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中国这所百年大学,有过哪些好校长?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南京大学校园。图源:南京大学本科招生网

最近我写了几篇文章回忆大学春秋,引起读者共鸣,认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是的,那是一个追求知识憧憬未来的时代,如果没有母校南京大学多年积累的优良学风,没有前辈教育家和学问家为莘莘学子传道授业,恢复高考后首届进校的我们能茁壮成长吗?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对母校南京大学追根溯源,让历史经纬给我们温故知新。



1817年建校的密歇根大学,被誉为“美国公立大学之母”。在美国的州立大学中,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也学科齐全、学术显赫。南京大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被称为“中国公立大学之母”。


南京大学的前身是三江师范学堂,1902年始建于历史上曾为六朝古都的江南名城南京。她是清朝末期废书院、办学堂,顺应世界潮流实行新政的产物,是继中国第一所现代国立大学、位于首都北京的京师大学堂创办4年后,由两江总督刘坤一呈请朝廷在其辖区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

刘总督当年去世,他的继任张之洞所取校名中的“三江”意指江苏(江宁)、安徽(在历史上曾属江南省)及江西,而与浙江无关。张之洞是清末维新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的一句名言流传至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堂开创时的管理者不叫校长或“堂长”,而叫“总稽查”,听上去更像警察局长。总稽查先后由缪荃孙、方履中和陈三立担任,正式开学后改为由“监督”杨觐圭掌校。陈三立是大历史学家陈寅恪的父亲,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几日,他悲愤至极,绝食而死。


三江师范学堂的校名只存在了3年,就被接任张之洞的两江总督周馥易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6年一位新监督李瑞清上任了,这是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个有作为的校长。他出身进士,书法、金石和绘画样样精通,国画大师张大千年轻时曾授业于他门下。一接任监督,李进士马上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其办学理念是:视教育若性命,学校若家庭,学生为子弟,始终不渝。他不遗余力提倡科学、国学和艺术,在之后的5年中,将学堂办成江南之冠,设理化、农业博物、历史舆地、手工图画等4科,学生超千人。到了辛亥革命,他像王国维那样士林气节太浓,虽未如后者一样殉情帝制,却也永久脱离教育界。大约从那时起,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开始了。

南京大学史上的第三个名字更上了一层楼: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由于时局动荡,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停办,大多数师生员工饱受战乱而流散各地。先母曾告诉我,她父亲当时就读于两江法政学堂,也因学校解散回家,从此手执教鞭几十年,为民国培养了一批人才,也为我家兄弟姐妹培养了一位好母亲。

民国后所有“学堂”改名为“学校”。优级师范学堂改为高等师范学校,并由省立升为国立。停止办学3年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组建成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由江苏南通的通州师范学校的校长江谦任校长。江校长胸怀大志,雷厉风行,很快修复了战争留下的破旧校园。南高师于1915年8月11日正式招生。南京高师继北京高师、武昌高师和广州高师之后,成为我国最早的4所高等师范学校之一。

1918年3月,因校长积劳成疾,教务主任郭秉文主持校务。一年半后,鉴于江谦长期病休,教育部正式任命郭秉文为校长。郭校长为南高师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南京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个博士校长。他1906年7月赴美留学,就读俄亥俄州的私立人文学院——乌斯特学院预科部,1908年秋获中国首批庚子赔款奖学金,入本校学理科,于1911年得理学士学位,随即进入纽约(专题)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攻教育学,1914年以《中国教育沿革史》的博士论文获颁哲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教育学博士。对现代美国教育有深远影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长期任教哥伦比亚大学,他后来的另一崇拜者和学生胡适自那里毕业回国后,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34...7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44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