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兩億白領瑟瑟發抖:第一批因AI失業的人正瘋狂出現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場全球科技大廠裁員潮,正洶湧而來——


4月特斯拉宣布全球裁員超10%,按去年總人數來算,也最少有1.4萬人要被裁;

8月英特爾宣布全球裁員1.5萬人,相當於總員工的15%,並要求在年底前完成;


緊接著戴爾被爆兩年裁了2.55萬人,通訊大廠思科、諾基亞傳出裁員2000人、8000人,國內的AI領域頭部玩家海康威視、商湯科技也傳出裁員數千人的消息……

據裁員追蹤機構 Layoffs.fyi提供的數據,截至12月2日,2024年全球科技公司至少裁員了14.9萬人。

為什麼科技大廠扎堆在今年裁員?

除開經濟環境影響外,還有一個令人忽視的因素,就是老板們,找到了更好的“牛馬”——

AI。

LinkedIn最新數據顯示,工資六位數的就業市場正面臨“白領衰退”潮:

IT 招聘人數下降了 27%

質量保證職位下降了 32%

產品管理下降了 23%

項目管理下降了 25%

曾經被認為最抗衰退的工程師職位也下降了 26%

一場來勢洶洶的AI替代人工潮,正席卷各行各業,令人意外的是,曾經驕傲地坐在寫字樓裡碼字的白領們,首當其沖。

而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報告預測,這場替代大潮,很大一部分將在2030年前完成。

留給普通人的窗口期,可能只剩5年了。

中華大地的2億白領,該何去何從?



最近,外媒一則消息令白領們感到飯碗不保,在eBay工作了13年,還幹到前董事的喬恩·巴赫,今年1月,被解雇了。更糟糕的是,離職後的求職之路,異常崎嶇。

在申請了1個、2個、10個、50個、135個職位後,巴赫只收到2次回電,且沒有任何錄用通知。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經驗豐富的巴赫迷茫了。



更令人沮喪的事情發生,LinkedIn最新數據顯示,工資六位數的就業市場正面臨“白領衰退”潮。外媒形容,“在硅谷,無論經濟形勢如何,削減這些職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事情,就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而讓他們退出舞台的,不是一句簡單的經濟不行、業績不好,還有碼農們曾經薅禿頭發打造出來的產品:ChatGPT 等人工智能工具。



碼農們不會想到,自己可能“死”在自己的產品手下。而曾經那些營銷它、宣傳它的人,也沒有例外,像巴赫這樣的人,正越來越多。

比如今年剛開年,全球最大的外語學習社區“多鄰國”,正值歷史發展最好時期,營收和股價都處於歷史高點。

在這樣的關頭,卻被爆出裁掉了幾千名合同工翻譯,轉頭,用上了AI替代。

一位在多鄰國工作了 5 年的員工在網上分享:“團隊本來有四名核心成員,兩人被解雇了,剩下的兩個人只負責審查人工智能內容”。

IBM,這兩年也是裁員不斷。不僅裁員,還暫停了招聘,其首席執行官 Arvind Krishna表示,要用人工智能取代8000個崗位工作。

你可能還覺得,這都發生在國外,離我們還遠著呢。並不。

做AI商業化的清華創業者武彬,放出的一組事實:

今天我們看到的所有電商平台,服裝類的頭部企業,比如男裝裡的雅戈爾、威克多,女裝秋水、三彩、江南布衣,80%的圖片、視頻的背後,都不是人工制作,拍攝、美工、剪輯、排版、運營,都已經AI被替代。



圖源:“程前朋友圈”

他介紹合作的一家服裝企業:過去團隊40人,引進AI工具後,公司把團隊“砍”到僅剩5人,專門負責操作AI軟件,最後這家公司連5人都嫌多,幹脆把業務完全外包給AI公司,團隊只剩:0人。

雖然很殘酷,但武彬坦率表示:“它如果連人都替代不了,你如何評判它是個降本工具呢?

一句不算好聽的話,卻揭露了一個現實:AI替代人,最主要還是成本問題,它更便宜、更高效,老板們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只是突然被替代的白領們,徹底慌了。



這場AI取代人工潮,沖擊面究竟有多廣?哪些行業首當其沖?

第一個問題,高盛給出的答案是,3億人。

今年3月,高盛研究指出,當前美國大約有2/3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AI自動化的威脅,就目前而言,AI已經有能力取代1/4的工作,全球范圍內,生成式AI可能讓3億個全職工作崗位面臨“自動化”。

麥肯錫旗下AI公司QuantumBlack 的高級合伙人兼全球負責人亞歷山大·蘇哈列夫斯基更加“悲觀”,他指出,未來將有70%的工作被淘汰。

僅在中國,就可能有2.2億個崗位受到影響。



在這場無法避免的潮流中,一些職業已經岌岌可危,麥肯錫全球研究院指出,受生成式AI影響最大的前十大職業分別是:

1、客戶服務與銷售

2、秘書與行政助理

3、IT與軟件工程師

4、網頁與數字界面設計師


5、寫作者、編輯、作家

6、會計與審計員

7、口譯與筆譯員

8、法律專業人士

9、新聞分析師、記者與新聞工作者

10、財務分析師



毫無疑問,受到沖擊的以白領為主,而這場“自動化”潮,麥肯錫指出很大一部分可能在2030年前完成,即未來的5年之內。

也就是說,接下來的5年,大多數的白領都可能遭遇一場職場危機。到那會,35歲,不僅僅是程序員要跨過的坎,而成了更多人的宿命。



問題來了,為什麼在AI時代,最受傷的,不是藍領,而是白領呢?

