符"設成了手機屏保。

2024年,爆款一詞經歷"通貨膨脹"。業內公認,爆款是指登上DataEye榜單的作品,但該榜單從去年的周榜調整為日榜。若以此標准衡量,豐行去年有100多部作品上榜,但其中大爆的項目也不過充值小幾千萬。可以用來比較的一個數據是,《無雙》當時一天的充值就有3300萬。

李濤分析稱:"今天上榜明天就掉榜的作品,大概率不一定回本。"激烈競爭下成為爆款不易,但爆款也不一定都能掙大錢。

短劇市場仍在擴張,可付費短劇增速放緩是客觀事實。2024年,3000萬以上消耗的項目已算大爆,充值過億的作品屈指可數。

"去年付費投放整體的測出率不到3%,即一天上線100部劇ROI超過1的不足三部。《無雙》八天充值破億的紀錄目前尚未被打破,大概率未來也不會。" 李濤唏噓道,"因為市場變了。"


免費短劇增速驚人,業內稱部分投流公司已轉型

過去一年,免費短劇市場增速顯著,幾乎占到大盤一半的份額。2023年8月上線、主打免費內容的紅果短劇,僅用一年多時間完成了DAU從0到4000萬的增長。以紅果短劇為代表的免費模式正在重塑行業生產格局。

在此之前,投流幾乎是短劇面世的唯一途徑,是這門生意的核心。負責將短劇切片投放至目標人群心趴上的投流手,在短劇生產流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據垂媒"娛樂資本論"報道,有投流手曾在兩天時間裡掙了16萬,還有老板承諾要獎勵好投手小米SU7。這些"高薪傳說"終究是少數,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投流生意的蓬勃。

這些都是過去式。李濤透露,一些頭部投流分銷公司已經在轉型了。

豎屏短劇一般由平台方負責出資、承制方負責內容,最後根據投流結果進行各方分賬——短劇行業真正的大贏家其實只有流量方。而充值數據往往不透明,部分平台會在這個環節克扣利潤,制作方沒有太多質疑和反駁的權利。

因此免費渠道的崛起是個新機會,內容制作方得以擁有更多元的發行與變現途徑。可以掙C端的付費,也能從B端廣告收入中分賬。

全球都愛爽劇,但美國人愛看吸血鬼日本人愛"出軌"

短劇出海是行業去年共同關注的另一趨勢。《2024 短劇出海營銷白皮書》顯示,未來海外月均短劇用戶規模預計將達2-3億,市場規模將達到100億美元,仍有高增長空間。



目前短劇已出海至歐美、日韓、東南亞、中東等市場,土味爽劇通用於全球,但各國人民的爽點略有差異。比如最早受到歐美受眾歡迎的是吸血鬼、狼人與霸總結合的題材,而日本觀眾更喜歡出軌向的作品。

李濤認為,短劇出海的關鍵在於本土化的理解和判斷能力。比如贅婿題材在國內一度很火,但美國人理解不了"倒插門"。下跪凌辱等是短劇創作常見的刺激情緒的情節,但這個放在中東就不大合適,伊斯蘭教只能拜真主。因此短劇出海不是單純的譯制,用當地演員拍的本土化內容觀眾更願意買單,制作成本也相應更高。

在爭議和追捧中,短劇或將成為全球娛樂業最新的"顛覆者"。經歷殘酷競爭後,留在游戲牌桌上的人變得更懂內容、受眾和這個時代。以李濤為代表的從業者們最終洞悉:行業沒有常勝將軍,唯一不變的就是善變。

他坦言,"我每天都生活在焦慮中,想要不淘汰就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在短劇行業,一天不努力就相當於倒退三天。"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