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文革: 一份文革匿名传单 刺破黑暗的利剑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黑暗的年代,从不乏勇士,虽然他们的人数很少,虽然他们所为在那个时代犹如螳臂当车,但他们的微光却让那个时代,在后人追忆时不必是一片漆黑。比如在十年文革中殉难的让今人崇敬的勇士就有林昭、遇罗克、张志新、北大学生刘奇弟和张锡锟,等等。本文再说两位文革鲜为人知的勇士,今天说的这个人是无名氏。


1967年 反文革油印传单

根据《炎黄春秋》2006年第七期刊载的王海光撰写的文章《试解1967年初一份反“文革”传单》一文,文革时期有这样一份反“文革”油印匿名传单,题为《给全体共产党员的紧急呼吁》(下称《呼吁》),署名是“一个共产党员”,落款时间是“一九六七年二月”。这个时期正处于各种群众组织纷纷夺取各级各单位党政大权的全国大乱阶段。


《呼吁》分开篇、“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政策的实质”,“前途”四个部分,全文共3800多字。从行文上看,传单作者显然并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中共的邪恶,因此《呼吁》开篇先是肯定了中共的功绩,即所谓的“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但实际情况却是中共依靠欺骗和借抗战发展壮大篡夺了政权,从此中国人民过上了无自由、无人权的悲惨日子。

随之,文章称建政十七年来,中共和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万分危急”的关头,文革带来的巨大危机体现在: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在“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下,“已处于瘫痪状态”;中共的核心骨干成为今天“被攻击的主要对象”,扣上了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右派”、“叛徒”、“军阀”、“工贼”等罪名;中国悠久的文化遗产、优良传统“几乎全部被践踏了”;建国以来文学艺术成就全部被“摧残了”,文化、教育、艺术领域“一片凄凉”;著名专家、学者“被打击的走投无路”,许多人“被迫自杀”。

还有:大、中、小学停止学习,文化教育、艺术活动从此中断,一片凄凉;可是“一个人的著作和语录却超过任何时代,不惜任何代价的出版着……强迫全国人民把他的语录用鲜红的颜色装饰着,不知花费了多少人民的血汗”;在“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无政府主义口号下兴起的全国“千百个造反集团”,正在“合法”地夺取各级党政权力……“这一可怕的现实竟由某一个人的独断理论‘造反有理’而‘正当化’了”。




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的口号,“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指出毛是“独裁者”

通过作者颇具画面感的描述,文革乱象以及中共所干的恶事浮现在我们面前,不过,作者却认为主要责任在于毛泽东,并直接称其为“独裁者”。在那个年代,将矛头毫不留情指向“毛太阳”,在几亿人民群众正为“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而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必须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在接下来的“文化大革命”的小节下,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造成这场大动乱的原因,是多年来中共在“国际国内政策方面所犯的错误”引发的党内矛盾的产物,也是毛“独断专行”造成的错误。作者认为发动文革以达到的政治目的有两点:

一是将那些反对一人独断专行的中共党员以“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罪名打入冷宫,以除后患。

二是把毛因为独断专行而集聚的不满转移到这些“当权派”身上。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3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71 Seconds and 2 DB Queries in 0.002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