早在去年,當人們對ChatGPT議論紛紛時,美國知名智庫皮尤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就業趨勢專家Rakesh Kochhar就表示:“人工智能與過去100多年來出現的技術不同,它的影響正在從工廠車間延伸到白領、高薪工人所在的辦公場所。”

比爾·蓋茨同樣提到,白領工作比藍領工作更早受到人工智能的替代。

背後,在於白領工作的性質——更數字化,也更有規律性。

比如白領工作通常涉及大量的數據處理、文檔編制、信息分析等,這些工作會產生海量的數據,而數據又能被AI系統用來進一步訓練推演,從而掌握其中規律。

相比之下,藍領工作更多地依賴於實際操作、環境感知和即時反應,要求更加靈活,而很難被“標准化”。

比如外賣小哥能精准把握每個路口的路況,能在擁擠的人群中快速開辟一條道路,能一邊提溜著外賣一邊還能讓小電驢平穩行駛,這種靈活力,AI很難替代。但是外賣平台坐在辦公室裡的客服人員就不一樣了,說什麼話,進行怎樣的步驟,都能被標准化。


因此,AI專家李開復博士也提到:

在智力型工作中,電話銷售、客戶服務、招聘助理等弱社交、重復性明顯的工作,容易被取代,而創意或決策型、強社交的工作不容易取代,譬如創業者、並購專家、社工等;





智力型工作被AI接管的二維圖,創意或決策型、強社交的工作不容易取代

在勞動力型工作中,洗碗工、快餐店服務員、揀貨員等弱社交、高機械性的工作容易被取代,而強社交、高靈活性的工作不容易被取代,比如敬老院陪護、運動康復師等。



勞力型工作被AI接管的二維圖,強社交、高靈活性的工作不容易被AI取代

如此來看,擔心自己飯碗不保的白領們,如果不想或者沒有當老板、藝術家的命,那麼學一門手藝,成為一個靈活的藍領工人或是強社交屬性的工作人員,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畢竟,條條大路通羅馬。

不過,在我看來,這依舊不是白領的最佳出路。



“先生,如果您拒絕拆除機器,我們將會造訪,並摧毀它們。”

兩百年前,一種被機器取代的恐慌,在傳統紡織工人中蔓延。

白天,織襪工們聚集在英國諾丁漢市中心的廣場上,聲淚控訴;夜晚,得不到回應的他們,手揮大鐵錘,一次次砸向時代的“新發明”——那個能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讓這群學徒練習7年卻功虧一簣的機器。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盧德運動”。

今天,當AI取締人工的現象越來越多,會爆發新一代的“盧德運動”嗎?

大洋彼岸已經傳來陣陣呼聲:“是時候毀掉AI了”

“責備新技術幾乎是人類歷史上反復重演的橋段,因為只有技術不會還嘴。”微軟研究院的南希·貝姆這句話的含金量,仍在上升。

然而,事實證明,兩百年前,時代並沒有因為工人的人呼聲而停下腳步,那之後,英國成了“世界工廠”,並確立全球霸主的地位。

兩百年後的今天,歷史進程大概同樣不會停下。



同樣,如同我們無法忽視工業革命帶來的經濟繁榮時,我們也無法忽視AI帶給人類的進步。

今年1月30日,清華大學發布全球首例無線微創腦機接口臨床試驗成果,一位脊髓損傷、四肢癱瘓14年的患者,在術後經過三個月的康復訓練,已經可以在腦機和氣動手套的幫助下,抓握起礦泉水瓶,靠自己的意念喝水。



首例患者通過無線微創腦機接口成功實現腦控抓握,圖源:清華大學

幾乎同時,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其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已完成首例人類大腦設備植入手術,接入者“恢復良好”。兩個月後,Neuralink宣布,這名8年前因潛水事故導致脊髓損傷而四肢癱瘓的男子,已能通過意念操控鼠標,在線玩游戲、下象棋。

這樣的成就,在過去難以想象,但如今人的“意念”已經可以被數字化處理,並傳遞指令。

既然勢不可擋,那麼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今年10月,在印度(专题)人工智能峰會上,AI教父黃仁勳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AI取代不了人 ,但不用AI的人將被用AI的人取代。

他說:“就是現在,在我們說話的時候,AI不可能做到我們所做的事情。根據我們所做的工作,AI可以把我們20%的工作做得好1000倍。對一些人來說,它甚至可以把50%的工作做好1000倍。但在任何工作中,AI都不能做到100%比人類好。”

黃仁勳提到,“真正的威脅不會是AI接管工作。更有可能的是,那些使用AI自動化20%的人會接管你的工作。”

因此,應對這場巨變的最好方式,打不過就加入,成為“時代前進”中的一員,而非那個“代價”。
1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7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