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没结婚的姑娘都该看看,已婚的就算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无资源无天赋无特长,路在何方?》


那天有读者问我,他说他看了职场的三个步骤,他也觉得没毛病,这么执行下去,绝对赚的盆满钵满,混的风生水起。

但是他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说服自己接受的理由。因为他打心里,并不认同。


我今天来写本剧评吧,《小巷人家》。

和《人世间》很相似的剧情,同一个年代,无非从东北挪到了苏州。

应该说拍的没啥亮点,我太太在追剧,我记性这么好,过耳不忘的人,被动旁听了8集都想不起来该剧到底演了点啥。

直到第9集,一场吵架,精彩来了。

这个剧中最大的小孩应该是60后,其余的小孩70前,他们的父母有的是老师,有的是纺织厂里的工人。

跟人世间不一样,人世间里面的兄弟姐妹还是很情深的,但是到了小巷人家里面,冲突暴露无遗。

随着昔日的知青纷纷返城,没有那么多工作提供。80年代后期的市场经济也还没起来。

这就是冲突最严重的时候。

返程知青没地方住,也找不到工作,那时候一家都有好几个孩子,借住大舅家,二舅家,矛盾就很大。

闫妮作为大嫂,她不欢迎小姑子带着儿子住进她仅有的两间平房,理由是影响儿子高考。

那么为了阻止这件事,她不惜和公婆撕破脸,讲起了陈年往事。

她结婚的时候,婆婆就跟她说,家里供她老公读中专不容易,她老公作为长子,要帮扶弟弟妹妹们。

起初还很感动,觉得这家人和睦有爱。

但是渐渐的,在相处的过程中,她发现婆婆口惠而实不至。

她坐月子,婆婆只伺候了3天,说出去也很好听,实际上也没干活。

她老公婚后的工资,始终是上交给婆婆的,帮家里养弟弟妹妹。


等到她生了孩子,生第一个要回来1/3,生第二个再要回来1/3。

即便这样也是不够吃的,那时候都是粮票定量制度,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再加上婆婆偏向小儿子,有什么都让长子出钱出力,她作为大儿媳妇,就更加不开心。

她老公是个厚道人,总想着作为大哥,帮扶大家庭,自己苦一点没关系,但是这样渐渐拖累了媳妇,拖累了儿女。

夫妻俩的矛盾就此埋下。

这类事,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十分普遍。

我们小时候,比如上中学时,90年代看到的小说,仍然有大量反映那时期的这类矛盾,当然,现在很鲜见了。


比我再大一点的读者,像剧中那些60后,70后的孩子们,估计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家长里短。

所以向往过去的年轻人也可以去看看,破破你美好的滤镜。

你今天抱怨的那些所谓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财务压力,在那时候的人看来,是睡着了都不敢去梦的流淌着奶和蜜之地。

剧中那些人在当年都是条件很好的,什么国营大厂的职工,什么50年代的大学生,什么中学老师,都是双职工家庭。

所以才有分房。

但分的是什么房呢?

你以今天的眼光去看实际上就是贫民窟。

那都是次要的,主要的问题是吃不饱,只能自己种蛇瓜充饥,后来杂粮能吃饱了,就想着能吃肉。这就是他们的最高理想。

跟今天的人的审美是完全不同的,今天我们讲究低碳水高蛋白低脂肪,一份只有杂粮蔬菜牛油果之类的减脂套餐,卖你100多,一份各种肉蛋奶齐全的盒饭,只卖你30。

照剧中那个年代的人都无法理解。

回到我们的话题,家庭矛盾。

大嫂有意见是很正常的,一年好容易吃回肉,亲戚来了多吃一口,自己的孩子就得少吃一口。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9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50 秒